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痴迷敦煌学

2019-10-31 02:32李珍
环球人物 2019年20期
关键词:敦煌学樊锦诗西域

李珍

唐朝在日本人心中是一个完美的国家,唐朝的繁荣强大和四方臣服是日本这个国家向往却从未到达过的高度。

今年10月,“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颁给了中国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看到这条消息,我想起了日本人经久不衰的敦煌情结。

位于甘肃酒泉西端的敦煌,以莫高窟出名。1900年的一天,道士王圆箓偶然发现了窟内的一个藏经洞,存有大量的佛经、典籍等。王道士一路小跑来到官府报告,却没有引起重视,反而被赶走了。可是,各国冒险家却被消息吸引,来到敦煌,以极其低廉的价格“买”走了藏经洞内的文书。其中有个叫橘瑞超的日本人,弄到的藏经洞文书最多。

橘瑞超这个“探险家”,其实是个无家无业、游手好闲的“浪人”。他不知道自己从莫高窟弄来的这堆纸有没有价值,惴惴不安地带回日本后,找龙谷大学一名考古学教授鉴定。教授看后激动地抱住了他——这些文书是代表大唐文化和西域文明很高造诣的珍贵文物!

日本政府和学界欣喜若狂。在中国唐代,日本还相当落后。那时的日本社会是什么样的,日本本国没有多少记载,日本人想知道自己的历史,只能从中国古代文献中寻找。而敦煌藏经洞的文书是一部鲜活的历史记录。里面记载了当时各国的地理、社会、政治、外交及与唐朝的交流情况,大到官府文书、小到私人借据一应俱全。这对日本人了解古代日本情况简直是绝佳的历史材料。

这里,还得说说唐朝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唐朝在日本人心中是一个完美的国家,唐朝的繁荣强大和四方臣服是日本这个国家向往却从未到达过的高度”,这是日本著名作家、敦煌学者井上靖说过的话。在1900年前后,日本已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他们仔细研究橘瑞超从敦煌带来的文书,想知道当年的大唐究竟靠着怎样的治国理念,既兼收并蓄西域文化,又让西域对大唐有着朝圣般的尊崇。

二战后,“敦煌热”在日本依舊不减。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曾说:“不到敦煌就不算有文化。”第一个提出“敦煌学”概念的人就是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他为了写敦煌文书目录,多次去欧洲寻找当年法国、英国探险家拿走的敦煌文书。日本学者所著的《敦煌讲座》《西域文化研究》,代表了当时敦煌研究的最高水平。日本画家平山郁夫则捐献100万美元(约合706万元人民币)设立“丝绸智库基金”,资助敦煌学研究。学界甚至有“敦煌在中国,但是敦煌学在日本”的说法。

曾担任中日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的作家井上靖,经过大量考证写出历史小说《敦煌》,1960年获得日本每日艺术大奖。1977年,他首次到访敦煌,感慨不已。次年,他与敦煌文物所所长常书鸿会面,相见恨晚。当时,樊锦诗是常书鸿的副手。1988年,根据井上靖小说改编、由佐藤纯弥执导的中日合拍同名电影上映,次年获得日本电影学院奖的十项大奖。日本掀起了一次次的敦煌热。

如今,在樊锦诗等学者努力下,在中国政府支持下,许多敦煌经卷文书回到了祖国,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也发展到新高度。樊锦诗曾说,目前中国是敦煌学研究机构最多、研究人员最多、研究成果最丰硕的国家。这是我看到“世界文明奖”颁发给她时特别感动的原因。

猜你喜欢
敦煌学樊锦诗西域
张骞探西域
百余年来敦煌学成就的全面总结
樊锦诗学会了遗忘
樊锦诗学会了遗忘
学会遗忘
樊锦诗和敦煌一起慢慢变老
草原之晨?西域胡杨之魂?阿尔卑斯之晨
民国学术期刊与敦煌学的发展
祖逖闻鸡起舞
THE STONELIONS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