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 的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2019-10-30 07:21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发文经济学图谱

赵 峰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三门峡 472000)

教育经济学作为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连接教育和社会经济的重要桥梁,对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自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经济学伴随着经济改革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学者们从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教育经济学展开了丰富的研究。经过30 年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经济学已经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科体系和展现出独特的演进特点[1]。2010 年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新形势下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经济学作为因交叉而诞生的学科,近年来更新速度更加迅速,学科融合特征越来越突显,因此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的梳理,识别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识聚类,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学科的研究现状。笔者尝试借助知识图谱对教育经济学领域进行量化分析,探寻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可视化的图谱更加客观地揭示领域内的研究态势,为未来挖掘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科学知识图谱是以科学知识为对象,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2]。科学知识图谱的概念发迹于20 世纪90 年代,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的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华人学者陈超美(Chaomei Chen)开发了基于Java 的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CiteSpace 可用来绘制某个学科或知识领域的知识图谱,能较直观地展现一个领域的知识特征,并识别研究热点和前沿方向[3],通过对导入数据的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机构合作分布等可视化分析,展现出分析研究领域的关联状态以及前沿学术热点。本文采用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工具,对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收集的文献数据进行筛选整理,进行作者合作网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软件版本为2018 年7 月20 日更新的5.3.R2.64-bit。

(二)数据来源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CSSCI)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引文数据库,入选CSSCI 的刊物在学科领域内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的教育经济学研究数据以CSSCI 来源文献为样本数据,来源文献质量较高,能够全面反映国内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成果、热点、特征以及进展情况。

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通过高级检索设置,将期刊类别设置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检索时间范围为1979 年1 月1 日至2018 年7 月31 日,为保证检索信息的全面性,检索主题分别设置为“教育经济学”“教育与经济”“教育”并含“经济”,通过模糊匹配进行搜索,将最终的搜索结果进行汇总并逐一筛选,一共获得5386 条搜索结果,删除重复选项以及征稿通知、报纸报道、会议通知等不相关条目,最终得到1984 条有效样本作为教育经济学分析的数据来源。将获得的文献信息以Refworks 的格式导入CiteSpace 中进行分析处理。

二、统计与分析

(一)发文时间分布分析

图1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论文年度发表数量分布统计

图1 是1998-2018 年教育经济研究论文年度发表数量分布统计图,从1998-2018 年近20年教育经济学领域在CSSCI 上总计公开发表论文1984 篇,平均每年发表99.2 篇。从发文总量上来看,国内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出“稳中有升,波动增长”的态势,说明教育经济学领域在国内始终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国内的教育经济学起步较晚,1983 年12 月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编写的《教育经济学概论》一般被公认为国内教育经济学的开端[4]。20 世纪90年代,国内的教育经济学研究主要以借鉴西方理论本土化为主,产生了大量学术成果。进入21 世纪以来,教育经济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学科不再局限于教育学和经济学两大领域,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一级学科逐渐进入学者视野。在研究方向上也走出了西方传统的教育经济价值、教育成本、经济效率的议题,社会学领域的教育公平、代际流动、社会分层;心理学领域的个人心理、兴趣、动机、情感等也融入到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当中来。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掀起了一番热潮,相关的发文数量在这一阶段得到了快速增长。到2015 年后,相关研究的热度有所下降,但发文数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由此可见,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度与政策导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图2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

表1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前30 个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是一篇论文研究领域的体现,是对论文的高度概括,对一篇文章所涉及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有助于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对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内的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能够直观地呈现出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将筛选的1984 条有效样本置入CiteSpace 中进行关键词(Keyword)挖掘,设定时间切片(Slice Length)为1 年,阈值(C、CC、CCV)分别设定为4、2、20,表示关键词共现中所显示出的关键词满足词频出现4 次以上,与其他关键词共现次数达到2 次以上,关键词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2 以上。生成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图2)。结果显示,生成的图谱中共有关键词节点348 个,连接961条,网络密度为0.0159。从图中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是教育经济学领域最为关注的两个研究点,在“高等教育”研究内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及转型”是主要的关注点;在“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交叉研究领域,“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方面受到了普遍关注。同时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排序统计,提取前30 个重要关键词,得到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前30 个高频关键词(表1)。

除了以“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关键词以外,“人力资本”“经济发展”“区域经济”“职业教育”“知识经济”的被引频次也处于高位,保持在50 次以上。通过对1998—2018 年教育经济研究前30 个高频关键词和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筛选的论文整体情况,可以将我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为三大类别:

第一类是对教育经济学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王善迈从教育经济学的学科建设角度出发,对教育经济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对象进行了探讨[4];宁本涛从教育经济学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对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进展、研究范式、研究价值以及学科性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反思[5];田汉族提出应该将教育经济学的科学研究范式转换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6];崔玉平梳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学科特点,对研究视域与范围、研究主题再建设进行了展望[1]。

第二类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领域社会现象的实证解释与研究。从图二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与“人力资本”相关的关键词词频较为繁多,包括有“教育人力资本”,“人力投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等。马永霞提出将人力资本理论从教育经济学领域进行延伸解释,突破原有的理论范式,从而实现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的结合发展[7];童宏宝将社会资本理论引入教育经济学,把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相结合,从群体人力资本的角度研究社会经济增长[8];洪柳从教育与经济价值的视角,研究人力资本理论向筛选假设理论发展的阶段、关联点、特点,并分别对人力资本理论和筛选假设理论进行评述[9]。

第三类是在社会现实的背景下,对教育发展现状、教育公平、政府教育政策、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发展战略的讨论。王中对立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的背景,通过对当前硕士生资助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完善保障性资助方式、创新发展性资助方式、健全人文关怀性资助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措施[10];马锦敏和冯增俊从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11];宁本涛基于教育经济规律的考察,通过对“教育乱收费”现象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解决举措[12]。

(三)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共现分析

通过发文作者共现分析,可以识别出一个学科或领域核心作者及其之间的合作强度和被引关系[13]。通过对所筛选文献使用CiteSpace 对其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进行共现分析,得到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作者及其合作网络共现图谱(图3)。图谱中作者的字体越大,表示该作者出现的频次越多。图中共有110 个节点,28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47。从图中可以看出,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整体呈现出“分散研究”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小规模的研究团体,但整体上仍以个体研究为主。主要的学术联系有:武汉大学的王传毅与清华大学的袁本涛有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南京农业大学的罗英姿、刘志民、宋华明组成的学术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的朱迎春和清华大学的王大鹏之间有着一定的学术联系;北京师范大学的杜育红、胡咏梅组成的学术团队;北京大学的丁小浩和闵维方之间的学术联系较为紧密;苏州大学的崔玉平则主要以个人研究为主。可以看出,国内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但同时必须看到的是,研究人员以及研究机构之间学术联系还较为松散,在以后的研究中,各方可以加强学术交流,共同推动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发展。

图3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谱

同时对相关作者发文数量及其所在机构进行统计分析,得到1998—2018 年教育经济研究领域发文量5 篇以上的作者及其所在机构(表2)。发文量在5 篇以上的作者共有21 人,其中发文量在10 篇以上的作者有3 人,来自苏州大学的崔玉平发文量达到了21 篇,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刊文量最多的作者。闵维方,王传毅,胡咏梅,李立国,宋华明,杜育红,方超,陈霞,袁本涛,王善迈,姚益龙,罗英姿,蔡文伯,朱迎春,王大鹏,丁小浩,顾佳峰,张 鑑民,孙百才发文量均在5 篇以上,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核心作者群。通过对核心作者群的发文内容进行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教育经济学领域所关注的核心热点问题主要有: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微观个体的教育问题[14-16],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问题[17-18],高等教育质量评价问题[19-22],宏观经济下的高等教育问题[23-25],民族地区教育问题[26-28],义务教育下的公平问题[29-32],高职教育发展问题[33-36]等。

(四)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将筛选的1984 篇文献导入CiteSpace 中进行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分析,使用Top N 的分析方法,将选择标准设置为前50 个被引词,生成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知识图谱(图4)。图谱中共有125 个节点,28 条连接,网络密度为0.0036。同时对相应的发文机构的刊文数量进行统计,得到1998-2018 年教育经济研究发文量20 篇以上的机构(表3)。

从图中可以看出,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机构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国内的高等院校占据了相关研究的主体,其中师范类院校已经成为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力军”。发文量在20 篇以上的机构一共包括32 所,其中发文量在50 篇以上的机构包括7 所,这7 所机构的发文总量达到了525 篇,占到了全部发文总量的26.46%,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研究机构。除此以外,研究机构所呈现的地域分布特征也较为明显,其中北京地区的机构所占最多,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育部以及中国科学院。通过对研究机构的二级机构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教育领域在各大机构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部分机构已经专门设置了相应的“教育学院”或是“教育研究院”。总体来看,教育经济学领域发文机构的合作网络主要仍由作者相应的合作关系所主导,机构之间的联系仍有待提升。

图4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知识图谱

表3 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量20 篇以上的机构(前32 个)

(五)发文期刊分布分析

以发文量对教育经济学研究在各个期刊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得到1998—2018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量20 篇以上的期刊(表4)。《教育与经济》作为教育经济学领域联系最为紧密的期刊之一,发文量以123 篇位列第一。在发文量20 篇以上的18 个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在1 以上的期刊有10 个,分别为《教育与经济》《教育研究》《教育发展研究》《中国高教研究》《高等教育研究》《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教育科学》,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教育经济学在学界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三、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笔者以1998—2018 年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教育经济学领域搜索筛选的1984 篇期刊文献为基础,以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 为工具,识别分析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发文时间分布,关键词共现,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共现,发文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发文期刊分布状况。

研究结果显示:(1)从发文时间分布来看,国内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发文数量呈现出“稳中有升,波动增长”的态势,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热度与政策导向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从关键词共现分析来看,“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是教育经济学领域最为关注的两个研究点,在“高等教育”研究内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展及转型”是主要的关注点;在“高等教育”和“经济增长”的交叉研究领域,“职业教育”作为重要方面受到了普遍关注。结合筛选的论文整体情况,可以将我国教育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分为三大类别:第一类是对教育经济学相关基础理论的研究,第二类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领域社会现象的实证解释与研究,第三类是在社会现实的背景下,对教育发展现状,教育公平,政府教育政策,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发展战略的讨论;(3)从发文作者及合作网络共现分析来看,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领域整体呈现出“分散研究”的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小规模的研究团体,但整体上仍以个体研究为主;(4)从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分析来看,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机构呈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国内的高等院校占据了相关研究的主体,其中师范类院校已经成为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的“主力军”;(5)从发文期刊分布状况来看,《教育与经济》作为教育经济学领域联系最为紧密的期刊之一,发文量以123 篇位列第一,在发文量20 篇以上的18 个期刊中,复合影响因子在1 以上的期刊有10 个。

表4 1999-2017 年教育经济学研究发文量20 篇以上的期刊(前18 个)

(二)展望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教育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在未来的发展中,教育经济领域在社会发展与国家经济建设中仍有很大的空间值得探讨,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教育经济学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

尽管目前教育经济学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厚的学术成果,但对教育经济学领域的许多基础理论仍在探讨之中。在学科建设之中,教育经济学借鉴了大量的西方的教育经济理论,但对相关理论的本土化研究仍旧略显不足,缺乏系统性的探索。在未来的理论研究中,学界应投入更多的精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和学科体系,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2.注重教育经济学领域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性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虽然国内的教育经济学领域涌现出了众多的学术思考,但由于学科自身的特殊性,教育经济学既要关注教育领域的相关经济问题,又要统筹经济学和教育学的理论方法。在以往的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大多是以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定量研究方法为主,且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仍旧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结论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教育经济学本身交叉学科的性质,其研究方法必然不能局限于照搬经济学研究成果之上,在未来的研究中,应更加注重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实现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发展。

3.重视不同层次下的学科研究,拓展研究边界

在目前的教育经济学研究体系下,已经从过去的单纯宏观研究,拓展到中观层面的区域教育研究以及微观层面的学校运营管理。但由于教育经济学学术领域的研究机构集中在高等院校,所以对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以及特殊教育等方向上仍旧略显不足,在这些研究领域,无论是从宏观政策上的把握乃至基层学校上的运营,相关学术研究上仍旧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有待商榷。

4.学者间的学术联系,机构间的学术合作有待加强

当前教育经济学领域内的学术研究仍旧以个人研究为主,学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潜力巨大。在未来的学科发展中,高校研究机构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关的学会与论坛沟通也有待提升。

5.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校正学科服务方向

当前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人民群众对于教育的需求始终处于上升态势,教育在未来经济领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发挥教育在经济上的助推作用,都是教育经济学学科值得明晰的问题。

猜你喜欢
发文经济学图谱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绘一张成长图谱
简明经济学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送餐的巫术经济学 精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经济学的优雅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