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路”巧“逢生”

2019-10-31 02:18闫玉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闫玉良

摘 要 探究式教学对于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相当突出的作用。但是如何才能让探究式教学发挥作用是教师们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在文中结合一节物理教学设计,就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探究式教学 物理教学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方式的变革,其中探究式教学在实施中引起了教师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探究式教学老师们也是在不停的探究中。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一堂课《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谈一谈如何组织设计科学探究。

1 组织探究的背景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学习曲线运动的开始,从知识的发展来看,它是将直线运动的规律应用到曲线运动的过渡。从能力的培养上是通过对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练习和理解,发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对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从过程与方法上使学生明确物理中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在组织探究的“狭路”上如何“逢生”

鉴于此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又对于习惯了直线运动、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高一学生来说就像是90度的大转弯。而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处理上也很让很多老师头疼,传统的教法上主要通过演示蜡块实验和分析小船过河实例来突破难点的,而这两个实例都是由老师来演示,再引导分析,最后得出结论由学生记忆。学生并没有充分参与进去,也很难体会到运动的独立性原理的真正含义。也更搞不清为什么要将合运动这样去分解了,效果欠佳。可谓“狭路”,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学生的感受,通过巧妙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做到:身动、神动、脑动、心动。再通过类比、等效的方法和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来使同学们利用已掌握的旧知识,来理解所要学习的新概念,激发兴趣,变被动记忆为主动认识。将物理课堂构建成一个学生掌握知识的快乐天堂!

3细节

事件1:探究目的: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的“身动、神动、脑动、心动”,来进一步“触动”新概念理解合运动,分运动及相应关系。

设计方案:学生两个人一组。

使用器材:白纸一张、胶带、课本、铅笔。

操作步骤:

(1)先用胶带将白纸固定于桌面上,并在白纸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同学乙将物理课本装订线一侧与纵轴重叠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如图)

(2)同学甲的任务是沿着课本装订线的一侧从下往上匀速画线。与此同时同学乙拿着物理课本沿X轴匀速推进,最后同时停下。

(3)撤去课本纵观全图就会发现所得的图形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斜线引导分析:

①甲乙两名同学参与的运动属于什么运动?

②甲乙同学所参与的运动互相有影响吗?

③如果两个分运动都是匀速直线的,那么合运动呢?

小组成果展示并由教师点评(略)。

设计说明:通过分组实验,学生既亲自参与,又进一步亲自体验到合运动和分运动以及相互关系;既有学生手动、眼动,全身都动,又有配合交流时语言、情感和神情上的互动;更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并得出结论这种收获的喜悦在心灵上的最大触动(此时已掀起了本节课的一个高潮)。

事件2:分组实验再探究: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一定是直线的吗?

老师再展示其他几个同学的实验结果,发现是过原点的曲线,这是怎么造成的呢?采访一下该组同学。

同学乙:可能是推课本时速度后来过大的原因吧?

引导分析:是不是分运动的速度变化会影响合运动?接下来我们再进一步探究一下:操作跟刚才一样,只是同学乙要匀加速推动课本,我们再看看结果是怎样的?(学生实验)

成果展示:结果是曲线,结论: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是曲线运动。

设计说明:第二次是在对第一次实验中部分偏差较大的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又提出的假设,并组织探究的,所以不会对新实验的操作感到陌生。此时让学生再次的“动”起来,既弄清了前面出现偏差的原因,同时又得出了一个新的结论:两个直线运动合成的结果不一定是直线运动。将掀起本节课的第二个高潮。

在本教学实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那些不太清楚的有疑问的地方,逐步明晰。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优化,从而优化了课堂,达到了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探究式教学物理教学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习题课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探究式教学法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要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之中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