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届接力打通定海“水脉”

2019-10-30 08:48何国成陈康年
浙江人大 2019年9期
关键词:定海区区政府水系

何国成 陈康年

5月的一天,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笔者驾车来到舟山市定海区小沙、岑港等镇的海滨,看到一条条平原河道向海面延伸,一座座带着泵房的现代化水闸替代了原始而简陋的放水闸。

开车来到定海白泉河上,只见涟水河清波荡漾,小孩在河中嬉戏玩闹,老人在河边纳凉聊天,呈现出一派温馨和谐的景象。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当地百姓怨声载道的“黑臭河”。

来到位于定海盐仓的林家湾滨河公园,这里已成了附近百姓散步、健身、游憩的理想场所,整条盐仓大河已不见了劣V类水的踪迹。

…………

这一切,得益于三届定海区人大对该区海岛河道(水系)治理的持续监督、强力推动和全力呵护。

一项决定+一个规划,绘出“水脉”治理蓝图

受海岛地理条件限制,舟山市定海区是一个既旱不起也涝不起的地方,每一滴淡水都弥足珍贵,每一条内河都“责任重大”。

2005年,定海区相继遭受台风“麦莎”和“卡努”袭击,受灾人口达到33.6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7.21亿元。2006年,又经历了50年一遇的台风“桑美”,直接经济损失14.68亿元。

看到触目惊心的受灾场景,在定海的各级人大代表心情格外沉重,“真想不到,定海的防洪排涝能力这么差,必须马上着手治理。”

在区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区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闻兆培、陈礼平等 34 名区人大代表分别提出关于加强全区防洪排涝(水系)治理的建议,并就制定全区防洪排涝(水系)治理办法提出具体的设想和对策。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防洪排涝(水系)治理成了定海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从2007年开始,区人大常委会先后换了三届,但对区域防洪排涝(水系)治理的监督却从未止步。

2007年3月,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首次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防洪排涝(水系)治理的专项工作报告,针对全区防洪排涝(水系)治理存在的问题,常委会要求政府以“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统筹兼顾、讲求效益、分期实施”为原则,以“满足行洪排涝”为首要目标,尽快编制《定海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

同年5月22日,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又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编制定海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的报告。经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表决通过了《定海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并作出了《关于批准实施定海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的决定》。

该规划是定海区历史上最受关注的一个与水有关的规划,预算整治投入超过15亿元。2007年8月开始,定海区以落实规划为主线,加强河道、溪坑整治力度,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大河河道治理等90项工程。

一次“不满意”+两次报告,催生一条治水新思路

2008年7月,定海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定海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实施情况的报告》。经过定海区政府及各部门的努力,规划实施初见成效,但仍存在治理措施不力、部门责任不明、治理经费不足等问题,定海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了“不满意”的评价,并要求重新报告。同年11 月,区政府再次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此次报告明确了责任,调整了预算,初步制定了治理方案。

自此,听取政府关于全区区域防洪排涝治理的专项工作报告成了定海区人大常委会每年的 “规定动作”。

2009年,定海区开展“强塘工程建设”,区人大常委会再次作出决定,支持政府提高海塘、闸门防洪排涝标准。当年,岑港、金塘等地9条海塘加固工程全部完工,共计投资3819万元;岑港龙眼闸、小沙竹峙山闸等14座水闸也于年底前完工,共计投资8576万元。

2010年5月5日,在作出水系规划决定3年后,定海区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再次听取了区政府《关于全区防洪排涝(水系)规划落实情况的报告》,就规划实施三年来的执行情况开展审议,要求水系工程建设与“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最终实现“河面宽、河床深、河岸绿、河水清”的目标。2010 年7 月,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对全区河道的污染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水污染治理情况。

区人大常委会的治水新思路受到了区政府的高度重视,2011年,区政府编写了《定海区水系规划河道改造的实施方案》,综合考虑防洪排涝、灌溉饮水与生态景观、文化休闲等多种因素的结合,全面提升定海区河道的生态修复和支撑能力。

一次询问+一份清单,打通“水脉”症结问题

2012年,定海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经选举产生后,针对支流治理未与重要河流同步跟进,致使农田排灌受到严重影响等问题,新一届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对小型农用水利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跟踪监督,指出了小型农用水利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议区政府实施小水利建设要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整个水系畅通相适应。

同年12月20日,定海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专题审议了区政府《关于中小河流治理重点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试点实施方案的报告》。

2014年6月27日,定海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了区政府关于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执法检查情况的报告,并就此开展了专题询问,还向社会公开了执法检查中发现的 30 个重点水污染点源清单。会上,11 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就工业垃圾处置、生活污水直排、水污染综合治理、环保责任追究等内容提出了12个问题,时任区长庄继艳亲自率區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应询。对询问现场提出的问题和 30个重点水污染问题,区人大常委会要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于 2014年12月底前办理完毕,并向常委会“交账”销号。

为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还兵分5路,分别对相关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2015年2月,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再次听取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关于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督查报告,对问题清单中的每一个问题逐个“过堂”问诊,并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经过多年的中小河流治理,定海区的整体行洪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由于海岛内涝泄洪常会遭遇高潮位的制约,汛期容易出现区域内洪水不能及时排放的情况。在“外堵”“内涝”交织的情况下,作为防洪排涝重要措施之一的强排泵站,也被列入了常委会监督规划项目。

三届人大+十年监督,宏伟蓝图初见雏形

2017年4月,定海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专题听取和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情况的报告》,建议区政府至2020年底布置排涝泵站59座,其中城区排澇泵站5座,镇(街道)区域排涝泵站54座。

会后,区政府按照区人大常委会的要求,积极安排资金加快排涝泵站建设,至2017年11月底,已建成排涝泵站19座,其中城区2座、镇街17座。根据规划,至2020年底,除水系规划要求建设的部分条件不成熟、地段偏僻、防洪排涝要求不高的9个点位外,还将新建设排涝泵站32座,累计完成51座排涝泵站建设任务。

2018年7月,区人大常委会再次组织区人大代表开展防洪排涝(强排系统)建设专题视察,进一步推动排涝泵站建设。

今年初,定海区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梳理历届工作重点后,按照省、市要求,把水系规划的监督重点转移到“美丽河湖”“品质河道”建设上来,并开展了有针对性的调研。在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还就此开展了专题审议,指出了全区河道功能性建设中存在的部分支河明渠失管、河宽桥短、污水处理跟进不及时等问题,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补齐短板、厚植生态优势、落实要素保障,推进“美丽河湖”“品质河道”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询问不止于“问”、审议不止于“议”、视察不止于“察”,关键看实效。跟踪监督、追踪问效作为监督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已成为定海区人大常委会监督防洪排涝(水系)治理工作的新常态。

在定海区三届人大常委会的持续监督下,定海区各个乡镇、街道已全面开展水系改造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防洪排涝(水系)治理投入38.35亿元,全区河道(水系)已逐渐恢复了生机和活力。2012年,定海区成功列入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区)综合整治及水系联通试点,获得省政府第十八届水利“大禹杯”银奖。2017年,定海区盐仓大河更是荣膺浙江“最美家乡河”称号。

“监督没有届别,没有先后,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绝不搞换一届领导就兜底翻,而是一茬接着一茬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定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余河通如是说。

猜你喜欢
定海区区政府水系
2019 年-2022 年全国各地区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表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环水系旅游方案打造探析——以临沂市开发区水系为例
水系魔法之止水术
舟山市定海区旧城改造的问题及思考
造船业外包工稳定性问题研究
对舟山市定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循环利用的思考
舟山市定海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区长“不开心”
环境友好的CLEAN THROUGH水系洗涤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