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2019-10-30 04:34王传贤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夫古文文言

一、文本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守株待兔》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篇浅显的文言文。单元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下面有两点学习提示: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图片上画的是《鹬蚌相争》,提示我们“可借助图画来了解文意”。

《守株待兔》原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 27课《寓言两则》中的一则,是白话文。人教版直到第三学段才出现文言文教学内容,而部编版把文言文出现的时机提早至第二学段——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 24课《司马光》。像《司马光》和《守株待兔》这样的故事,大多数学生早已了然于胸。在这种情况下,部编版以文言出现,阅读难度非但不大,还能让学生在和以往的阅读对比中直观感受古代书面语言简意赅的特点。

部编版和人教版教材,不仅是文言文出现的学段不同,它們对文言文教学内容的定位也有明显不同。人教版的几篇文言文,教材中的“助学”和“练习”,似乎更指向文言文的工具性,这大多体现在以下三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想想、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从故事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部编版也涉及了上述文言知识,但只是教学内容的组成部分和必要教学条件,而绝非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所在。通过细细查看、思考部编版中相关文言文的“助学”和“练习”,我们发现,编者关注到了文言文更为本质上的东西。

1.关注文言文的特点。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课后练习之一是:“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编者关注到文言文的语言,实际上也就关注到了文言文最首要的特点。

2.关注文言文背后的文化。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课后练习之一是:“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课后练习之一:“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课后练习之一:“说说‘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句话的意思,再结合资料袋和同学交流感受。”上述练习,传达的都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的情意与思想,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直接体现。

3.“助学”和“练习”更契合文言文的学习。

怎样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情意和思想?部编版教材中的“助学”和“练习”成了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抓手。它并非弱化文言知识,而是通过讲故事、图文结合、文白对接等形式,帮助学生在借助文中注释的基础上,或自主或合作来把握古文大意。“练习”中涉及到的内容,通常都是这篇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和着力点。如:《守株待兔》中“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这正是这篇文言文最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再比如:《伯牙鼓琴》课后练习之一:“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生体会了这句话的意思,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不言而喻。

4.教学内容的指向更加清晰。

大家拿到一篇文言文,通常会第一时间关注到翻译问题,好像离开了逐句翻译,就无从落实故事所讲述的道理。部编版的文言文都有相同的学习要求: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借助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而非死板僵硬地去理解部分甚至是全部句子的意思。以《守株待兔》为例,学习提示如下:

把课文读通顺,注意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说那个农夫为什么被宋国人笑话。

读读“阅读链接”,和同学交流:故事中的坐车人犯了什么错误?

这样的设计使得教学内容的定位指向特别清晰,更有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内容。

因此,我们基于文本解读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识“宋、耕”等4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说出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

能说出“阅读链接”《南辕北辙》中乘车人所犯的错误。

为了更好地达成以上目标,我们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

步骤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教师抓住难读的句子“因释其耒而守株”,指导学生读好、注意停顿。学生参阅注释了解“耒”,教师在此基础上突出 “耕”,联系学生实际巧妙感知什么是“耕者”。这帮助学生明了了“耒”整个字的语义网络。处理完这些文中必要的字词语句,学生借助插图、注释、同伴互查来把握古文大意。教师重点解决同伴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有分歧的地方,大胆放过学生可以读懂的,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学。

步骤二:借图检测,情境想象

借助图片考查学生对古文大意的了解情况,学生从图上找依据的同时,也进一步内化了对文意的了解。这个过程又把学生的观察和表达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教师的逐层递进引述,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故事想要传达的道理虽没点破,但学生说着说着就了解到农夫被宋国人笑话的原因,体会了什么是“偶然事件”。

步骤三:积累拓展,学以致用

文言文阅读教学,理应重视文言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师在板书上下足了工夫:“君请勿守株”“兔不可复得”“此事为偶然”,借助师生直接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来说,其实就是在用文言表达。学生在运用的过程中自然更能体会文言的特点。

毕竟,三年级上册学习《司马光》时就已关注了文言文炼字炼句的艺术。在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学习时,从单元导语中学习提示之一“要能借助图片讲述甚至写故事”,可以看出编者对学习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没多久,“课程标准”在评价上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和理解文章大意的情况。借助图片用文言写故事,当然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但学生尝试着表达更能感受文言简洁的语言风格。

借助阅读链接,直接实现文白对话。教师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古代的文字,更是在了解文言背后的文化。教师说文言学生对白话,让文言和白话做到巧妙对接。结合学生实际,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也不言自明。

(李彩平、李林全、李思齐)

二、《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文言文《司马光》,指名背诵。

2.出示课题《守株待兔》,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文,了解大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1)指名读课文,读准确。

(2)重点指导生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的停顿:因/释其耒/而守株。

(3)齐读全文。

2.重点识记生字“耕”。

(1)了解偏旁“耒”的意思: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2)由“耒”及“耕”,识“耕”,知道“耕”的意思:种地。

(3)由释“耕者”,拓展积累文言词汇“者”。

耕者,种田的人。

读者,读书的人。

作者,写作的人。

饮者,喝酒的人。

3.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1)交流: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古文讲了什么内容?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画……

(2)联系注释,学生自己尝试读懂小古文讲了什么。

(3)同桌合作,互相考查对古文的理解。

一人读一句,另一人解释一句,然后再调换,互相说一说,师巡堂指导。

(4)全班一起交流理解起来有困难的地方。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走,跑。)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因,于是。  释,放下。  冀,希望。)

而身为宋国笑。(为,被。)

兔子没有再得到,还受到了宋国人的嘲笑。/农夫的所作所为成了整个宋国人的笑谈。

4.借助图画,检测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此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引导生观察图画,将图文进行连接,说出如何通过图画看出故事内容的,即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文言的意思,并试着加上自己的想象。】

(1)图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师出图,指名生说句子、借助图画释义。

生齐读句子。

(2)图2:“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师出图,指名生说句子、发挥想象释义。

生齐读句子。

(三)发挥想象,读懂寓意,尝试背诵

1.引导生发挥想象,生動讲述“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情景。

农夫看到一只兔子撞到树桩上死了,于是——

2.引导生猜测农夫等待兔子撞上来时的内心想法,了解守株待兔的原因。

农夫把他的农具放下了,坐在树桩旁边——(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3.“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如何劝农夫?(读懂寓意,说出寓意。)

(1)假如让你来劝劝这个农夫,想一想,农夫这么做,问题出在哪了?他怎么做才对呢?要说得有理有据,才能说服农夫。

预设:农夫啊农夫,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捡到兔子这种事并不是每天都有的,只是偶然发生的,你还是老老实实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吧。

(2)师扮演农夫,生尝试用古人的话来劝农夫,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吾,宋国一耕者也。一日,于田中耕作,忽听砰然一声,回首望去,一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大喜。每日守株可得一兔,不复再辛苦劳作,何其幸甚至哉!于是守株而待兔。邻家一儿见吾守兔,前来劝阻,曰:                    ”

4.多形式诵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故事寓意。

(2)去标点读文断句,指名读。

(3)从右向左竖版读文,指名读,齐读。

(4)出示小篆体课文,指名尝试读文(背诵)。

(5)空白屏幕齐背诵。

(四)拓展《南辕北辙》,巩固学法

1.出示文言文《南辕北辙》,师示范朗读。

2.生自由阅读书中链接的白话文《南辕北辙》,了解故事大意。

3.师生合作,文白对照读。

(1)见人于大行。

生读课文对应白话文句。

(2)他说,没关系,我的马跑得快着呢!

生读对应古文。

(3)吾用多。

生读课文对应白话文句。

(4)我这赶车的人水平高着呢!

生读对应古文。

联系“耕者”释“御者”,赶车的人。

(5)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生读课文对应白话文句。

4.交流:坐车人错在哪儿?(读懂寓意。)

5.师小结。

像《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还有以前读过的寓言,都是通过讲一个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本单元还有几篇课文也是寓言故事,我们又能从中悟出什么道理?联系我们的生活,又会有什么收获?

(滕锐、王传贤)

三、课例教学策略探讨

(一)文言文教学教什么

要解决“文言文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王荣生教授在《文言文教学教什么》一书中提出:“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和‘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文言文的起步阶段。学习将文章读准、读通,了解文章大意的方法,是学生学习文言的重点。王老师这节课首先抓住了文体“文言”的特点,始终引导学生读好停顿、读通课文、读出古文的节奏与韵律,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读懂课文大意。与此同时,他还帮助学生积累了文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同的文言词意,如“走”“者”以及“耕”。尤其是“耕”字的识记,由“耒”及“耕”,既让学生积累了文言词汇,也渗透了古代的农耕文化与汉字文化。

学习文言文还要研习它们谋篇布局的章法,体会炼字炼句的艺术,着眼于“文章”的“文学”性上。《守株待兔》是选自《韩非子·五蠹》的一篇寓言故事。当时韩非对韩王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是劝诫韩王不要死守陈规,要变法、改革。抓住“寓言的功用是用来说理的”的这一文学体裁特点,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读懂、借助图画想象来理解和感受“因释起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一部分所蕴含的故事寓意,并且作为一个理解作者言志载道的关节点来安排教学。

文言文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学习文言文,最终的落脚点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守株待兔》这一类的寓言故事中所体现的故事思维方式、所蕴含的民族智慧以及所闪现的古代仁人贤士的思想魅力,都是文言文教学中核心的“文化”的部分,也是我们需要传承和反思的民族精神。

(程雯洁)

(二)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的选择和处理

我们研究“文言文教学如何教”的问题,实际上是研究如何去解读这种体裁,并总结一系列有章可循的教学策略的问题。我们希望呈现的课堂,既能把握住文言文这种体裁的独特风格,又能克服古今差异造成的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避免教师教的时候无从下手,学生学的时候望而生畏。

在解读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王荣生教授提出的文言文教学原则,即放过、突出和深入。在文言文教学中,什么是教师要放过的,什么是课堂要特别突出的,什么又是值得教师引导去深入的呢?

教师需“放过”的是已知的、借助注释能理解的词句,以及当下很少使用的一些生僻的文言词语。以《守株待兔》这节课为例,学生借助注释,小组互问互答,文言文的意思已经能弄懂了,就不需要教师逐字逐句去解释了。

那么文言文要“突出”的是什么?一定是那些能集中体现文言文情意和思想的重点词句。往往这些词句是学生难以弄懂的,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带着学生深入挖掘,促进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把握、理解、感悟。这篇文言文的教学,就是要着力带着学生去感受生动的故事性以及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

在《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教学中,王老师抓住“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句,特别是“冀复得兔”中的“冀”字,引导学生思考:农夫放下农具在大树下边等边想,他会怎么想呢?当学生说出来后,出示故事的结局“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这样的做法被人嘲笑,如果我是那个农夫,你们劝劝我,我该怎么做才好呢?让学生先身临其境地去琢磨这个农夫在想什么,再过渡到农夫的这种想法对不对,我们该怎么去认识。由故事本身转入故事背后蕴含的道理,环节环环紧扣,层层深入,这种安排是十分巧妙的。

(胡启文)

(三)文言文字词句处理原则

“文言”这种古代书面语写成的文章,有一套相当严格的词汇与语法系统,大多数字词,与现代汉语相比,不是意义有所不同,就是用法有些两样。因此,文言文字词句的处理,也要做到“放过、突出、深入”。

古今“同中有异”的“常用字词”,文言文阅读教学应予以突出。在《守株待兔》这篇文言文中,“耕田者”中“者”字的用法,“兔走触株”中“走”字古今词义的不同,“因释其耒而守株”中“耒”字的意思,王老师都做了处理。比如学生对于“耒”是干什么用的并不熟悉,王老师便引导学生看图说出是一种种田的工具;然后再找找文中带有“耒”字偏旁的字,借助“耒”字认识“耕”,进一步了解“耕者”就是指种田的人。教师的突出设计,解决了学生重点词语的理解问题。

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对关键的语句也要由表及里、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充分领会。在本课例中,王老师抓住了两句故事中的关键句,即“兔走触株,折颈而死”与“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这种需要“深入”处理的语句,翻译只是教学的起点,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体会呢?王老师的做法充满了智慧:他引导学生借想象深入种田人内心,他抓住一个“冀”字引导学生想开去,早上会想什么?别人种田时会想什么?太阳落山后会想什么?不仅理解了文言詞句的意思,连人物内心的想法也在教学中清晰地呈现出来了。这种处理可谓深入浅出,化难为易。

(黄欣妍)

(四)文言文翻译

小学文言文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切忌过度拔高,强行灌输人文内容,或采取逐词逐句讲解翻译的方式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丧失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重视熟读成诵、理解文意。入选的文言文大都篇幅短,特别适合朗读。王老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对难句的节奏进行指导,提示学生把句子读顺、读好;然后让学生打开书本边看注释边自由读文,同桌合作读,一人读句子,一人解释,帮助学生在读中理解、领悟;还让学生读这篇小古文的不同版本,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熟读成诵,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猜你喜欢
农夫古文文言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称象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回归自然做个城市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