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享经济下公共图书服务适老化设计研究

2019-11-02 06:58魏丽芳仇晓凯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终端设施图书

魏丽芳,仇晓凯

(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天津 301811)

一、文化养老精神的新需求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现如今老年人的心态和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熟知网络知识。大部分老年人有着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作为公共图书馆比较稳定的读者群体,他们愿意将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宝贵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与大家“共享”。通过多种门类知识的传播与阅读发掘老年人的文化智慧,使其成为传承文化、倡导全民阅读、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并且充分发挥他们的社会价值。同时老年人的空闲时间较多,而休闲娱乐相对单调,他们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关爱,以及群体间的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而公共图书馆利用自身丰富的文献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舒适的阅读环境为其交流思想、畅所欲言提供新的平台,为营造良好的环境,培养积极的心态,为健康快乐的生活提供精神保障,幸福地享受晚年时光。

例如设计事务所Stereotank设计的街头免费图书馆(图1),可以竖立在户外,看着像是一个大水桶翻转后再加上一个木制框架结构建造出来的,一方面可以保护书籍,另一方面在下雨的时候,人们可以在下面避雨顺便看看书。

同时,武汉地铁内也设置了自助图书馆,实现了武汉市24小时自助图书馆通借通还,武汉地铁集团在轨道交通线路中打造公共阅读空间,以地铁承载文明,以墨香传递和谐,建设“书香地铁”的文化品牌的同时实现了知识的共享。(图2)

二、共享经济下公共图书服务适老化的设计体系

使“共享文化”的定义社会化,打破传统图书馆的物理空间,让知识出现在可利用的多元环境之中,形成阅读的第三空间。当老人看到贴有特殊标识时,便会清晰地熟知“图书馆”所在的位置。共享图书空间是构成老年人知识传播的轨迹,所以老年群体的生活圈是此类公共图书馆的首选地址,例如老年大学和老年社区活动中心等公共环境。

公共图书馆设施在网络平台上串联起来,织成了一张全国图书借阅网络,每位老人都可以使用图书馆专有APP的定位功能,找到周围的“图书馆”,使用免费代码借阅图书进行借阅,知识流动的同时老年读者可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相互交流,借阅后,可通过任何图书馆设施终端退还。如图3所示,老年人公共图书馆的总体设计体系包括线上移动终端、线下物理空间、借阅服务以及自身服务的终端设置。

公共图书馆是文化服务机构,图书馆向公众开放的同时,网络图书馆服务将迎合读者的需求,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促进文化的发展。线上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读者在线查阅文献信息、自助办理证书、图书借还、自助证书退款、网上咨询等。

实现图书馆资源网络化的最大价值,从微信公众号到公共图书馆的专属APP,都可以接入图书借阅页面,到达使用公共图书馆的途径:移动端口直通图书借阅服务,如图4为APP功能框架图、图5为APP页面流程图,尽量简洁明了,减少多层等级页面,完成借阅活动,以满足老年人对APP的使用需求。

图1 街头免费图书馆

图2 武汉地铁自助图书馆

图3 总体体系

图4 APP功能框架图

借阅的过程非常简单。首先用户注册填写个人信息,然后通过在线银行或支付宝网上支付来激活账户。再次在资源搜索系统中找到要借的书。点击“我要借阅”到图书馆,最后确认订单并提交。续借只能在线进行,并且只能续借一次。还书时登录个人账户,在“我的借阅”页面上点击“我要还书”。图6为终端操作流程示意图。

三、公共图书馆终端设施设计表现

(一)终端材料色彩设计选择

老年人对产品材料的感知取决于质地、温度、光泽、颜色等,产品的形状和材料会给他们一种触感,考虑到老年人的坐起困难,有必要考虑材料的硬度和柔软性以及老年人体力的减弱,在一些服务细节,如按钮,应选择具有较大颗粒感的材料,以增加摩擦,以及减少科技感材料的使用,减少或者消除老年人与数字产品之间的距离,使其在心理上产生共鸣。颜色是传递信息最直接的视觉因素。因此,公共图书馆老年设施的色彩设计一方面要考虑视觉因素,由于衰老导致颜色知觉下降,他们对颜色有共同的偏好,并且只对基本三原色具有高灵敏度。另一方面是考虑心理因素,退休后的空虚、身体的衰老、独自生活的孤单等都容易引发负面情绪,这使得大多数老年人在心理上需要丰富的颜色,所以他们表现出对暖色的偏爱。如图7所示,此案例中设计者采用木质和金属的材质,同时赋予终端设施以暖色调,给予老年人精神关怀。

(二)公共图书设施形态表现

塑造公共图书设施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可以通过对终端设备的视觉和触觉感知来舒畅地使用设备,同时,他们能够产生一定的心理联想,获得特殊的心理和情感体验。考虑到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终端设备应尽可能采用简化的几何造型,并应尽量减少尖锐的角度。转角部采用柔和的倒角处理,避免强对比度,此外,尽量使用传统的简单元素和符号来满足老年人的怀旧情绪,同时减少机械部件的暴露,这有利于消除老年人对数字产品的抵触感。在如今的数字化智能产品设计方面,往往视觉的科技感受较强,个性化很高。但是在针对老年人群体的公共图书设施的结构中结合物联网加入智能控制,不但要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要,还应减少智能设施的科技感和概念化,拉近老年人与设施的亲近感。如图8所示,坐具的抽拉方式一方面灵活利用空间,一方面为老年人的阅读舒适提供便利。

(三)人机工程设计表现

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在人视线下30°区域为最好观察区,其中15°最佳,可以确定显示屏与垂线夹角为15°。操作视距范围在380mm至760mm之间,其中最佳为560mm。在水平视野内辨别字的角度15°,在垂直视野内,站立时自然视线低于水平线10°且眼睛转动区为30°,因此最佳屏宽300mm,屏高197mm。由于更多人使用右手操作,所以将刷卡区域置于右边来达到方便使用的目的,在范围内小臂向前伸较小时,从而能使肘关节处受力减小。

考虑到有些老年群体是使用轮椅,面对智能终端时腿部到终端的距离过大,不适宜手部和显示屏之间的操作,所以根据人机工程学原理,终端底部凹槽的高度是老年轮椅的高度,当老年群体在坐轮椅的情况下使用终端时,腿部可以向前移动。(图9)

四、智能交互界面设计

作为一个公共自助服务终端,其整体用户体验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一些老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处于紧张状态。用户与公共图书馆设施的良好互动应实现双方的无障碍沟通,互动过程应保持适当的透明度、容错性、安全性和隐私性等。

(一)实用性表现

图5 APP页面流程图

图6 终端操作流程

图7 材质表现

图8 造型表现

图9 轮椅坐姿活动范围尺寸

老年人在接受智能产品时往往会有一些矛盾心理,因此,对于老年公共图书终端的设计,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其原有的习惯和观念,使设施不仅在功能上易于使用,而且在操作过程尽可能通俗和简化的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们平等和自立的感觉。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操作原则

一个好的交互设计界面以及操作原则都是围绕用户为中心来设计的,用户的整个操作过程感受应该是简单易懂,轻松流畅,让人提得起兴趣的。为老年人设计界面的时候,同样也应该更加注意这些设计原则,就像银行的自动存取机一样,简单的页面设计而且功能齐全,只要认识文字,就可以流畅地进行操作。

(三)用户反馈模型上遵循所见即所得原则

在通用的用户交互界面设计中,用户反馈模型是一个非常好的设计考虑对象的方向。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有其特别之处,所以在用户反馈模型上更需要注意特别之处。首先在操作前要有一定的预见操作提示,这样可以让老年人在操作时不会害怕操作错误;其次,在操作过程中老年人会感觉到一种亲切感,让他们感受到交流的愉快感;第三,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肢体机能逐渐僵硬,因此,人机交互的过程,需要让老人感觉到自己的操作是有效的,设施要给予及时的反馈。

五、结语

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老年人如何过上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生活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在更多的社会层面上去关注、去回应,因此根据老人群体的特殊性,公共图书馆应该从人文主义精神出发,不断探究新的服务方法和手段,为他们提供有效、周到的服务,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体现其社会价值。对于以环境和谐、充满活力、文化支撑力强为目标的老年公共图书馆,应该提高对老年读者服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探索开展更多持久性、品牌性的老年读者活动,通过把握老年读者的阅读需求、阅读习惯、阅读倾向,消除他们对使用智能化设施的挫败感,为老年读者提供更方便、及时、贴心的阅读服务。

猜你喜欢
终端设施图书
民生设施非“摆设”
图书推荐
X美术馆首届三年展:“终端〉_How Do We Begin?”
通信控制服务器(CCS)维护终端的设计与实现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GSM-R手持终端呼叫FAS失败案例分析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
机电设施非正常损坏理赔修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