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与弘扬:泰安路名中的泰山文化

2019-11-04 03:38王敬敏
文学教育 2019年36期
关键词:封禅泰安泰山

王敬敏

路名,顾名思义是道路的名称。它不仅能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辨认、记忆一个地方的道路,给人们带来交通的便利,而且还是一个地方地域文化的载体,折射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泰安位于泰山之阳,市区以岱庙为中心,梳洗河、奈河各居东西,北部虎山、金山两山东西对峙,南部嵩里山孤峰独起。古老的泰山是“五岳之首”,形象高大,峻极于天,自古受到人们的崇拜。帝王封禅、名人汇集,多先在泰安驻足,然后攀登泰山。泰安因泰山而生,依泰山而兴,山城一体。独特的地形特色和人文景观,造就了泰安市区独有的路名,而这些路名也成为一张张的城市名片,展现着泰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一.泰安路名中的山岳文化

泰山,古称大山、太山,后称岱山,又名岱宗,春秋始称泰山,在“五岳”中称东岳,并尊崇为“五岳之首”,自古誉为“天下第一名山”。泰安城因泰山而生,依泰山而兴,与泰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泰安路名以“泰山”及其景观来命名,忠实地体现了泰山的尊崇地位和山岳文化。

泰安城由北向南,分别有岱宗大街、东岳大街、泰山大街三条主干道。它们在市区起着轴线作用,是支撑城市主体框架的重要主干道。这几条道路的命名都来自泰山,充分体现了泰安和泰山的关系及山城特色。

岱宗大街,位于市区北部,西起龙潭路与康复路对接,经泰山大桥、红门路、虎山路、岱道庵路、温泉路、花园路,中连教场街、奈河西路、普照寺路、金山路、青年路、迎春路、虎山东路,东至凤台路。它是泰安城东西走向主要干道之一,取泰山的“岱宗”之名。泰山又名岱宗,源于《尚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注:“岱音代,泰山也”i。舜巡守四方,首先就是“至于岱宗”,然后才“至于南岳”、“至于西岳”、“至于北岳”。而对南岳、西岳、北岳的祭祀,又都“如岱礼”。这已显示出泰山在群岳中的领先地位。东汉应劭在《风俗通义》中说:“岱者,始也;宗者,长也。万物之始,阴阳交代,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唯泰山乎!故为五岳之长。”ii岱宗大街取“岱宗”之名,一是体现了这条主干道的重要性,二是彰显着泰山作为山岳之长的至尊地位和文化内涵。

东岳大街是泰安城东西走向中最长的主干道,贯穿于泰城中部,东起小井与泰莱高速公路、泰明路对接,经温泉路、迎春路、虎山路、青年路、校场街,是横贯泰安城东西的城市主干道,以泰山“东岳”之名命名。泰山东岳之名,首见于《尔雅·释山》:“河东岱,泰山为东岳。”。汉朝初期,“五岳”的概念基本确立,汉武帝时期趋于成熟,汉宣帝时期以诏令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泰山“五岳之首”的地位:“自是五岳,四渎皆有常礼:东岳泰山于博,……皆使者持节侍祠。唯泰山与河岁五祠,江水四,其余皆一祷而三祠云”iii。泰山“东岳独尊”、“天下第一名山”的地位正式确立。

泰山大街也因泰山来命名。它位于泰安市区西南部。其西接泰安青春创业园开发区直至肥城,东至龙潭路汽车站,是泰安东西主干道之一。从远古时代,人们就给泰山以特殊的地位。《诗经》的“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都可见泰山之高。自秦始皇始,历史上有十几代帝王到泰山封祀朝拜,给了泰山无可撼动的独尊地位。不仅如此,在五岳诸峰中,泰山以“雄”闻名,雄中藏秀,雄壮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优美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形成泰山独特的山岳风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道出了泰山的风光之壮丽。

此外,龙潭路、虎山路、金山路、傲徕峰路、科山路、望岳东路、望岳西路、灵山大街、中天门大街、南天门大街等众多的路名,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泰安城独特的山城风貌和山岳文化。

二.泰安路名中的封禅文化

泰山“五岳之首”的地位,于秦汉之际开始的封禅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封”是在泰山上堆土为坛,在坛上祭祀天神,报答上苍的功绩;“禅”是在泰山下扫除一片净土,在净土上祭祀土地神,报答后土的功绩iv。历代帝王封禅泰山,大都在泰山极顶建坛称“封”以祀天,在嵩里山建坛以“禅”地。千百年来,。正是这持续几千年的帝王封禅及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泰山文化中独有的封禅文化。作为历史的记忆,泰安城的路名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见证着这一段段历史。

唐王街,位于市区中部。西起迎春路,经岱道庵路、温泉路、花园路,东至凤台路南首。传说唐玄宗李隆基封泰山经此,故名。唐玄宗李隆基封禅泰山是在开元十三年进行的,此时的唐朝正在“开元盛世”的巅峰上,故在《玉牒文》中,李隆基宣称:“有唐嗣天子臣某,敢昭告于昊上帝:天启李氏,运兴土德。高祖太宗,受命立极。高宗升中,六合殷盛。中宗绍复,继体不定。上帝眷佑,赐臣忠武。底绥内难,推戴圣父。恭承大宝,十有三年。钦若天意,四海宴然。封祀岱顶,谢成于天。子孙百禄,苍生受福。”v。

祥符街,位于市区中部、岱庙西侧。取宋真宗大中祥符之名。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封禅泰山,随从人数众多,“出京日,具小驾仪仗:太常寺三百二十五人,兵部五百六十六人,殿中省九十一人,太仆寺二百九十九人,六军诸卫四百六十八人,左右金吾仗各一百七十六人,司天监三十七人”vi。宋真宗封禅泰山留下了很多典故,这些在路名中也体现的较多,除了祥符街外,还有灵芝街,取名于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王钦若等献灵芝草;南坛路,传为宋真宗泰山封禅时群臣朝拜之地坛,俗称南坛,故名。等等。

御碑楼街,位于市区北部,东起迎胜路南首,西至御碑楼村。因通御碑楼得名。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清康熙皇帝第三次亲自祭祀泰山。这一次,五十岁的康熙帝诗兴大发,做诗两首,其中一首是《见泰安等数州县饥民亟命设法赈济》云:“东路行辇到,人食正荐饥。呼庚儿女盼,宸游众所依。村中皆菜色,散去掩柴扉。救荒先发谷,转漕迅如飞。两旬无多日,有司报民归。地丁既已贷,私派务全希。尽心专邦本,留意欲国肥。麦秋犹可望,黎民其庶几。”。此次,康熙帝不仅祭祀了泰山,而且救济了山东灾民,他走后,泰安居民在泰安城西郊修建了御碑亭,刻了他的这首《见泰安等数州县饥民亟命设法赈济》,又刻了《百姓感恩碑》以谢皇恩浩荡。从此,泰山傲徕峰前的这个小山村,就改名为“御碑楼村。”vii,这条街因此取名御碑楼街。

封禅泰山、祭祀天地,是中国古代封建帝王最隆重的国家盛典。从秦皇汉武到康乾盛世,众多的帝王在泰山留下了众多的封禅遗迹,泰安城作为这一见证,用路名默默记载了这一段段历史。

三.泰安路名中的宗教文化

在泰山文化中,宗教文化占据着特殊地位。秦汉以后,随着泰山影响的日益扩大,各派宗教纷纷落脚泰山。除了泰山神的民间信仰外,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均在泰山及其周边有了自己的信众和影响。各种文化异彩纷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这一文化特色也反映在泰安路名中。

红门路,位于市区北部,南北向主干道之一。南起岱庙厚载门,北至关帝庙与登泰山盘道对接,以北有红门宫得名。红门宫是泰山名胜古迹之一,西靠大藏岭,以大藏岭有红石如门得名。宫以登山盘道分东西两院。西院为元君中庙,祀碧霞元君。元君是道教对女仙特有的称呼,碧霞元君的称呼具有浓重的道教色彩。民间俗称碧霞元君为泰山娘娘、泰山奶奶、泰山老母等,信众遍及全国。东院为佛寺,称名“弥勒佛”,祀木雕“弥勒佛”。两院以“飞云阁”跨路相连。后来又在红门宫边筑起一座“孔子登临处”石坊,也设香坛。这种道、佛、儒同处一宫的奇观,不仅反映了泰山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泰山文化的包容性。

清真寺街,位于市区中部。南起东岳大街,北至岱宗大街,因北段有清真寺得名。该清真寺为伊斯兰教典型的建筑,是泰安回民宗教活动的中心场所。相传元末兴建,明初部分殿房完工,万历年间建成。寺内主体建筑为后窑殿,,还有南北讲堂、水房等,寺内设阿訇、掌教等神职主持宗教活动。该街为回民聚居区。

普照寺路,位于市区北部,南起岱宗大街,北至普照寺。因普照寺得名。普照寺是佛教在泰山保存较好的寺院。它依山而建,位于泰山凌汉峰前,取“佛光普照”之意。寺前院有钟楼对峙,中院为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铜像,后院有著名的“六朝松”。该松树冠如棚,为六朝遗植,故名“六朝松”。松旁有“筛月亭”,取“古松筛月”之意。寺后东院为石堂院,西院为桔林院,冯玉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两次隐居于此,留下了很多遗迹。

这样的街道泰安市区还有很多。如:迎春路,原有迎春庙,故名。关帝庙街,因街内原有关帝庙,因此得名。资福寺街,以东段北侧资福寺命名。财神庙街,街内原有财神庙,故名。龙王庙街,因街内原有龙王庙得名。青云庵街,以东段旧有青云庵得名。岱道庵路,因通岱道庵而得名等等。这一条条道路,这一个个路名,记载了泰山宗教文化的多元性,反映了普通民众信仰的实用性,也是泰山文化具有包容性和融合性的写照。

四.泰安路名中的市井文化和历史遗迹

泰安是一座小城,同时也是一座古城。自宋开宝五年(公元972年)乾封县由泰安郊区旧县迁于岱岳镇,为县治之始。岱庙是泰安市区的中心,主祀泰山神,以泰山称岱宗得名,是泰安至泰山旅游中轴线上的一处著名景观。历代帝王登封泰山,都先朝拜岱庙。岱庙的这种特殊位置和地位,使其成为泰山文化的载体,包含了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岱庙周围的路名就是这些历史的见证。

通天街,位于岱庙正南,泰城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是泰安通往泰山中轴线上的起点。街名中的一个“通”把泰安与泰山连接了起来,因由此北行,过遥参亭,穿岱庙,经岱宗坊可直达南天门,故名。清末开始称通天街,1928年改称中山街,1949年复名通天街,“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称跃进街,1981年复称通天街。街北首有遥参亭、双龙池、济南“五三”惨案纪念碑等名胜古迹。

仰圣街,位于岱庙东墙外,因对旧城仰圣门得名。后营街,位于岱庙东侧。清康熙年间建泰安营,后营驻此,故名。文化街,位于岱庙东侧。清朝在此设考棚,故名文化街。法院街,曾因靠近清朝考棚曾名考棚街。民国十七年(1928年)山东省政府驻泰安时在此设地方法院,故名法院街。运粮街,旧时向官府缴粮入仓经此,故名。岱庙东侧的这些路名,记载了泰安城演变过程中的痕迹,是一张张地地道道的城市名片。

洼子街,位于岱庙西南,明清时为省京通道,设有会丰镖局,故曾名会丰街。后在西段设驿站,接待过往官员,故又名官店街。因东西街口地势较高,中间低洼,故名洼子街。洼子街是泰安城传统商贸区,清代此处经济繁荣、商贸发达。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曾在此捉住慈禧太后心腹太监安德海,一时轰动全国。

泰安城居民世代生活于此,人们的生活、诉求、希望通过一个个路名忠实地记录了下来。如傅公街,位于岱庙北侧,清顺治年间,泰安知州傅振邦修筑条石路,称名傅公街。粮食市街,因中段为粮食市场,故名。金星泉街,原俗称驴市,建国后因街北端有金星泉,故更今名。升平街,据旧志记载,自东向西有文庙、府衙、城隍庙等,逢元宵灯会,盛况冠于附近州县,“升平”源于此。明德街,曾名光明街、喊冤庙子街。传说街东有关帝庙,建于县衙西墙,有冤无处诉者到此处喊冤,县太爷听到后升堂审理,故名明德街。全福街,曾名柩子街,清末举人葛延英认为此名不雅,遂更今名。祥符街,曾名锣鼓巷,民国初更今名。大车档,此街旧时为省京大道所经,车马行人,南来北往,因名大车道,后演化为今名。平安巷,曾名贫民巷,后更今名。东更道,是旧时更夫夜间打更多所经之道。其他如打水胡同、市场街、、旧货街、杂货街、瓷器街等等,无不生动地展现了一幅老泰安城人的生活画卷。

路名,记载着一个地区的历史变迁,蕴含着一个地区的独特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历史见证。泰安,与泰山有着密切的联系,山城一体,呈现着独特的文化。泰安城独特的路名体系就反映了这一重要的文化特征,是泰安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挖掘路名背后的历史,把传统文化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城市,传承我们的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实现创新发展。

注 释

i.阮元:《十三经注疏》,第127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ii.应劭:《风俗通义》,第374页,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iii.班固:《汉书·郊祀志》,第1249页,点校本二十四史·汉书卷二十五下·郊祀志第五下,中华书局2013年版。

iv.蒋铁生:康熙《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的历史学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期。

v.周绍良:《全唐文新编》第一册,第506页,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版。

vi.脱脱:《宋史》卷一百四,第2530页,点校本二十四史·宋史卷一百四·志第五十七·礼七吉礼七,中华书局2013年版。

vii.蒋铁生:康熙《泰山山脉自长白山来》一文的历史学解读[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封禅泰安泰山
极致的乡愁——泰安九女峰“故乡的月”仪式堂
玉出泰山 国泰民安
泰山之行
汉武帝封禅
泰安杂记
泰山封禅
Reflections about the Summer Camp of Shandong University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文心雕龙》与《文选》“封禅”文体的比较
Transform Yourself into a Butterf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