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探究

2019-11-04 11:40林琅
魅力中国 2019年11期
关键词:大专美术教学模式

林琅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艺术人员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种形式的艺术人才开始受到追捧。美术作为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美术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大专院校开设美术课程,能充实学生的在校生活,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素质,增加院校的艺术氛围和感染力。在对大专院校学生进行美术教育时,既要加强学生理论及其关联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对美术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又要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呈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否则,美术教育就会成为纸上谈兵,对促进学生的高素质发展起不到丝毫作用。

一、探究大学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的作用

(一)充实大专在校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生活

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对于人才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标准也在逐步提高。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形势和需求,提高经济收入水平,大专院校学生的学习任务越来越多,学习负担也越来越重。在大专院校中开设美术课程,能充实学生的文化学习和生活,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减缓在校学生的生活节奏。让学生有时间和周围人员沟通、交流,感受学校生活的美好。除此之外,美术教育还能带动学校形成良好的艺术氛围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帮助学生从枯燥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让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充满色彩。

(二)提高大专在校学生的美术学识和能力

大专院校教学的目的是迎合社会发展趋势,传授先进的知识和理论,使学生拥有高水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复杂的社会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同时,大专院校也是一块跳板。学生可以以大专院校的学习为基础,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机会,有效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技能,为自己的学习和就业生涯画上浓厚的一笔。

在大专教育阶段,合理的增设大专美术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学识和能力,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通过美术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美术有一个感性认识,形成初步的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例如造型构图能力、色彩搭配能力等,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大中专在校学生的艺术品质和涵养

良好的艺术品质和涵养能够提升学生的气质和人格魅力,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然而,艺术品质和涵养的养成需要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学校的正面指引和社会的有力推动。大专美术教育教学的顺利开展,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和涵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现有大专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目前,大专美术教育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单一的依靠课堂讲授,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与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当然,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知识水平和艺术功底。但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模式受到极大束缚,缺乏主动创新和改变的动力。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网上各种美术信息扑面而来,人们通过网络可以轻而易举的获取美术知识,实践教学的地位开始变得可有可无。长此以往,会严重降低学生的创造能力,影响艺术的发展速度。

(二)缺少艺术呈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衍生出了很多艺术门类,例如装帧设计、舞美设计、影视美术设计等。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模式的要求也会不同。大专美术教育教学的定位是满足不同美术行业的人才就业需求,为社会不断增加的新兴艺术岗位提供适合的高素质人才。现阶段,部分大专院校未能清晰认识到这一目标,专业设置依然停留在传统学科上,课程设置也以基础理论为主,缺乏学生艺术呈现能力的培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但是对事物的分析和感知能力弱,不能快速对事物进行分析总结,往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求,间接制约着艺术类新兴行业的发展速度。

(三)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综合素质是个人能力的体现,是良好的就业前景的保障。越来越多的艺术类新兴行业给人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就目前的人才规划来看,单纯的高技术人才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加就业竞争优势,已经成为人们就业急需解决的问题。大专的美术教育教学,侧重美术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吸收,缺少其他知识或者关联学科的学习和研究,造成学生的关注点集中在单调的学科上面,思维模式受限,综合能力较低,对待事物缺乏全方位、立体的认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就业能力大打折扣,严重违背大专院校开设美术教育的初衷。

(四)忽略多媒体教学的多样性

当前形势下,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到各类学校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将课程所需的知识点、图片等做成课件,在课堂及网络上播放,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只是将知识点和图片简单的呈现出来,缺乏对课程内容更深一步的加工、润色,课程内容形式单一。经过一段时间的感受后,学生必然会产生视觉疲劳,对学习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艺术涵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三、大专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改进措施

(一)加强培养大专在校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和社会生活技能,大专美术教育教学要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放在首要位置。美术的实践资源各式各样,实践方式也各有不同,大专美术教育教学要尽量运用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第一,院校要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夯实学生基本理论知识,并带领学生积极参加美术展览和鉴赏活动,鼓舞学生向优秀作品学习,提高学生的见识水平,拓宽学生的视野;第二,鼓励学生主动参加校内或者校外的美术比赛,并根据比赛级别及获奖名次不同,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刺激学生参加比赛的信心和积极性,达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第三,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实习基地或者和有资质企业合作,增加学生接触社会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真实参与到美术工作中来,提高学生的沟通适应能力和设计水平,

(二)注重培养大专在校学生的艺术呈现能力

大专院校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大专美术教育教学也要围绕这一目的开展。近年来,我国美术领域不断涌现新的行业,大专美术教育教学需要紧跟社会发展形势,根据学生来源、从业岗位等的不同,合理设置有针对性的美术专业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大专美术教育教学可以适当缩减美术基本理论的学习时间,注重学生艺术呈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大专美术教育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专注培养学生快速感知对象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全方位的快速分析事物造型。除此之外,学校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感受,积极接受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或者意见,灵活调整课程结构和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理念。

(三)侧重提高大专在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学生的综合素养包括理论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社交能力、变通能力、价值观等多方面,大专美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入手,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首先,学校要开设与美术有关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传统文化和民俗等课程,开阔学生眼界,让学生对于美术专业有一个丰富的认知。比如,图1所示的中国传统春节的标志,该标志将中国大红灯笼和“春”字巧妙融合在一起。大红灯笼包含中国墨迹风格韵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象征着祥和、欢乐,预祝人们新的一年日子过得平平安安、红红火火,用来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的标志恰到好处。其次,要注重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学校不仅要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还要交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学校在进行教学时,要加入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见义勇为事迹等内容,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榜样,提高学生思想品德水平。最后,学校要为学生创造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活动,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1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标志示意图

(四)充实所媒体教学手段和内容

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能得到各式各样的信息。美术的多媒体教学也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为学生创造出意境美好、感染力强的教学氛围。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搜索大量和课程有关的视频、音乐,筛选出最合适的片段,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加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鉴赏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时,可以在课件中加入中国古典音乐《平沙落雁》,用音乐抑扬顿挫的曲调来表现作品的意境。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学生更容易融入虚拟情景中,体验作者在创作时的真实情感,对作品形成深刻、感性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大专美术教育的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以理论教学为主向以学生为主转变,结合当前美术的社会发展形势,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表现能力和综合素质,配合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涵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社会培养大批优质人才,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大专美术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