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本质 理解概念
——《什么是周长》磨课记

2019-10-29 07:07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朱淑媛
小学时代 2019年1期
关键词:边线起点周长

浙江省义乌市经济开发区学校 朱淑媛

众所周知,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如果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思维混乱。同时,概念也是学好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和数学方法以及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如果概念不清,计算、推理就会发生错误。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学生理解教材的根本。几何概念的学习是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的一块重要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当中,就需要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抓住概念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几何概念。

笔者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进行了两次教学,现撷取主要教学片断与大家交流。

● 第一次试教 ●

片断一:

(导入时,教师直接问学生“你知道什么是周长吗?”没有一位学生发言,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后,教师直接进入第二个环节,感知一周)

师:同学们手中都有一张树叶,你能用手指出它的一周吗?

(学生动手描树叶的一周)

师:谁能上台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生(一边动手一边说):我是从这里开始又回到这里。

师:开始的地方就是起点,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回到这里是一周吗?

(师动手描,只描了树叶周长的三分之一)

生:不是

师:到这是一周吗?

(师动手继续沿着边线往下描)

生:不是

师:那到哪才是一周呢?

生:从起点回到起点

师:是啊,从起点出发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一周。(板书:从起点回到起点 一周)你能和你的同桌一边指一边说一说树叶的一周吗?

学生一边指一边说。

师:同学们,你能找一找我们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吗?

(思考片刻后,学生陆陆续续开始举手)

…… ……

投影出示:描出图形的边线。

师:请看大屏幕,我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图形,你能描一描这些图形的一周吗?动手试试!

(学生大概花了四分钟时间完成练习)

师:谁能带着你的作业纸上台说一说你是怎么描的?

(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

生1:(指着第一个图形)我把这里作为起点,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 ……

(此时,上课时间已经过了20分钟)

【反思:在这一环节中,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树叶这一素材是否充分利用?我们知道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开始,没有感知就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概念教学中,首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为概念形成做好准备。那么,是不是让学生指一指树叶的一周就可以了呢?学生是否已经克服了感知中的局限性,建立了表象呢?二是花了将近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理解一周,这样的安排是否合理?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就是课上的前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教师不断地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一周,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三是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学生找门、音响等等,五花八门,这样的设计是不是太放了?】

片断二: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理解了一周,像这些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概念)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谁能像我这样说一说?

…… ……

师:说的可真不错。你能说说刚才我们描的三个图形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说说。

(同桌互相合作,说图形的周长)

生1:桥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 ……

师:说的太好啦!看来大家已经认识了周长。

【反思: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在教学中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各个击破,才能使学生掌握其内涵,从而准确地理解概念。“周长”有两个本质属性,即“一周”和“长度”。可是教师根本没有让学生体验什么是“长度”便给出了周长的概念。学生在无法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只能一味地机械背诵概念,加上教师在前一个环节花了大量时间感知一周,造成在上完课小结时,教师问学生什么是周长,学生的回答还是“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回到起点”,把一周当成了周长。那么,我们应如何抓住周长的本质属性,调整教学环节呢?】

● 再次探索 ●

片断一:了解学习起点,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周长。(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你听说过周长吗?

(停顿片刻后,学生面面相觑,没有一位学生举手)

师:不知道没有关系,咱们学了这节课就知道什么是周长了。

【设计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已经大大拓宽,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远远超出教师的想象。只有摸清学生的底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

片断二:描一描,认识边线和一周

1.描一描树叶的边线,认识一周

师:你能比画出这片树叶的一周吗?谁愿意上来展示?请你说清楚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生1(边指边说):我是从这里开始绕一圈又回到这里。

师:看明白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过程。(教师在白板上演示描树叶一周的过程,教师故意不沿着边线画)这样是一周吗?

生 2:不是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生2:因为要沿着树叶的边画。

师:也就是要沿着树叶的边线描。(教师利用白板把错误的画法擦除后,第二次描树叶的一周)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教师把笔停在,未到起点)这样是一周吗?为什么?

生3:因为它没有回到起点。

师:好,那我继续画。是一周吗?(教师画到起点停住)

生:是

师:要是我再继续沿着边线往下画,还是一周吗?

生4:不是,再继续画就多了。

师:说的可真不错!那你能说说描树叶一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吗?

生5:要沿着边线描

生6:还要从起点回到起点。

师(板书:边线 起点回到起点 一周):两位同学观察的可真仔细!你们能用水彩笔动手描一描树叶的一周吗?

师:谁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描的?

生7:我把这里作为起点,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树叶的一周。

师:有从不同起点出发描出一周的吗?

生8:我把树叶的这里作为起点,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师:咦?他们明明是从不同的起点出发,怎么都是一周呢?

生9(迫不及待地):因为他们都是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

师:你真善于观察!不管从哪个起点出发,只要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一周。

2.描一描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

师:现在你能找一找书本封面的一周吗?

生1(边比画边说):从这个起点出发沿着书本封面的边线回到起点就是它的一周。

师:桌面的一周呢?说给你的同桌听听。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想法?

生2(边比画边说):把桌面这里作为起点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桌面的一周。

3.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课件出示: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充分的认识了一周。请看大屏幕,这里有三个图形,你还能用水彩笔描出它们的边线吗?

学生动手操作,展示学生作品,重点讲解第三幅图。

师:他都描对了吗?

生:我有不同意见。轮胎里面的线不是边线,它是里面的线,所以不能描。

【设计说明:该环节通过三个描一描来认识边线和一周,一是描树叶的边线,感知不管从哪个起点出发,只要沿着边线从起点回到起点就是一周。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利用白板动态地展示了描树叶一周的过程,既让学生明白了描一周的注意点,也使学生的脑中留下了一周的痕迹。接下来再次让学生用水彩笔描树叶的边线,使“一周”的痕迹再次得到强化。二是描一描生活中物体表面的一周。由于上次试教时,这一环节太放,学生找音响、电视机的都有,于是这次教师指定让学生找书本封面和桌面的一周。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摸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一周是有长有短的。三是描一描平面图形的边线。最后一题让学生明白里面的线不是边线,巩固对一周的认识。】

片断三:比一比,感知周长(在比较中感知长度意识,建立周长概念)

1.师:在刚才的学习中,我发现同学们描树叶一周时比我描的快,这是怎么回事?

生:因为你的树叶的边线长。

师:看来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

2.出示: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现在来考考你们的眼力,比一比,这两个图形一周的边线,你认为谁的长?

生:长方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长方形看去大些。

师:确定吗?(确定)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

(课件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展开成线段的过程)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板书概念)

师:谁能说说树叶的周长?

生1: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在图形下面板书树叶)

生2: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师:什么是书本封面的周长?

生3:书本封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桌面的周长呢?和你的同桌说说。你能介绍一下吗?

生4:桌面一周的长度就是桌面的周长。

师:你还能说说什么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吗?生5: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长方形)生6:正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板书:正方形)3.判断下面图形是否有周长。

师:请把目光投向大屏幕,这三个图形是否有周长?

生7:圆有周长。

生8:第二个图形有周长。

师:你能指一指哪一部分是它的周长吗?

(学生上台描出图形的周长)

师:为什么里面这条线不是呢?

生8:因为它不是这个图形的边线。

生9:最后一个图形没有周长。因为它不能从起点回到起点。

…… ……

练习略

【设计说明:我们知道“长度”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直接给出“长度”二字,学生无法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感知“长度”,理解“周长”呢?学生只有在比较中才能感知长度意识,因此在这一环节先通过学生的观察,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把两个图形分别拉成线段,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长度的概念,最后安排一个判断的小练习,完善周长的概念。】

● 我的收获 ●

1.有效运用素材——让学生充分感知

我们知道感知形象是儿童学习数学的重要一环,也是儿童打开数学大门的金钥匙。在概念引入的基础上,以足够数量的感性材料,组织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素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运用,作为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遵循了儿童的认知规律。

在第二次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摸一摸,说一说树叶的一周,还让学生描一描,同时进行了动态的演示(教师利用白板描出树叶的一周),并让学生理解“不管从哪个起点出发,只要沿着边线回到起点就是一周”。在第二个环节,教师又再次利用树叶让学生感知了树叶一周的边线有长有短。

2.抓住概念本质——让学生理解周长

概念的理解是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要采取一切手段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概念。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是促进对概念理解的途径。周长的定义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我们只要抓住关键词“一周”、“长度”,把握概念的本质,设计合理的活动,让学生弄清这些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就会对周长的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在第二次试教的过程中,由于有了对周长概念的本质理解,所以设计了“摸一摸,认识边线和一周”——“比一比,感知周长”——“概念的应用”这几个环节。

3.注意辨析——让学生全面认识周长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一个数学概念在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之后,如果缺少相应的变式的理解,将会是模糊的、不全面的。只有通过正面的强化理解与反面的对比认识的互相沟通,让学生的思维经历从“立”到“破而后立”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过程,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深刻理解。

因此在第二次的教学设计中,当学生充分认识了一周以后,安排学生描一描汽车图形的边线,理解边线指的是外面的线。并且在初步感知周长的概念后出示了一组判断题,通过学生对各个图形的分析、比较、判断,让学生全面认识周长,明白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这些练习活动的设计,激起了学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矛盾解决中逐步建立起数学概念,丰富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形成对数学概念全面、深刻的理解。

猜你喜欢
边线起点周长
海岸水边线提取方法在GF-2卫星影像中的适应性研究
圆的周长
周长与面积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六月·起点
弄清楚“起点”前面有多少
认识足球(六)
突破矩形上边线买入法(1)
疯狂迷宫大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