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2019-11-02 07:06
中国钢铁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王伟钢铁行业钢铁

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五届十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长王伟作了题为《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推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

对于担使命,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王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系全局、关系长远,一定要切实抓好,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这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他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将钢铁行业列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的两个试点行业之一,这既是交给钢铁行业的一项重任,也是对钢铁行业寄予的厚望,更是钢铁行业必须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在过去3年里,按照“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的原则,国家综合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共化解粗钢产能超过1.5亿吨,取缔“地条钢”产能1.4亿吨。总体来看,钢铁去产能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产能利用率显著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行业效益大幅增长,甚至带动了世界钢铁市场的回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有关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

王伟指出,虽然钢铁行业提前2年完成“十三五”期间化解1亿-1.5亿吨粗钢产能的上限目标任务,但钢铁行业靠规模扩张谋发展的“惯性思维”没有彻底改变,靠提质增效要效益的创新能力没有全面形成,扭曲生产要素配置的低水平“僵尸”产能没有彻底清除,还存在许多结构性难题。他要求钢铁行业一定要切实担负起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光荣使命,按照“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的要求,强化责任意识,继续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排头兵。

对于今年上半年我国钢铁工业运行平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实现利润1160亿元。王伟认为,利润水平虽比不上2018年,但仍处历史较好水平。他指出,要找差距,要敢于正视钢铁行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并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

首先是关于新增产能的问题。他说,早在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考察时就强调:去产能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确保落后产能应去尽去、“僵尸企业”应退尽退,绝不允许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绝不允许化解的过剩产能死灰复燃,绝不允许对落后产能搞等量置换,绝不允许违法违规建设新项目。王伟说,总书记的指示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划出了底线。

随着钢铁去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和行业效益的好转,违法违规新增产能的风险又开始增加。从了解的情况来看,部分企业以铸造、铁合金、资源综合利用等名义试图寻求新增冶炼能力;有的企业建设异形高炉、转炉,存在批小建大的风险;有的地方、企业在产能置换过程中搞“数字游戏”,企图变相增加钢铁产能;个别“地条钢”企业铤而走险、死灰复燃;也有部分行业专家提出,建议生产高端钢铁新材料的企业不纳入产能控制范畴。这些现象和问题给严禁新增产能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

王伟说,今年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将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已化解产能复产、“地条钢”死灰复燃、产能置换不合规等行为进行重点检查,强化负面警示作用。希望广大钢铁同仁相互监督,部际联席会议将畅通举报渠道,对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行为,继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同时,对于钢铁产能置换工作,我们也将多听取行业意见,适时予以修订完善,查漏补缺。

第二是关于钢铁产量过快增长的问题。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04亿吨、4.92亿吨、5.8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7.9%、9.9%、11.4%,创历史同期新高。钢铁产量大幅增长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王伟指出,这一情况工信部原材料司进行过研究,主要原因是今年以来国内市场需求确有增长,错峰生产节奏放缓,部分新建高效产能陆续投放市场和现有企业产能利用率充分发挥等几个方面。他认为,从实际情况看,钢铁产量增长过快,会有不利影响:一是增产不增效。受国内钢铁产量高企影响,铁矿石需求旺盛,诱发了进口铁矿石价格过快上涨,近期价格一度冲破120美元/吨。在钢材价格难以大幅上涨的状况下,铁矿石涨价进一步压缩了国内钢铁企业的利润,行业效益明显下行。今年1-5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2.4%。二是持续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质量风险。上半年钢材产销两旺,部分企业通过大量添加废钢、减少停炉检修等方式,加快生产节奏,提高粗钢产量,部分钢铁企业产能利用率超过100%,有的企业甚至高达150%以上。持续高负荷生产极易引发安全、环保、质量等风险。三是影响钢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局。他说,近年来我们付出了巨大牺牲,去掉了1.5亿吨粗钢产能和1.4亿吨“地条钢”产能,加起来将近3亿吨,结果越去产能产量越多。他说,显然只去产能不限产量是有问题的,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共同研究这一问题,群策群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巩固好来之不易的去产能工作成效,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实施。

第三是进口铁矿石价格飙涨问题。上半年钢材价格合理回归,但是铁矿石价格飙涨,半年涨幅近七成,严重侵蚀了钢铁行业利润。他认为,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行业高度重视,因为这不单单是一个市场问题,还要回到钢铁行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点行业的定位上来。钢铁行业去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个主要目标是实现脱困发展,实现行业有效益,如果因为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效益大幅下滑甚至重新陷入亏损,那么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就会付诸东流。他希望行业内要加强对这一情况的研究,统一共识,多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也希望上下游产业间加强协作,共同推动钢铁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四是钢厂搬迁问题。近两年来,我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动作很大,许多地方将钢厂搬迁作为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手段。他认为,钢厂搬迁是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一定要着眼长远,审慎决策,要以“全国一盘棋”思路,统筹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和区域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不要今天我们鼓动大家搬到一个地方,三五年以后又要减负荷生产,最后让企业无法生存下去。他特别指出,对于不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要求,资源能源等要素不足以支撑、改造难度大、竞争力较弱的城市钢厂,应结合当前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参照杭钢、广钢模式,实施转型转产,退出钢铁行业。对于符合所在城市发展规划的钢厂,要优先立足就地改造,通过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现“绿色发展、产城共融”。对于确需搬迁的城市钢厂,要结合布局调整、兼并重组等结构调整工作统筹实施,摒弃“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观念,着眼域外转移。

对于钢铁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他提出了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促进绿色发展。他说,近期重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今年4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希望钢铁行业在这方面加大力气,争取更多的企业提前实现超低排放。二是促进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随着我国废钢资源逐步进入高回收期以及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发展电炉炼钢将会成为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计划年内出台。也希望行业内相关企业抓住短流程电炉炼钢发展机遇,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二)推动智能制造。王伟指出,钢铁工业作为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流程型行业,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好、空间大。他说,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有一项重点课题《工业互联网发展赋能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由王江平副部长牵头。希望行业凭借自身良好的工业基础,敢于突破、敢于创新,抓住5G时代发展机遇,充分挖掘钢铁工业互联网示范场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根本上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

(三)扩大优势供给。他说,要继续巩固去产能成果,大力破除无效低效供给,推进企业由制造商向服务商转变,引领和创造高端需求,着力增品种、提品质、树品牌。特别是在发展钢铁新材料方面,要着力推动材料应用上下游合作机制,着力提高关键钢材品种供给水平,突破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关键材料,解决部分重点材料“卡脖子”问题。

(四)优化产能布局。王伟指出,要充分发挥包括环保、能源、物流等全要素配置的关键作用,帮助企业主动调、加快转。要以进一步削减京津冀地区钢铁产能为关键,实现钢铁产能布局结构的调整。有序引导电炉短流程炼钢发展,鼓励环境敏感地区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企业,最终形成合理的钢铁工艺结构。

他强调,钢铁行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去产能成果还不牢固。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松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

猜你喜欢
王伟钢铁行业钢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HARACTERIZATION OF RESIDUATED LATTICES VIA MULTIPLIERS*
钢铁行业有机固废危废采用热裂解工艺处理可行性分析
《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解读
关于印发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的通知
小 蝌 蚪 的 尾 巴
“钢铁侠”
扑面而来的“钢铁鸟”
艺术百家 王伟
警察街头“捉”小孩“捉”住就开点赞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