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县域农村教师轮岗工作难题的方法

2019-11-04 06:44黄宏豪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难题县域

【摘要】本文基于教師交流轮岗工作对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影响县域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不顺畅的因素,论述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宣传力度,改善教师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强经费和生活保障等破解工作难题的方法。

【关键词】县域 农村教师 交流轮岗 难题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004-02

2015年起,横县全县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轮岗,要求每年教师交流人数达到500人以上,交流的教师人数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虽然教师交流初步实现常态化,但从目前的交流情况来看,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开展起来面临很多的难题,如何更好地破解这些难题,成为笔者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教师交流轮岗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

(一)多数教师不愿意到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交流

在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到交流轮岗工作的实施效果。如果是从条件较差的学校交流轮岗到条件好的学校,教师就比较积极;如果是从条件好的学校交流轮岗到偏远的、条件较差的学校,教师会很不情愿。调查发现,有55.9%的城镇教师不愿意到农村薄弱学校交流;61.1%的教师认为不适应所到学校的工作环境,缺乏归属感。他们习惯了城镇学校便利的工作生活环境和优质的教学资源,害怕在艰苦、偏远或教学质量不好的学校工作,影响了自己目前所拥有的工作地位、工作环境、工作成绩和专业成长等。同时,交流轮岗在一定程度影响交流教师的家庭生活,这也是导致教师不愿意交流轮岗的关键因素。现实生活中教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如果交流学校离家远,既无法照顾家庭和教育子女,加倍增涨交通成本或住房成本,使得轮岗教师存在畏难情绪,主动性不强。[1]由此,缺乏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是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交流的根本原因。他们长期在一所学校工作,已形成一定的局限性,也有一定的惰性,不想在工作和生活中作出任何的变化,对交流轮岗工作持消极态度。

(二)派出学校积极性不高

调查发现,有41%的教师认为,有的学校为了本学校的教学质量不受影响,学校不愿意将骨干教师派出交流。骨干教师在学校要么是班主任,要么就是行政领导,他们担负着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任。不少学校反映,交流来的教师没有办法担当起重任,班级、学科成绩就会受到影响,所以不愿意派出骨干教师进行交流。比如,城区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对乡村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带来积极影响,但是乡村学校派到相应城区学校跟班交流的教师,由于工作水平有限,他们无法胜任城区学校的教学工作和班级工作。为了完成交流轮岗任务,不影响教学质量,城区学校只能把主要的教学任务交给本学校教师来完成,而让跟班交流的教师先跟岗学习、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等,待逐步适应后再进行一些课堂教学活动。由此,城区学校不愿派出骨干教师交流轮岗,导致每年安排的支教工作都很难落实。

二、影响县域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不顺畅的因素

(一)教师的住房问题是影响交流轮岗的重要因素

我县共有263所中小学校,教学点193个。目前有教师周转房的学校55所共92栋,2026套,占全县中小学校(含教学点)总数的12.1%,入住周转房的小学教师只占全县在编小学教职工总数的11.8%。没有住房就没有办法解决最基础的生活问题,意味着交流轮岗的教师每天都要来回跑几趟,如果是跨乡镇或是距离较远的,除了舟车劳顿外,还增加了安全隐患,没有住房已严重影响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开展,让交流教师更加缺乏“归属感”。

(二)岗位工资变化是影响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因素

目前我县中小学校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各学校按核定编制设置一定数量的岗位。由于各学校核定的编制数不同,各学校的岗位数也不同,在教师交流中就会面临岗位变动的问题。由于交流轮岗,教师交流到另外一所学校,但没有相应的空岗,其岗位工资就有可能降低级别。比如说一位初中教师在编制学校是专技十级岗位,交流到另一所初中学校,人事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而交流学校的十级岗位已经聘满,交流进来的教师不再聘十级岗位,只能聘十一或十二级岗位,这样教师的工资级别将会降下来,工资收入减少,影响了交流教师的经济利益。由于交流轮岗导致教师工资收入下降,待遇减少,这就成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最大的障碍。

三、破解交流轮岗工作困难的方法

(一)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责任感

要顺利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就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的大局意识,服从工作安排,以奉献的精神投入到交流轮岗工作中去。徐春颖教师是我县城区一所小学的教师,也是我县“十佳教师”之一,2015年秋交流轮岗到一所村委小学工作,期间她服从学校工作安排,爱岗敬业,教研、德育、课党教学等各项工作都能出色完成,得到交流学校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可见,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推动交流轮岗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常态化开展师德教育活动。每年组织开展“立德树人”“恪守准则”“笃志圆梦”等相关主题师德教育活动月,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全国、全区、全县教育大会中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精神,学习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等,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二是通过“师德大讲堂”、先进人物宣讲活动等,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挖掘树立师德典型,弘扬师德楷模,鼓励广大教师争优“四有”好教师,全心全意做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三是在每年教师节评选、表彰一批师德先进个人,并在评选表彰工作中对交流轮岗人员实行倾斜政策。四是定期开展师德考核,在评优和年度考核等工作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对在交流轮岗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优先权。

(二)加大教師交流轮岗宣传力度,让骨干教师流动起来

政策的执行离不开有效的宣传。相关部门要通过会议、学习、讨论等多种形式,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交流轮岗相关的政策制度,加大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宣传力度,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正确认识教师交流轮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让教师明确交流轮岗工作是国家政策的要求,激励教师主动参与交流轮岗工作。要向全体教师传达政策意图,设立相应的信息公开平台,适时召开专门的说明会,确保每一名教师清楚交流的具体要求和实施流程,明确交流的责任与义务。改变教师对交流轮岗的错误认知,如“交流轮岗就是把不好的教师交流出去”等,要提高自身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积极性,让教师健康地流动起来,促进教师资源合理均衡地配置。

(三)改善教师生活配套设施,促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开展

据调查,有80.9%的教师认为要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首先要完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而住房问题首当其中。由于没有住房,61%的交流教师认为不能适应所到学校的工作、生活环境,缺乏归属感。有98.3%的校长、教师反映教师住房难问题,特别是农村学校教师住房无法解决、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成为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严重阻碍。相关部门应该把建设教师周转房、建设教师住宅小区的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重点工作来抓,积极改善乡村教师生活环境和生活待遇;应该落实好建设教师周转房或教师住宅小区所需的土地等问题,将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各级各地政府教育事业发展项目予以目标考核,实行党政领导一票否决制。只有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改善教师生活配套设施,才更有利于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四)加快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县管校聘”管理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各地开展“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县管校聘”管理改革之后,教师的个人编制从学校剥离出来,教师编制全县统筹管理使用,教师岗位全县统一设岗、统一管理。学校与教职工分离,全县教师由“学校人”成为“系统人”,交流轮岗不再受校际之间编制和岗位数量的影响,教师流动起来后岗位级别也不会发生改变。要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为组织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可以说,借力于“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城乡教师在交流轮岗过程中遭遇的制度困境将会得到有效疏通,甚至彻底破除。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县管校聘”改革,为教师交流轮岗“松绑”,扫除人事管理制度障碍,不再受到编制和岗位限制的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就会更加顺畅。

(五)加强经费和生活保障

通过强化经费保障,完善生活保障机制,解决交流轮岗教师交通、生活等问题,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交流轮岗工作的积极性。调查发现,90.86%的教师认为,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的有效手段就是提高福利待遇。目前,我县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县财政每年将交流轮岗经费列入年度预算,每年大约在180万元左右,专项用于交流轮岗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工作补助和交通补贴等。从这两年来看,教师交流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工作中也少有抱怨。

总之,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对促进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但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工作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我们只有善于对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制度建设、交流教师、学校工作条件、经费保障等方面研究对策,找准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改变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增强奉献精神,才能有效地实施教师交流轮岗工作。

【参考文献】

[1]蔡安宁,管敏.教师交流轮岗实施障碍及对策研究——基于被交流轮岗教师的视角[J].现代教育论丛,2017(1)

[2]王光明,张永健,卫倩平.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研究——以天津市义务教育为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3]李茂森.“县管校聘”实施方案研究与再思考——基于浙、皖、粤、鲁、闽等5省“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的内容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9(2)

作者简介:黄宏豪(1975— ),男,广西横县人,一级教师,在职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中小学校教师管理。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难题县域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难题大作战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关于西部S省农村教师培训状况的调查报告
巧解难题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农村教师补充机制:问题与对策新探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论西部农村教师专业信念提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