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嘹亮?历史跨越

2019-11-04 02:46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锡林郭勒全盟建国初期

首都正北,千里之地,这就是辽阔壮美的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以原生态且齐全的草原类型和植被种类著称。优质天然牧场占国土总面积的89%,占自治区草原面积的四分之一多,草原、农田、林地、湿地、沙地、河流、湖泊等地貌交错分布。锡林郭勒草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草原自然保护区。全盟有26处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

锡林郭勒素有游牧文化之源、民族服饰之都、蒙古长调之乡、搏克健将摇篮等美誉。内蒙古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坐落在这里。1957年诞生了全国第一支被周恩来总理誉为“草原文艺轻骑兵”的乌兰牧骑,时过60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亲切回信,激发新时代乌兰牧骑事业春潮涌动。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锡林郭勒考察时提出希望内蒙古各族人民要有蒙古马那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

锡林郭勒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现矿产资源80多种,探明储量30余种,褐煤储量居全国地市级之首。现已形成亿吨级煤炭、千万千瓦级电力装机、百万吨原油、二百万吨金属采选产能。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察哈尔羊是國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品种,“锡林郭勒羊肉”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首批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锡林郭勒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锡林郭勒亮丽的名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锡林郭勒的变化日新月异、翻天覆地。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3.9亿元,比建国初期增长3844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76.2亿元,比建国初期的189万元增长4032倍。三次产业结构由89.7:4.7:5.6演进为13.7:45.7:40.6,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全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74%,旗县市区基本实现一级以上公路连通,铁路运营总里程居内蒙古自治区首位。新世纪以来,全盟林业建设每年以百万亩以上规模推进,实现了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双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 2018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299元、15525元,分别比建国初期增长140倍、110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责任编辑/张 晶)

猜你喜欢
锡林郭勒全盟建国初期
内蒙古锡林郭勒那达慕大会 草原夏日
锡林郭勒盟重点民生指标对比分析
天籁之音 生命之歌——锡林郭勒长调民歌编译
2018年锡林郭勒盟草地生产力大幅提升
天堂草原锡林郭勒
建国初期农村宣传网制度述评
2014年阿拉善盟天然牧草生长状况与气象条件分析
锡林郭勒地区马群疾病调查
论建国初期大行政区体制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路线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