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区某街道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病状况及影响因素

2019-11-02 08:26刘素君杜新许全成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偏食患病率贫血

刘素君,杜新,许全成

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而产生的综合征。根据红细胞的形态将贫血分为正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多见于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其次为铁幼粒红细胞性贫血及慢性炎症等。据WHO公布资料显示,世界人口的1/4存在贫血,其中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最高(47.4%),贫血已成为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并且贫血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1-6]。因此,早发现和早干预儿童贫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随机抽取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所属的两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体检的婴幼儿,收集并分析2017年1—12月前来体检的1 534名6个月~3岁婴幼儿的血常规结果,并研究贫血相关因素,为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1—12月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所属的两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中,随机抽取两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6个月~3岁的1 534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测,确定112名贫血患儿数量后,随机选取等量非贫血患儿作为对照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末梢血以WHO推荐的手中指或无名指尖的内侧[7]。采用深圳迈瑞BC-5800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及原装配套试剂,全血样校准品、质控品。对全血进行血红蛋白、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进行测定。对确定的112名贫血患儿和随机选取的等量非贫血患儿父母进行贫血相关因素问卷调查。调查人员由该院两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护士、实习医生等组成。调查前对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便统一填表标准。

1.3 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母亲孕期有无贫血、婴幼儿是否挑食和偏食、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近期有无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有无地贫家族史、家庭收入、父母是否接受过贫血健康教育、母亲是否是高龄产妇及其学历情况、是否定期做儿保、平时孩子主要由谁带等。

1.4 筛检阳性标准及贫血严重程度划分标准

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 fl和/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7 pg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筛检阳性标准。根据外周血红蛋白含量可将贫血分为轻、中、重、极重4度,血红蛋白110~90 g/L者属轻度,90~60 g/L为中度,60~30 g/L为重度,<30 g/L为极重度[8]。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患病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所得问卷资料采用单因素非条件回归对每个研究因素进行分析,对预选出的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病状况

在被调查的1 534名婴幼儿中,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筛检阳性患者112例(男患儿70名、女患儿42名),患病率为7.3%。男婴幼儿患病率(7.7%)与女婴幼儿的患病率(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贫血发生程度看,轻度贫血患儿99名(占88.4%),中度贫血13名(占11.6%),无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患儿。从各年龄阶段来看,2~3岁年龄段的患病率(12.8%)显著高于6~12月年龄段患病率(7.8%)和1~2岁年龄段患病率(5.3%)(P<0.05)。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病情况

注:*为与2~3岁组相比,P<0.05

2.2 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以是否患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为因变量,对获取的112名贫血患儿和112名非贫血患儿的16个研究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回归分析。母亲孕期有贫血(OR=14.30)、早产儿(OR=4.90)、存在挑食和偏食(OR=4.43)、6月内非纯母乳喂养(OR=2.51)与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病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危险因素。非低出生体重儿(OR=0.15)、母亲学历在大专以上(OR=0.46)、儿童定期保健(OR=0.44)和贫血前无胃肠道疾病(OR=0.18)与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病呈显著负相关(P<0.05),均为保护因素。见表2。

表2 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回归分析

2.3 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根据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对单因素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的8个变量行多因素非条件逐步回归分析(α入=0.05,α出=0.10),危险因素中的母亲孕期有贫血(OR=15.77)、早产儿(OR=3.91)、存在挑食和偏食(OR=4.54)进入回归模型(P<0.05),其中母亲孕期有贫血影响最大。保护因素中非低出生体重儿(OR=0.11)、儿童定期保健(OR=0.47)、贫血前无胃肠道疾病(OR=0.13)作为保护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0.05)。见表3。

表3 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相关因素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

3 讨论与建议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对儿童的危害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贫血可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伤,影响儿童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可引起患儿厌食及消化吸收差,影响其生长发育,且中度以上贫血还会增加儿童患病率和病死率[9-10]。本研究发现,深圳市南山区案例选取街道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患病率为7.3%,与我国7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7.85%)以及肖海军、黎海芪等[2,11]对深圳市宝安区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调查结果接近(患病率为10.6%),虽然此结果低于海南等地区的患病率[3],但深圳市南山区作为发达地区,其形势并不容乐观,应引起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发生与不同地区地质环境、卫生政策、人员结构、文化程度及生活行为习惯等因素有着密切关系,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年龄、不同的卫生政策、不同的膳食习惯,贫血发生率可有较大差异[12]。本研究结果显示,2~3岁幼儿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儿童,可能与患儿膳食行为习惯有关,较大孩子更易出现偏食和挑食。同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存在挑食和偏食是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危险因素之一(OR=4.54)。偏食和挑食会影响婴幼儿正常进食,且部分小儿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引起其营养均衡失调,导致造血原料摄入不足,从而容易引起贫血。该观点与孙娜、鲍雪梅等[13-14]的研究结果一致。

母亲因素、婴儿出生状况、婴幼儿胃肠道情况与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结果显示,母亲孕期有贫血对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影响最大(OR=15.77),根据孕期生理规律特点,母亲孕期若存在贫血,会直接影响胎儿的生长、血容量的增加及胎盘形成铁蛋白,进而影响胎儿铁的获取和储备,导致出生后的婴幼儿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在正常情况下,胎儿从母体获得铁的主要时期是在妊娠末3个月至产前,为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及脏器功能发育的需求,大量的铁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储存起来。然而,由于早产儿在胎儿时期宫内储备铁的数量普遍不足,造成体内铁储备缺乏[15]。另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出生时基础血红蛋白越低,贫血出现时间越早;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贫血发生率越高[16]。本研究发现,早产儿是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危险因素(OR=3.91)、非低出生体重儿是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保护因素(OR=0.11),此结果均支持上述结论。本研究还发现,婴幼儿贫血前无胃肠道疾病(OR=0.13)也是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保护因素,原因可能主要在于婴幼儿无腹泻或其他胃肠道疾病,其消化吸收功能正常,不会影响铁的摄入和吸收,从而可减少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发生。

本研究还发现,儿童定期保健(OR=0.47)也是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保护因素,开展定期儿保有利于父母了解更多婴幼儿营养保健知识,及时掌握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营养状况,进而可以及时发现和防治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开展定期儿童保健工作也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开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综上所述,深圳市南山区某街道婴幼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建议采用家庭医生团队综合干预策略防治儿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应包括全科医师、专科医师(血液内科医师、儿科医师)、社区护士、健康管理师和营养师等。对孕妇和小儿及早建立健康档案,签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协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中有关“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开展各项健康管理工作,倡导优生优育、防治母亲孕期贫血、减少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纠正婴幼儿挑食和偏食、防治婴幼儿胃肠道疾病、定期做儿童保健。同时,建议对贫血高危儿童或贫血儿童进行专案管理,必要时给予及时专科转诊,并进行动态随访。

猜你喜欢
偏食患病率贫血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偏食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儿童挑食偏食影响心血管和血糖
我国高血压人群的一般规律
家有偏食宝宝吃得挑、吃得慢,营养不均衡,怎么办?
谁最偏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