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研究

2019-11-01 07:51常自成张贝贝姚建
商情 2019年41期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教育公平

常自成 张贝贝 姚建

【摘要】资助育人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而在校大学生的学风建设更是围绕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个人发展等多方面习惯养成、信念树立的有力抓手。通过资助育人工作的完善和发展对大学生正确观念的树立具有高度的引导作用,能够有效夯实大学生在校阶段的学习成果与个人基础能力、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各项学习开展做好准备工作。

【关键词】资助育人 学风建设 教育公平 贫困大学生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不仅是实现立德树人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而且也是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党和国家对贫困大学生的关怀。加强学风建设对于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实现个人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的学风是高校的灵魂和生命线。因此,基于资助育人模式引导优良学风创建的研究,同时能够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认知教育、养成教育、专业教育等方面发展对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现实意义。

新的环境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各方面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已不再与单纯“以金钱资助学生”时期相同,资助工作已转变为“资助是手段,育人是关键”的新理念。新时期大學生资助工作发生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资助认定工作更加精准

新时期贫困认定工作加入很多新元素,在之前确定证明材料的基础上,辅导员每学期固定的贫困走访、电话访问,辅导员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的谈话、观察,尤其在最近几年,学校电子资助系统与各区县民政部门进行联网、沟通;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具体信息与大学生全国家庭经济信息联网;大学生建档立卡家庭、低保家庭网上信息登记等都作为新时期大学生自主工作中贫困认定的有力证据,从根源上杜绝了假证明、假材料、假贫困的情况发生,给更多真正贫困学生更公平的待遇。

2、困难帮扶措施更加多样

新时期困难帮扶工作将重点放在“精准”和“育人”方面,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紧密结合起来,在结合学生实际贫困的基础上,确保不同情况的学生,享受到不同的帮扶措施。针对于建档立卡家庭、残疾、低保家庭、能够享受到国家应有的保障性资助金;对于无法支付学费生活费的学生,确保享受国家贷款政策。除此之外,鼓励成绩优秀学生获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对于贫困学生进行兼职岗位推荐上岗,使学生勤工俭学、自立自强;对于单亲、低保等家庭学生进行寒暑假家庭走访慰问,使学生及家长都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等这些更具多样化和精准化的困难帮扶措施,“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 提升精准扶贫的精准力度,提高贫困家庭对资助育人工作满意度。

3、育人机制更加长效

大学教育培养的学生最终还是将走入社会,之前的大学资助工作仅限于帮扶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并不能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做到长期的帮扶;另一方面,困难学生往往存在着内心更加敏感、社会交往能力不高、心理压力较大等精神心理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很难依靠单纯物质资助就可以顺利解决的。新时期的资助育人工作则是让贫困大学生真正自立自强的话,强化了人文关怀和育人诉求,真正实现“脱贫”。当代的大学生在大学里,通过一系列资助育人活动,如诚信教育、感恩励志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活动,以举办图片展、知识竞赛、诚信电影展播、撰写诚信家书、舞台剧、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典型宣传表彰、志愿服务感恩活动等多样化方式,增强贫困学生各方面能力,培养其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担当的良好品质,形成针对性的“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实现国家政策的无偿资助与有偿资助、显性资助与隐性资助相结合,推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及品质从“保障”向“发展”迈进。

新时期高校资助育人的改进与变化,对于激发学生自立自强、勤奋创新,培养学生优良学风,促进学校优良校风有着实践性意义。教育学生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是高校育人的核心,围绕经济资助的各个环节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优良道德品质的养成、精神的培育则是教育工作最重要的部分。基于新时期资助育人工作的变化促进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教育引导提升学风建设

从正面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是最简单、最普遍的教育方式,从大一到大四,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教育,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提升自我认知能力,通过专业信心教 育、基础课重要性教育、学习方法与技巧等教育,让学生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促进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学风建设。

2、实践体验带动学风建设

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实践教育,主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社会调查、暑期夏令营、走访成功人士,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实践发明、专业实习、比赛竞赛类活动,为其提供更多免费的英语、礼仪、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邀请学习优秀的贫困生介绍如何调整心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以实践活动带动学风建设。

3、思维创新强化学风建设

大学校园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深厚的学术氛围,是学生自我塑造的最佳场所,而学生自我塑造的方向是需要良好的学风建设方向引导的。在资助育人工作中,针对性的开发不同学生个体的特殊性,启发学生思维创新,才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大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强化学风建设推动个人发展。

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的育人工作目标是建立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育人机制。资助育人工作对于学风建设的促进,能够促进大学生在高校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健康成长,更能够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参考文献:

[1]吴舒展.精准扶贫政策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新思路探讨[J].商情,2018(45):229.

[2]何蕾.高校辅导员视域下的大学生精准资助工作探究[J].文存阅刊,2017(20):177.

[3]伍冬云.大学生精准资助问题研究[J].管理观察,2016(6):133-137.

[4]周扬.以学风建设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水平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5(31):24.

[5]钱惠.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8(32)51-52.

猜你喜欢
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教育公平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探析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基于教育公平视角的少数民族义务教育发展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