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2019-11-02 13:16胡正勤陈卫元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6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

胡正勤 陈卫元

摘要: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目前面积已达 168.32 hm2。景区内自然植被类型属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景区富有特色的园林植物配置和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提升了瘦西湖的知名度。本文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基础、主体基础、物种基础、地被植物的应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景观植物的应用、其他景观造景形式的应用6个方面对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造景特色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6-0141-05

收稿日期:2019-02-15

基金项目:扬州古建园林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扬建组〔2018〕26号);扬州园林植物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编号:扬园〔2018〕101号)。

作者简介:胡正勤(1973—),男,江苏扬州人,园林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建设工作。

通信作者:陈卫元,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园林观赏植物教学和科研工作。

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目前面积已达168.32 hm2。自景区成立以来,通过园林绿化建设管理者的精心精细管护,形成了树木成林、繁花似锦、鸟语花香、风景如画的优美湖山园林景观。景区富有特色的园林植物配置和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提升了瘦西湖的知名度,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6个方面对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特点进行论述。

1 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基础

历史遗存植物造景是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自然基础。扬州瘦西湖从隋唐开始沿湖陆续建园,到清代为盛世,由于清代康熙、乾隆2位皇帝均6次南巡,依靠扬州盐商富有的财力和人力以及特有的人文环境,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山园林盛况。景区依山傍水,风姿独具,窈窕曲折一湖碧水,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水墨国画长卷。历史上,李白、杜牧、欧阳修、苏轼、孔尚任、郁达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十分赞叹瘦西湖秀美的风光,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及文章,如“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烟花三月下扬州”“竹西佳处是扬州”“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等流传千古的名言佳句。

瘦西湖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湖山园林景点群,各个景点都有各自不同的植物配置和景观特色,且皆有各自特有的演变过程。据《宋书徐湛之传》记载:“广陵城旧有高楼,湛之更加修整,南望钟山,城北有陂泽,水物丰盛。湛之更起风亭、月观、吹台、琴室,果竹繁盛、花木成行……”,该记载表明,徐湛之在扬州任南兖州刺史时,就在当时建设的园林里面栽培种植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

1765年(乾隆三十年),扬州城的北部地区就以湖山园林二十四景闻名于世。二十四景中有一些景点是根据所种的植物起的名,如荷浦熏风、长堤春柳(图1)、万松叠翠、绿杨城郭、梅岭春深等(图2)。

湖上园林的植物配置与亭台楼阁、山石水池相得益彰,植物旺盛的生长态势、独特的景观风韵成为宝贵的历史遗存,为如今景区的园林植物配置、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构建了良好的植被自然基础和生态基础。

2 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主体基础

以乡土树种资源为基调树种,构建复式城市公园生态系统模式,乡土树种成为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主体基础。景区在植物配置上按照适地适树的生态原理,充分利用当地的优秀乡土树种,并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园林绿地功能,根据扬州地区的物候条件进行植物配置,并且注重将植物生态性和观赏性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个绚丽的湖山园林绿化植物景观。

枫杨、楝树、柳树、银杏、八角枫、园柏、桂花、桑、槐、榆、香椿、朴树等都是扬州地区的优良乡土树种,这些乡土树种被广泛种植在景区长堤春柳南部的山上,自然生长,形成了天然的生态林,最终形成了富有景区特色的自然野趣绿化风格[1]。

3 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物种基础

遵循生物多样性原则是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物种基础。生物多样性包含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其中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部分。

根据2017年3月9日扬州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扬州市林木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和《扬州市林木资源调查技术方案》的通知(扬府传发〔2017〕41号)要求,瘦西湖风景区管理处组织专业人员对景区内的木本植物进行了全面的普查。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景区内自然植被类型属于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经统计截至2016年年底,景区内共有木本植物612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及园艺栽培品种),其中裸子植物9科72种,被子植物71科540种。园林乔木树种中胸径≥5 cm的株数总计33 757株,其中胸径≥30 cm的有4 021株、≥40 cm的有 1 565株、≥50 cm的有368株。

景区内的园林乔木树种按株数数量排名前10位的树种分别为桂花(5 372株)、柳树(2 110株)、杉类(1 937株)、杨树(1 717株)、樱花(1 585株)、构树(1 544株)、朴树(1 433株)、其他松柏类(1 360株)、垂丝海棠(1 339株)以及女贞(1 135株)。

景区内的园林乔木树种按蓄积量排名前10位的树种分别为枫杨(720 m3)、杉类(654 m3)、柳樹(654 m3)、刺槐(636 m3)、朴树(612 m3)、杨树(584 m3)、香樟(295 m3)、银杏(276 m3)、其他松柏类(244 m3)以及桂花(203 m3)。

在景区内园林乔木树种中常绿树与落叶树株数比例分别为35.71%和64.29%,落叶树株数是常绿树株数的1.80倍。常绿树与落叶树蓄积量比例分别为20.31%和79.69%,落叶树蓄积量是常绿树蓄积量的3.92倍。

景区是扬州市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同时又是唯一存留当地地区地带性植被的丘陵。景区地形起伏多变,生物资源丰富,有利于形成一个整体和谐、稳定发展的生态环境。近年来通过保护、恢复和重建等方法和措施,景区已经成为当地地区地带性植物物种资源库。

4 重视地被植物的应用

地被植物的应用丰富了景区园林植物配置的层次。根据陈卫元等对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内地被植物种类、应用方式的调查结果,景区目前应用的地被植物有200余种,其中主要应用的地被植物种类共有36种,包括6种灌木(金丝桃、八角金盘、迎春花、云南黄馨、粉花绣线菊、十大功劳)、3种藤本植物(扶芳藤、络石、常春藤)、3种水生植物(野茭白、千屈菜、黄菖蒲)、24种草本植物(二月兰、麦冬、石蒜、车前草、金鸡菊、吉祥草、葱兰、鸢尾、紫花地丁、红花酢浆草、萱草、紫茉莉、马蹄金、美人蕉、马兰、火炬花、活血丹、玉簪、婆婆纳、白车轴草、芍药、夏枯草、蛇莓、垂盆草)[2-3](图3)。

地被植物种植方便、管理粗放,一经种植能多年使用,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性,种植范围也很广泛,可在林下、林缘、路边、河流池塘的驳岸边等地种植。地被植物既增加了园林植物的层次、丰富了景观观赏效果,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错落有致、心旷神怡的舒适环境,同时减少或抑制了杂草的生长,对降低噪音、减少地面辐射、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

目前,景区还将地被植物与一二年生草花以及多年生宿根、球根花卉等进行合理配置,形成了色彩优美的花台、花坛、花境等,丰富了地被植物景观,增加了生态效益。

景区地被植物的应用类型主要有3种,分别为基础型地被、骨干型地被和点缀型地被。野生地被植物的应用类型主要有4种,即适作花境的观花型、适作观赏草坪或林下的地被型、适作营造滨水的景观型、适作攀爬型的野生地被植物应用[5]。

5 注重选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景观植物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也包涵了厚重的树木文化、花卉文化,赋予树木花卉生命力,使树木、花卉人格化。

5.1 广泛采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景观植物

景区广泛采用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植物作为造景材料,如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中的梅花、兰花、菊花、月季花、荷花、桂花、牡丹花、茶花、杜鹃花、水仙花等,以及老百姓喜欢的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各种海棠、各种竹子、各种樱花、芭蕉、木芙蓉、桃、李、银杏等。

5.2 注重选择姿态与气质俱佳的文化景观植物

景区的造园带有非常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写意山水画艺术特征,注重选择姿态与气质俱佳的文化景观植物是景区造园的重要手法。梅、兰、竹、菊“四君子”,白玉兰、西府海棠、牡丹“玉堂富贵”,松、竹、梅“岁寒三友”,兰、菊、水仙、菖蒲“花草四雅”,以及各种常绿的松树、柏树、杉树、罗汉松、冬青等,成为了景区植物景观配置的最佳组合[6]。

竹及竹文化是扬州市的特色和名片,瘦西湖锦泉花屿景区因竹而成景,号称小个园。锦泉花屿有色彩绚丽的花毛竹、紫竹、花孝顺竹(小琴丝竹)、黄皮刚竹、花秆早竹、黄秆绿槽乌哺鸡竹、白纹椎谷笹、黄金碧玉竹、黄纹竹等,有杆形特殊的方竹、筇竹、龟甲竹、辣韭矢竹、矢竹、螺节竹等,有作地被的黄条金刚竹、鹅毛竹、倭竹、狭叶倭竹、箬竹、阔叶箬竹、美丽箬竹、菲白竹、铺地竹、菲黄竹、翠竹、无毛翠竹等,有因传奇故事而得名的孝顺竹、湘妃竹、琴丝竹等,清秀风雅、婆娑多姿。景区的小金山、洛春堂、白塔晴云、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地都种植了很多竹子。景区的竹子造景有竹海如涛、修竹墙垣、竹径通幽、竹石小品、竹门相彰、竹亭为伴、竹林草坪、移竹当窗等,形成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几竿清影映窗纱,筛月梳风带雨斜”“竹里登楼人不见,花间问路鸟先知”的意境。游人漫步其间,可陶冶情操、养性修身,这也正是扬州传统竹文化的特色和精髓之处(图4、图5)。

景区(包括盆景园)内现存古树144株,分属17科22属,共28种。其中生长在叶林周边的古树名木有86株,占景区总数的59.7%;小金山及月观周边有32株,占景区总数的22.2%;另外白塔周边7株,徐园内4株,盆景园内9株,占景区总数的13.9%,其他地方共有6株,占景区总数的4.2%。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是活的标本,大量的古树名木存活增加了景区的历史厚重感和景观内涵。

6 注重其他景观造景形式的应用

注重花境营造以及观果园林树木、水生植物、专题花展、盆花、插花、立体花坛(绿雕)、垂直绿化、盆景等的应用,丰富了景区的植物景观内涵。

6.1 花境营造

景区的花境根据植物的选用可以分为草本植物花境、复合花境等类型;根据园林应用的形式可以分为庭院花境、水岸花境、草坪花境、缀花花境、路缘花境、林缘花境等类型;根据立地条件可以分为沙土花境、黏土花境、壤土花境、阴地花境、阳地花境、湿地花境等类型;根据观赏角度分为单面花境、双面花境等类型,目前景区除了严寒季节外均布置有各式花境(图6、图7)。

6.2 观果园林树木的应用

果实是丰收的象征,不同植物果实的成熟代表了季节的演变,景区内种有桃、李、梅、杏、樱桃、银杏、枇杷、柿、枣、西府海棠、湖北海棠、木瓜等果树,果实成熟时形若珠玑、争奇斗娇,呈现丰收的景象。

6.3 水生植物的应用

景区水域面积达50多hm2,种植有多种水生植物,各具特色,例如荷花的种植就有小水面点缀式种植、大水面成片种植、連续大水面连片种植、缸植等形式,分别形成了“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海东铜盆面五尺,中贮涧泉涵浅碧”的景观效果(图8、图9)。

景区的水生植物可分为挺水植物(荷花、菖蒲、水葱、黄菖蒲、水生鸢尾、花叶芦竹、香蒲、旱伞草、芦苇、慈姑、千屈菜、泽泻、再力花、梭鱼草、野茭白等)、浮叶植物(睡莲、萍蓬草、芡实、细叶满江红、水鳖、荇菜等)、漂浮植物(大漂、凤眼莲、槐叶萍、水鳖、满江红等)、沉水植物(金鱼藻、菹草、马来眼子菜、轮叶黑藻、苦草等)、临水植物或喜湿植物(金钟花、迎春、木芙蓉、云南黄馨、凤杨、水杉、垂柳等)。

6.4 专题花展的应用

景区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常年举办中国扬州万花会、兰花展、荷花展、菊花展、双梅展及扬派盆景技艺展等生态游园活动,并同步举办与之相关的科普展览。景区内还有琼花、芍药、海棠、樱花、梅花、桃花、桂花等多处专题花木观赏区(图10)。

6.5 盆花的应用

据统计,景区每年需要布置盆花量70万盆左右,盆花主要品种有花毛茛、美女樱、南非万寿菊、勋章菊、天竺葵、毛地黄、花葱、角堇、金雀花、薰衣草、蓝花鼠尾草、络新妇、龙船花、狼尾草、金鱼草、柳川鱼、石竹、虞美人、四季海棠、飞燕草、冰岛虞美人、羽衣甘蓝、醉蝶花、耧斗菜、大丽花、百日草、松果菊等(图11)。

6.6 插花的应用

景区插花展一般与每年的兰花展和菊花展同时进行,如举行兰花展时,2016年将插花展命名为“兰得一见”,2017年插花展命名为“嘉兰有约”,插花的布置采用花艺与传统盆景相结合的形式。菊花插花展没有特定的名字,每年跟着菊花展进行。2016年万花会和国庆期间在扬派盆景博物馆举办了《蔡仲娟师生插花艺术展》,展示了中华传统插花艺术的魅力。2019年2月配合双梅展(梅花、蜡梅)举行了梅花插花展。

6.7 立体花坛(绿雕)的应用

景区在重要景观节点设置了造型各异的各种立体花坛(绿雕),如在玲珑花界、吟月茶楼、熙春台等景区布置了“春的旋律”“爱心花园”“孤帆远影”等大型立体花坛(绿雕),让游客感受到了扬州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图12)。

6.8 垂直绿化的应用

景区的围墙、厕所、售货亭、棚架上等都进行了垂直绿化。适于墙面的攀附类植物有爬山虎、扶芳藤、常春藤等,适于栏杆、棚架的缠绕类植物有凌霄、木通、茑萝、金银花、牵牛花、铁线莲、蔷薇、藤本月季、木香等(图13)。

6.9 盆景的应用

扬派盆景是我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具有北雄南秀、古朴清瘦、精细精致、多元融合的艺术特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景区内建有扬派盆景博物馆,占地面积约26 000 m2,其中建筑面积约3 000 m2,分为3个展区。除此以外,仿古建筑群内还设有盆景大讲堂、荣誉室、盆景大师工作室、扬州盆景研究所、盆景制作室、盆景养护区、温室等。整个盆景博物馆为外来学习、参观、交流人士提供了丰富的扬派盆景文化实物展示以及珍贵的文字资料,构建了专业盆景文化产业信息交流渠道。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不但可以领略到盆景的风采,还可以感受到盆景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对盆景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6.10 枯木逢春

景区小金山脚下、玉佛洞旁边有个“枯木逢春”景点,也有导游解说为“生死相依”,是原扬州禹王庙的1株唐代银杏,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某个夜晚遭雷电击中,1段近6 m米高的树干被劈断。瘦西湖的园艺师们以其独特的创意,把“神木”(遭雷电劈断的唐代银杏树干)设立在了小金山区域内,然后紧靠“神木”种植了凌霄,凌霄沿树干攀援而上,到了春末夏初,花红叶茂、繁花似锦,似枯木逢春。有专家认为这种造景方式为“大型盆景”,因为没有“盆”,也有人认为是使用“特殊材料”造的“地景”,究竟属于哪一种植物造景手法还有待商榷(图14)。

瘦西湖风景区园林植物配置和造景具有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目前瘦西湖风景区实行“三地”(林地、绿地、湿地)同建,“三化”(绿化、美化、文化)结合,同时考虑到“三效”(经济、生态、景观效益)兼顾,最终达到了“三美”(园林美、林草美、自然美)叠加的景观效果。整个景区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人文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有机结合,美麗的自然植物景观衬托了名胜古迹的历史价值,名胜古迹丰富了自然景观的内涵,景区风景优美,像一幅水墨国画长卷,人们慕名而至,使其成为了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杨 萍,唐红军,何小弟.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J]. 林业科技开发,2005,19(2):80-82.

[2]陈卫元,李成忠. 优良地被植物的引种及在扬州园林中的应用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6):20765-20766.

[3]居 萍,杜庆平,李成忠. 地被植物在扬州瘦西湖公园中的应用[J]. 福建林业科技,2010,37(2):141-145.

[4]杨 萍,唐红军,徐 梅. 扬州瘦西湖园林生态系统的建设与规划[J]. 风景园林,2004(55):70-72.

[5]唐红军,杨 萍,许玉萍. 野生地被植物的园林应用与探讨——以扬州市瘦西湖风景区为例[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6):26-30.

[6]张远兵,何小弟,路 程,等. 城市林业的生态文化景观——以扬州古典园林植物配置为例[J]. 中国城市林业,2005,3(6):56-58.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园林植物的遗传转化体系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策略与发展趋势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南昌市八一公园园林植物应用分析
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技术探讨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植物整形修剪与造型分析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