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立哌唑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糖脂相关指标影响

2019-11-01 06:15张艳艳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糖脂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张艳艳

山东省肥城矿业中心医院精神科,山东泰安 271608

目前我国精神分裂症患病率约为6.6‰,并且这个数字逐年提升[1]。有学者提出,我国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转归及治疗现状较女性差,尤其在存活与生活两方面情况更为严重[2]。男性较女性相比,更容易出现自杀倾向,并付诸行动,同时更缺乏社会支持及家庭支持[3]。因此,男性患者在精神分裂症中更值得注意。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糖脂代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常,并且其发生状况及程度随着疾病进展愈加恶劣[4]。常规药物与新药物均无法避免对于糖脂代谢的影响。本研究对比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在我院2016 年3月~2017 年3 月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 年3 月~2017 年6 月间收治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88 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试验组,每组各94 例。纳入标准[5]:(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2)成年;(3)经过至少两名高级职称医师共同确诊;(4)男性;(5)汉族;(6)书面同意参加本研究;(7)PANSS 评分≥60 分。排除标准:(1)严重循环系统疾病;(2)代谢系统异常;(3)近期接受控制糖脂类治疗;(4)神经系统异常;(5)严重组织器官疾病;(6)药物过敏;(7)长期依赖酒精或药物。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试验组年龄18~45 岁,平均(36.5±11.4)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9 年,平均(4.38±0.57)年;常规组年龄18~45 岁,平均(36.8±11.7)岁,精神分裂症病程1~9 年,平均(4.6±0.5)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精神类疾病的相关症状,首先予以对症治疗。在治疗期间不予以本研究外药物治疗,并且嘱患者低脂低糖饮食,进餐时间及质量固定。本研究治疗时间为8 周,治疗前停用治疗精神疾病类药物7d,同时禁用影响糖脂代谢药物,排除其他药物对本研究结果影响。

1.2.1 常规组 予以口服利培酮片(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1mg,H20010309),初始计量为每日1 片(1mg),第1 周时依据临床效果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调整剂量,逐渐上调至每日2~4 片(2~4mg),第2 周时上调至每日4~6 片(4~6mg)并维持该剂量至剩余的治疗时间。由于患者情况各不相同,部分患者的剂量会进一步调整,一般均为2~6 片(2~6mg)。所有患者每日最多口服10 片(10mg)。

1.2.2 试验组 予以口服阿立哌唑片(上海中西制药有限公司,5mg,H20041506),初始剂量为每日2片(10mg),第3 周后依据临床效果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调整剂量,可逐渐上调,最多不超过每日6 片(30mg),可维持该剂量持续治疗。各患者病情不同,可根据自身情况进一步调整。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将治疗中期设定为治疗4 周后。(1)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中期及结束后的症状量表评分、TC、TG、HDL、LDL、血糖。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6],包括阳性量表7 个条目,阴性量表7 个条目,一般病理量表16 个条目,单独3 个条目,每条目1~7 分,1 分为无,7 分为极度;(2)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疗效判定:通过症状量表评分降低率判定[7]。降低率=(1-治疗后前症状量表评分比)×100%。降低率≥75%为痊愈;降低率在50%~74%间为显效;降低率在25%~49%见为有效;降低率<25%为无效。总有效率=100%-(无效/总例数)×100%。

1.4 检测方法

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采血针抽取肘静脉血,放置于专用容器,并置于冰箱中保存并等待检测。采用迈瑞BS-82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与本研究相关的糖脂代谢指标。所有操作均由检验科专业人员在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后执行,过程中严格遵照说明书执行。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资料均采用SPSS21.0 专业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治疗,两组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在各时间节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节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治疗中期比较,②P <0.05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糖脂指标比较(,mmol/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糖脂指标比较(,mmol/L)

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 <0.05;与治疗中期比较,②P <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糖脂指标

治疗前,两组血清糖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组血清TC、TG、LDL 及血糖浓度在各时间节点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节点,上述各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上述指标在各时间节点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HDL 浓度在各时间节点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节点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些年,国内外精神分裂症的新发率逐步提高,终身患病率也随着随之提高。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容易出现极度异常的行为,甚至做出伤害自身的举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极易缺乏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来自社会与家庭的支持。因而,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值得临床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及认知功能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质量整体较差,体现在睡眠的连续性受到干扰,睡眠结构收到改变[8]。目前针对精神分裂症,并无特效药物,而传统药物的临床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且会影响患者正常的机体代谢。研究证实,传统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可能会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体质增加、糖脂代谢紊乱等,同时对患者的循环系统也会造成严重影响[9]。有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后,均存在一定可能性出现血糖升高[10]。另有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并发代谢紊乱是诱发循环系统疾病的独立高危因素[11]。

阿立哌唑是一种喹诺酮类衍生物。阿立哌唑的药物机制尚待明确阐明,国内外主流认为阿立哌唑能够激动D2 和5-HT1A,并能够抑制5-HT2A。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原因是由于患者神经系统5-HT 功能下降,同时DA 功能亢进造成的[12]。阿立哌唑能够对精神分裂症的治愈起到关键作用,正是由于阿立哌唑具有上述功能。研究证实,相比于传统或非传统的抗精神病类药物,阿立哌唑能够稳定患者神经系统的5-HT 与DA功能来实现其疗效[13]。研究证实,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使用阿立哌唑,其临床效果与利培酮接近,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异不明显,同时大多数患者能够耐受阿立哌唑,对于相关症状均有显著地改善[14]。阿立哌唑最大的有点在于其对患者的代谢系统影响较小,使用后及过程中,并不会明显扰乱患者的糖脂代谢、血清泌乳素分泌,对患者体质无明显影响。谭友才、胡敬群通过研究80 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现,阿立哌唑相较利培酮,由于对男性患者的糖脂代谢系统影响更小而更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15]。胡建等人研究发现,阿立哌唑通过抑制5-HT2A 受抑制黑质-纹状体的5-HT功能,同时可不完全抑制D2 受体,相较于利培酮,达到降低副作用发生,减少对机体影响的作用[16]。

本研究中,治疗中期及治疗后,两组症状量表各项及总分均显著下降,然而对比两组在各治疗节点间前后的结果,并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相似;常规组的部分相关血清糖脂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相关血清糖脂指标均显著高于试验组,而试验组上述指标较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上述结果提示:阿立哌唑相较于利培酮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大致相似,治疗疗效略高但并不明显,不过对于患者糖脂代谢水平具有明显较小的影响,对比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清糖脂代谢水平可发现,阿立哌唑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水平。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阿立哌唑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同时对于患者血清糖脂代谢系统的干扰较小。临床上对比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推荐使用阿立哌唑。

由于本研究的病例数较少,记录相关指标的周期较短,得出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扩充研究样本量继续进一步研究。总之,治疗男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研究还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糖脂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辣木叶水提取物减缓奥氮平诱导的小鼠糖脂代谢紊乱
180天长期密闭环境对志愿者骨代谢、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糖脂代谢及骨密度特点
阿立哌唑在治疗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阿立哌唑与喹硫平用于晚发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对比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