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

2019-10-30 03:07徐漫周小燕甘彪
当代旅游 2019年4期
关键词:扶贫促进作用乡村旅游

徐漫 周小燕 甘彪

摘要: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作为新型、全面的绿色环保经济产业,对扶贫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扶贫产业。当前,旅游扶贫已经进入精准施策、深入攻坚对关键时期,更需要集中优势力量。强化攻坚责任,实事求是的做好旅游扶贫推进工作,要做好乡村旅游,才可以搞旅游扶贫,对具有旅游资源发展和条件的旅游乡村才可以搞扶贫。本文对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举出一些实例,并总结出乡村旅游扶贫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乡村旅游;扶贫;促进作用

乡村旅游扶贫主要的途径就是通过依托乡村优美的田园风景及当地特有的乡土民俗文化,开展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尽力帮助当地贫困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展提高自身经济力,最后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贫的根本目的是带动乡村内部经济和谐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解决居民的贫困问题。乡村旅游扶贫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例来借鉴和推广。

一、保持乡土气息,留住乡愁把旧村落改造成旅游文化教育基地,广西玉林福绵十丈村为例

习主席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从乡村旅游角度讲,乡村的诱惑力就在于城乡环境的不同特质。这种“土”首先是指原真的、古拙的、独特的民居、桥梁、古道等等,这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和古老淳朴文化的载体。古村落是最大的文化遗产,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十丈村,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复兴的浪潮下,对古村落进行改造,改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和人居环境,积极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生机,变成村民和游客心中的“明星”村。

在改造过程中,让古村落恢复原有的样貌,还原历史年代的痕迹,村中保存较好的传统生态民居70多座。并有古秀楼、古戏台、古井、炮楼等建筑,村庄将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将老建筑改造成家园大讲堂、图书馆、知青馆、农耕文化陈列馆等,发展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景区。让城市的老年人在这里回味儿时的记忆,让年轻人感受体会父母那个年代那段岁月的生活,该村分成红色教育基地和古村落旅游两个部分,让当代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农村的过去。通过政府主导,以群众为主体,社会新闻媒体参与的模式,做好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及号召学校组织学生到乡村旧村落参观学习,增加客流量,让旧村落涌入人气,注入生机。在村子周边开发了很多有特色的水果种植基地,充分彰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让旅游带动农产品消费,带动交通、餐饮、农家乐消费,使旧村落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员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得到就业机会或者创业机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培养村里的年轻人在发展理念,经营管理模式上不断创新,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从而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增加野趣,以特色种植业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契机

记忆中的故园往往是铭刻于心、令人难忘的,乡村之所以为乡村,就在于一个“野”字,或山野茂林,或沃野阡陌。“野”即自然,越是自然的,越是美丽的。旅游追求回归自然,旅游规划的最高境界就是不留规划痕迹,道法自然。自然的东西才能使都市人体味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惬意,这种田园风光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是城里人回归自然的心结,因而是乡村旅游的独特卖点。要遵循“道法自然”原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保持纯真、质朴的风格,反对过度商业化。

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保留当地有特色的民风民俗

乡间“俗”物数不胜数,无处不在,非物质文化中除了民俗节庆,当然还包括各种民间社会礼仪、传统工艺、风味小吃等,这些不仅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还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必须注重保护与传承。

生活习俗、民族风情和传统节庆构成了乡村独有的文化特性,其中有历史、有故事、有情趣、有风俗。这种俗味对于我们现代人弥足珍贵,也是城里人所梦寐以求的。乡村旅游要把这些“俗物”转化为旅游资源、发展资本和竞争优势,必须力避把乡民整体搬迁,形成空村空镇,因为离开了原住民的乡村,就没有了乡村的所谓“俗味”和风情,没有人情味的乡村引起不了人们的眷恋,很难勾起寻根人的乡愁。

广西贵港市的四季花田就是以自然景观和乡土人文景观为依托,以精品休闲农业为主题、以“春华秋实”的生态农业景观为特色,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产业示范、亲子教育和休闲养生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区。春赏桃花夏赏荷,梯田荷花、荷田月色,客家民间习俗来吸引游客的,白天人们穿梭在田野上赏荷花,体验农耕带来的快乐,晚上可以观看丰富多彩的客家习俗表演,游客可以融入其中,通过民俗节庆活动和田园花海、客家小围屋民俗吸引游客。10个行政村3千多亩土地流转,贫困村民通过土地折价入股和土地租赁形式收租分红,贫困村民不需要远出打工,通过自己在旅游景区就业创业就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脱贫致富。

四、以特色养殖业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深度开发,寻求创新突破,依据贫困山村的资源和环境条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开发一些农家乐、渔家乐,依托美丽的乡村风光策划一批垂钓、农事养殖體验,狩猎场等娱乐活动,培育发展特色养殖业参与到乡村旅游的项目来,加大养殖企业和旅游企业的互动,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六行村充分挖掘自身良好的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乡村振兴步伐。该村的自在山庄乡村旅游项目里就加入了特色养殖的元素,开发孔雀养殖的孔雀园,鸵鸟养殖鸵鸟园,结合本地养殖特色,开有特色农家乐,特色农家旅馆,该旅游景区占地面积700多亩,投资近亿,带动帮扶贫困户5户,创造就业岗位50多个。改旅游景区的成立增加贫困村民的劳动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从而达到贫困人员的脱贫致富的目的,加强旅游产业和养殖业的共赢发展。

五、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注意事项

(1)处理好旅游企业和扶贫的关系,维护企业的合法经营权益,建立完善长期、稳定、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探索资源变资金、资产、农民变股东的途径,引导村集体和贫困户利用土地、林地、房屋、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等入股乡村旅游合作社、旅游企业等获得收益。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家庭农场和乡村旅馆。销售当地土特产。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帮扶到贫困人员,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旅游扶贫做贡献。同时鼓励贫困人员到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现代乡村旅游农业公司打工或者就业、创业,通过就业创业获得收入,激发贫困人员参与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持久的内生动力。

(2)引导贫困人员根据地方的特色,气候和土壤环境,种植附加值高的土特产,把农作物变成经济作物,从而提高农村农民、贫困户的种植业收益,稳定收入来源,从而达到脱贫目的。

(3)引进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新品种、新项目,做好农业观光旅游。实施合作社带动贫困户,按照自愿联合、共同成立共同管理、共同发展的原则成立更多的乡村合作社,做到互帮互惠,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企业对口帮扶,使得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脱贫。

六、结语

从以上的乡村旅游实例,可以看到,发展乡村旅游是带动贫困偏远乡村贫困人员发家致富的有效途径 。乡村旅游扶贫对扶贫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在贫困地区、贫困山区做好旅游扶贫攻坚战,以旅游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伟大复兴的强国梦。

猜你喜欢
扶贫促进作用乡村旅游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的促进作用探究
OBTL模式下形成性评估在高职高专医学英语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冬奥会对张家口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发展策略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证监会“扶贫”
企业文化对党建政工的促进作用解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