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先生”

2019-10-28 01:49陈永平
人民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巴黎圣母院情怀思政

陈永平

今年4月,法国著名地标巴黎圣母院遭遇严重火灾,塔尖坍塌,屋顶烧毁。一时间,朋友圈被这一消息刷屏,也成为那几天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的孩子热议的话题。

在《复兴午问看社会》栏目里,很多学生表达了对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惨遭损坏的痛惜,有热爱文学的孩子怀念起巴黎圣母院的卡西莫多和他心爱的姑娘艾丝美拉达;有喜欢旅行的学生在讲解曾经身处巴黎圣母院这一文化现场时的惊叹;有熟悉历史的学生在给其他同学普及大教堂的“身世”;有酷爱建筑的学生在探讨交流大教堂的建筑风格……也有学生提到了圆明园的大火,甚至有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诵起《巴黎圣母院》作者雨果的文句“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劫,一个放火……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这一下子引发了好几位学生对于“因果报应”的共鸣。面对“心痛派”与“报应派”的交锋,也有部分学生属于“旁观派”。他们嘲笑那些表达心痛和关切的同学“蹭热点、装文化”,也有学生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与我个人成长和我们国家发展没有任何关联,我们就当吃瓜群众,这有什么好争论的”。

他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多种多样,甚至呈现出截然对立的价值立场。这些都被我们的思政课老师看在了眼里。于是,他酝酿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

真问题与正能量: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政治课

第二天的思政课上,我们高一某班的教师是这样设计课堂教学的:

第一环节的关键词是“共情”:无声的代入。刚上课,这位思政课教师就播放了一段无声的视频,巴黎圣母院过去的胜景和被大火焚烧后的惨状,还有诸多聚在巴黎街头市民的啜泣、绝望、悲痛、无助的表情。这些无声的画面形成了情感的代入,激发起学生对文明瑰宝消失和法国人民的同理心、共情心,这奠定了这堂课的情感基调。

第二环节的关键词是“立场”:鲜明的引导。在这一环节,教师播放了前一天晚上《新闻联播》头条播发的习近平总书记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慰问电以及世界各国、一些国际组织领导人对法国人民的慰问。播放完这些新闻报道后,教师又下发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系列重要论述的观点材料,让学生课堂自学,并在黑板上板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安排又进一步旗帜鲜明地奠定了这节思政课的价值基调。

第三环节的关键词是“话语”:坦诚的交流。接下来,教师把昨天在课问听到的观点都列到了一张PPT上,请不同立场的学生充分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把自己的思考、困惑全部讲出来。这一安排实际上奠定了这节思政课的民主基调,充分尊重了“00后”孩子要话语权的年代特征。

第四环节的关键词是“表达”:理性的建构。耐心听完学生们充分阐述各自的观点后,教师提出了“四个作为、四个应该”,理性有序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又进一步引发了学生的讨论,从而奠定了这节思政课的思想基调。

1.作为世界人,我们应该为人类文化瑰宝的逝去而叹息

这位教师说,巴黎圣母院不是一个国家的所属物,而是人类文明的符号。为此,我们深感唏嘘惋惜,有什么错?世界各地文化文明是多姿多彩的。对他国文明的优秀成果要心怀赏悦,从巴比扬大佛被毁坏到巴西“藏宝阁”被焚烧,再到眼下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当这些人类的文明瑰宝遭遇劫难之时,我们应该站在全人类文明的高度感到痛惜,这是一个21世纪的人所需要有的眼界与胸襟,也是一个大国国民应有的理性心态。

2.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牢记那段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

这位教师提醒学生,中国人不可能忘记1860年那场大火,但也正是近代西方列强对中国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侵略和蹂躏,让我们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文明需要人们铭记,历史也需要人们铭记,不能用某些幌子来遮盖历史,但也不应该以历史的名义发泄自己的情绪。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3.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关注身边那些伟大的文化遗存

这位教师提醒学生,巴黎圣母院已经烧坏了,再院惜也回不来了。一场文化之殇在提醒人们文明是脆弱而又坚韧的,我们现代人要思考的是如何关心身边那些伟大的文化遗存。特别是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有多少个比巴黎圣母院还要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要么已经被摧毁,或者正在被摧毁。这位教师与学生再一次反思,2014年因客栈管理者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使有着1300年历史的云南香格里拉古城最繁华最核心区变成废墟。他还告诉学生一个数据,仅2009年至2014年的5年问,全国文物古建筑就发生了1343起火灾。这立刻就引发了学生对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就讨论起故宫的消防系统问题。

4.作为复兴人,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保护人类文明的技术

当学生热议文物保护的话题时,这位教师又播放了一条新闻,内容是上海电视台前一天晚上刚刚播出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已经研发出耐火耐高温宣纸。当学生们了解到这一新型“耐火宣纸”的使用寿命可达3000年时,课堂不由自主地爆发出喝彩声和热烈的掌声。教师随机引导学生,理应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将来用所学为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的历史文物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這位教师还布置了两个课后作业,进一步强化了这节思政课的创新基调:(1)一篇拓展阅读:陈嘉映的《救黑熊重要吗》,让学生思考文章提出的这一命题。(2)一个长实践作业:提出巴黎圣母院重建的方案或者故宫防火系统建设综合方案。让学生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展开文物保护或遗址重建的研究性学习。

真情怀与大格局:一种可信有为的好教师素养

事后,我校的教师对这位思政课老师的课例进行了讨论,高度认同这是一堂有“思政味道”的课,这堂课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学科贴近社会现象的优势,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维锻炼,能够提升高中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我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我们的这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让学生充分发表真实想法,又旗帜鲜明地进行价值引领,既让学生学习了相关理论、知识,也让学生动手设计重建和保护方案,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我更想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对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要求。教师除了要有扎实功底和灵活技巧外,更要有真情怀和大格局。有真情怀的教师“可信、可敬、可靠”,有大格局的教师“乐为、敢为、有为”。

1.深且广的真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说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我觉得,一个有情怀的教师,一定有精神内涵、有宽廣胸襟、有人间大爱。这样的情怀包括:

首先,有家国情怀。我们这位教师在课堂上体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无论是勿忘国耻的提醒,还是对学生保护中华文明的启发,都体现着我们思政课教师心系国家和民族,对家国深情的爱。

其次,有仁爱情怀。这个“仁爱”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大爱,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中,甚至也适用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思政课教师要对宇宙万物有关切,对天下苍生有同情,对自己的学生有仁爱。巴黎圣母院大火引发的讨论,课后对拯救黑熊问题的拓展讨论,是思政课教师的仁爱情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生态文明发展等问题上的反映。这位教师直面学生精神世界的深层困惑,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帮助学生树立了崇高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又体现了他对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和谐发展的仁爱之心。

再次,有传道情怀。传道情怀是建立在立德树人的使命感之上的高度自觉的意识,我们的这位思政课教师也展示了这种素养:他自己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并善于把科学的道理传授给学生。

2.宽且高的大格局

一位思政课教师的大格局,就是能够站在宏大的时空背景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开展立德树人工作。

首先,要“思前想后”。我们的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唯物史观来开展教育,把各种现象、问题、矛盾放置到历史发展的框架中来分析。不仅要回望历史、记住历史、珍视历史、反思历史,也要着眼未来、着眼长远。我们这位教师既没有忘记国耻,也在引领学生走向更好的未来。

其次,要“左顾右盼”。我们的思政课教师要学会把自己放置到更宏大的空间场域中来定位、分析。具体来说,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更需要把发展放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视野之下,我们的思政课教师要带着学生看清楚:在世界多民族的大舞台上,我们要从别人那里学习什么、汲取什么、借鉴什么、警醒什么,我们中华民族要为这个世界贡献怎样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再次,要“承上启下”。我们的思政课教师要站在为国育才的大格局上,主动学习、吸纳、消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和接受意趣,巧妙地转化、深化、内化,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总之,我们复兴高中的全体教师将努力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要求,当好深入学习、深入思考、深入领会、深入践行的“小学生”,更当好帮助学生启迪心智、明辨是非、构建理想、追求真理的“大先生”。

(作者系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校长)

责任编辑 冀晓萍

猜你喜欢
巴黎圣母院情怀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跟踪导练(二)
跟踪导练(二)
巴黎圣母院起火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除了巴黎圣母院,还有12座教堂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少女情怀总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