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佛像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中的应用

2019-10-31 01:35林阳兴
名家名作 2019年6期
关键词:莆田佛像木雕

林阳兴

[摘要]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逐渐从形式美向艺术美发展。佛教艺术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管是在文学、绘画,还是在建筑、雕塑等艺术领域,佛教题材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莆田木雕艺术在佛像人物题材创作中,侧重于表现手法的运用和题材的选取,不仅要做到展现作品整体效果的美感,还要保持作品的艺术表现效果。

[关  键  词]佛像人物;莆田木雕;题材选取;表现形式

中国木雕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隋代至五代的木雕,以佛、菩薩、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自唐宋开始,木雕大量用于宫殿、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源于生活的木雕艺术,题材大多选自民间生活,具有普遍性,一般有吉祥图案、神话典故、人物故事、山水花鸟、民俗风情等几大类。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自汉魏隋唐乃至元明清各个时期,前后数千年的岁月中,无论是在文学、绘画,还是在建筑、雕塑等艺术领域里,佛教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佛教自身就具有的深奥的经教义理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传统艺术的内涵。

一、莆田木雕在佛像人物题材上的选取应用

笔者从1991年开始从事木雕至今,受到多位工艺名师的指导,尤其是在工艺美术大师方文桃、胡金佐的教导下,在大型佛像雕塑上的艺术造诣日渐提升,炉火纯青,擅长雕刻历史名著人物、神话传说以及佛教人物题材,如《三国演义》名著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八仙过海等。莆田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木雕之乡,传统民俗文化浸透在各个方面,体现在木雕题材造型上就是各种佛像造型、民间传说题材等。

福建莆田木雕以“精微透雕”著称,兴于唐宋,盛于明清,风格独特,在深厚的传统背景下发展至今,一枝独秀,焕发出极具闽莆地域特色的活力,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木雕佛像、木雕工艺品产地和集散地。莆田木雕以圆雕为主,也有浮雕、镂空雕,多雕刻武将、神佛、仕女等古代人物。早期多选取福建常见的龙眼木为原材料,利用其根部及曲折疤结雕刻出老翁、仕女、仙佛等古代人物,光泽美丽,线条流畅,造型精致。

笔者在长期的木雕创作中,除了创作那些耳熟能详的传统历史典故、人物典故的题材外,尤喜欢以弥勒佛和观音等人物造型为创作题材,同时用沉香木进行雕刻创作。沉香雕刻作为一种体现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其独特醇厚的香气,自然天成的通直或微呈波形的纹理,色泽细腻柔和,为其成为高端的雕刻良材奠定了基础。

由笔者设计创作的沉香木雕作品《福在眼前》,以弥勒佛为创作题材,塑造了弥勒佛站在布袋上,双手高举一根飞龙盘旋的如意,如意上方又坐着两个招财童子,造型独特,人物形象生动。作品整体线条优美,刀法精道,精巧玲珑,充分把握住了沉香天然的外在形态特点,在不浪费珍贵材料的情况下雕刻了一尊整体磅礴大气、直观柔润、雕工精湛、栩栩如生、香气沁人、笑口常开的招财弥勒佛的形象,寓意福在眼前。这件作品在2015年12月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上,折服了评委,摘得了本次博览会的金奖。

二、佛像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中的表现形式

木雕是我国的一项古老的技艺,在长期的发展当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不同流派也形成了不同的雕刻手法,使用不同的刀具。在莆田木雕的工艺制作中,雕刻刀和辅助工具起到重要的作用。刀具齐备,会磨会用,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在造型上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巧,使行刀运凿洗练洒脱,清晰流畅,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从题材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莆田木雕中的传统佛像人物题材造型最难能可贵的是能够抓住“民间”要素的存在。这种艺术品的生命力,来源于民间,长存于民间。此外,现代莆田木雕作品的成型,审美价值的提高和艺术风格的表现,都是为了满足最原始的审美需求而出发的,离不开地方民间文化的影响。因此,创作一件木雕人物精品就必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创作源于生活的民间文化,并始终体现作者的理念与追求和对艺术的独特认识与感悟,既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具象、或抽象、或形象,又要结合利用木材所特有的质地、色泽、纹理等特性。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古人的不断探索发现创新下,我国的木雕艺术取得了重要成就,是中国艺术的瑰宝,让世人叹为观止。一件木雕艺术品的问世需要从挑选木料开始,到下刀雕刻成成品,需要烦琐的步骤和谋划,需要工匠删繁就简、游刃有余。时至今日,莆田木雕工艺有平雕、浅雕、深雕、镂雕、圆雕、深浮雕等几大种类。

佛像人物题材雕刻,是造型艺术中的一种,其表现手法多样,主要就是用各种可雕塑的材料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以观赏触摸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反映出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因此,对于一件好的佛像人物雕刻作品来说,展现在观赏者面前,首先人物的形象要美,其次要通过精巧的表现手法展现作品的动态美,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象生动,最后一个更重要的要素是要表达出塑造人物形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意境。

佛教雕刻艺术有着辉煌而灿烂的历史,作为雕刻设计者,不仅要挖掘古老的文化瑰宝,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更应该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学习新知,不断拓宽视野,与时俱进,把佛教雕刻艺术推向新局面。

三、佛像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中的具体表现

莆田木雕得以兴盛,与它所选的题材息息相关,涉及题材十分丰富,包括宗教信仰、民间传说、莆仙戏曲、历史人物、祥禽瑞兽、花草鱼虫等。尤其是对于人物故事题材融合技法最为突出,普通民众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要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莆田人把自己喜欢的历史人物、故事或图案刻在建筑物或日用器物之中,老百姓在平日里可以目睹这些工艺品,审美要求得到满足,又因为是喜闻乐见的内容,很自然地引发了他们的愉悦心情,再次获得艺术感受。

佛像人物题材在莆田木雕中,在对美的表现上,手法多样,展现的形态各异。比如菩萨,除了要表现菩萨善良、慈祥方面的美外,还要表现其自在休闲的美。有的右脚盘起来,静定如湖面上的一片荷叶,代表着慈悲;有的左腿伸向前去,伸展犹如一朵刚开放的莲花,代表着智慧。

现如今的佛、菩萨造像艺术的表现更加平民化,从表现的角度来说,主要是为了体现佛菩萨普度众生、关心百姓;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则要体现富于变化的五官形象,让人感受优美的形态和立体感,同时刻画出流畅的衣纹褶皱线条。例如,由笔者设计创作的木雕作品《西方三圣》,造像线条匀称而充满韵律,肌肤细腻丰满,慈眉善目,仪态万方,充分体现出中国佛造像的含蓄之美。作品采用传统彩塑工艺技法,采用香樟木雕刻成型后,再施彩绘,塑造了三尊肃穆端庄的形象,造型生动、姿态自然,人物脸部表情生动传神,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流畅,整体色彩丰富,衣着彩绘纹饰金碧掩映,细腻精致,尤以莲花纹为主。

中国古代的佛、菩萨的造像艺术蔚为大观,难以计数,造就无数艺术珍品,这些佛像既打上了各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印记,又集中体现了古人的无穷智慧,反映了他们的思想感情与审美要求。因此,在莆田地区的现代木雕题材大多是人们在传统题材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劳动生产、生活观察和各种思想情感活动创造出来的产物,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人们通过塑造佛像,同时将自己的思想寄托其中,赋予塑像鲜明的时代性、地区性。

猜你喜欢
莆田佛像木雕
修诚 启智——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简介
佛像面前的 菩萨
莆田人有话说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木雕鱼
佛像面前的菩萨
木雕创作随想
关于佛像艺术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
自然形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