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学习组织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9-10-31 02:18李潜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工作坊

摘 要 探索在大学课堂教学以外的自主的、创新型学习组织模式。引用工作坊理念,以“星微课”团队为例,构建可以突破时间空间限制的灵活学习组织形式,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尝试弥合教与学的不对称,实现深度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关键词 创新型学习组织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1背景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为正在面临挑战、急切寻觅发展之路的广大高校指明了方向——高校在稳定现有规模的基础上,要优化结构,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自身特点,从而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教学模式,迎合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将助力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只有拥有创新和领先的高等教育才能使我国在未来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创新驱动是国家大计方针,创新创业形势紧迫,高等教育亟需以新的模式解锁未来十年人才培养观,以全面支持国家发展战略。

教育模式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好教与学的问题,如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如何在学习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实现深度学习,如何解决教与学中各种不对称,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有兴趣、更有效、更能支撑起其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近年来包括发达国家在内,都在研究如何让教学更适应时代发展,或者说,更适应当前学生学习习惯的快速改变:例如,快速,非线性的学习,而非传统的循序渐进的传统课程体系;应用需求驱动,创新驱动,自我实现与激励,推动和引导自主学习与研究型学习。

2概述

工作坊(WORKSHOP)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60年代,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中,成为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作为日益流行的一种提升自我的学习方式,在工学、管理学、教育与心理学等领域均有应用并取得一定效果。一般而言,工作坊确定一位主讲人,成员在主讲人的引导下,共同探讨某个话题。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比较,工作坊具备一些鲜明的特征:(1)聚焦一个具体问题,成员充分交换意见;(2)相对灵活的组织形式(相对于课堂教学或研讨会而言)。可以在教室、实验室或会议室,也可以根据人数和时间安排在适合的场所,时间与地点都比较灵活。

创新工坊在国外主要由学生自发组织,由于其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支持作用显著,国内高校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在我国大力提倡双创的大形势下,得以迅速引入实施。

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引入工作坊作为学生组学习策略,或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组织方法。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科研水平和综合素养,是学生在课外进行综合教育的场所。对于学校学院而言,工作坊这种学习方式,如果运用得当,管理完善,教师得力,突出应用和实践,将对创新创业教育起到不可替代的支持作用;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兴趣爱好和多元个性发展需要,不但在学习内容,组织形式,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实现个性化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特征,学习体验方面突出个性化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获得感。

3方案与实施

方案:面向创新创业的工作坊,由指导教师进行学习引导和督促的组学习策略——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工作坊关注创新创业形势,构建课堂教学外的灵活自主的学习生态:主要环节包括:任意地点/任意时间/任意学习者的线上线下学习分享与讨论,以参与竞赛和考取相应证照提升学习收获和自我实现,加入国际化标准化要求,创新创业项目申报等。

目前高校中的工作坊一般分为三个类型:通识类课程工作坊,以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和讨论为主,以更广泛的学习内容,更易于激发学习兴趣的形式,加强通识类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实践;专业类工作坊,面向某一专业,丰富专业学习和人才培养过程;创新类工作坊,主要在工学、管理学中开设,以激发创新思维为宗旨,围绕科技创新项目,科技创新竞赛为目标。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笔者组织我校部分同学建立我校首个工作坊,主要方向为信息技术与医学药学的结合。同时综合上述三个类型的目标兼而有之——按通识类课程工作坊,从各专业学生中吸纳对信息技术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组建工作坊;按专业类工作坊,讨论各专业相关知识,再结合信息技术,考虑如何深入融合,并产生积极作用;按创新类工作坊,把学科竞赛(信息类)、创新创业项目和以上两个方面密切结合,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获得荣誉和鼓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自我激励,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获得感,促使学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具体实施步骤:从大学一年级(最晚大二第一学期开始),根据学习分析深度掌握学生情况,再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意愿组成学生团队,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和规划的个人发展做职业规划指导和学习指导,并督促学生执行。教师以自身在专业特长将专业发展趋势/信息化与现代化/市场与应用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和见解与学生分享,并指导学生设定个性化学习方略并督促学生执行,在此过程中,突出学生团队相对个体学习的优势,优势互补,互相交流促进;突出个性化学习特点:非线性、小规模、自组织,灵活自主高效;突出创新创业导向,鼓励研究新技术,开拓新领域,发现新需求,创造新市场;突出教师的学习辅助作用:非权威,探讨改变高校教师角色,以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全面能力提升:通过创新工坊不但有效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有效提升学生兴趣/学习效果/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而且在共同实践过程中,突出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而这些能力都是当代大学生急需而无法或难以从传统课堂中获取的。

创新工坊践行四个转变: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专业教育为核心向专通教育相结合转变;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传统固化的课程体系向迅速反应的创新创业导向转变。

4价值与意义

2017年7月在第三届全球重大挑战论坛上,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邓中翰提出了当下全球面临的十四项主要挑战。其中多项挑战急需学习组织方式变革,诸如:推动卫生信息学的进步/大脑的逆向工程/推动个性化学习/研发出各种科学发明工具等等。

高校要更好支持国家和社会发展变革,要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就要面对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适应实际需求的人才。新的学习组织方式无疑将大大助力这个进程。针对目前国内学生创新创业主动性不足自信心不强的特点,项目采用教师选材组织主导建立组织结构,学生通过学习/竞赛扩充自己,逐渐自主组织学习,结合兴趣/所学专业/创新创业方向实现自发有效的组学习策略,逐渐形成:在创新创业导向下,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和各自特长构建创新工坊,突破传统班级和课程体系的限制,对新发展新技术快速反应,开拓创新创业空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星微课团队是依照本方案实施和应用的我校第一个创新创业工作坊,从选拔成员,到组织结构,学习方向研讨,研究型学习组织,竞赛准备等安排,直到创新创业指导,公司注册,过程完整,成绩卓著。目前,星微课团队成员(含指导教师)获得了国家级个人/团队奖励20项,省市级奖励多项。2017年星微课团队申报多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5总结

星微课项目——我校第一个面向创新创业的工作坊,在学科竞赛,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结果,为我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学习组织策略方面開拓出新颖、高效、可行的发展道路,将大大助力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信息化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尽管初期探索缺乏制度、经费方面的充分支持,但是通过师生艰苦努力,星微课项目仍然获得很大的成功,这充分说明了创新创业工作坊的适应性、创新活力与内涵。要迎接一个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挑战,要营造更有创新创业氛围的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就需要根据学生学习兴趣、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不同专业要求、有步骤地组建更多的创新创业工作坊。

基金项目:天津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课题编号:2016JYC02)。

作者简介:李潜,男,汉族,计算机科学硕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计算机教育。

猜你喜欢
工作坊
第三届“理解中国公共政策”工作坊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日跨境文化研究工作坊”八年记
李开艳名师工作坊:努力呈现教育生命的美好
邹永发名师工作坊:团队形成合力 引领铸就品牌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罗雪芳名师工作坊:携手共进,聚水成渊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第七届望道修辞学论坛暨‘修辞与语篇’学术前沿工作坊”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