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华瑶族民歌的唱腔特色及传承探析

2019-11-04 06:10邝嘉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承

摘要:瑶族是我国多才多艺、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民歌在我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华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是湘南唯一一个瑶族自治县。本文对江华瑶族民歌唱腔及特点等作了概述,旨在传承和发展我国瑶族民歌艺术。

关键词:瑶族民歌;唱腔特色;传承

江华瑶族属过山瑶的一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江华的瑶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瑶族文化,并催生出瑶族民歌。瑶族民歌在曲调、词曲上均包含浓烈的地域特色,充满了生活的喜怒哀乐,借此表达对生活、民族的情感,逐渐成为瑶族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江华瑶族民歌的唱腔特色

1.异彩纷呈的唱腔种类

瑶族深厚的历史背景、复杂的族系来源以及不同地域或相同地区不同村落间各异的生活语言,孕育了多姿多彩的音乐风貌和异彩纷呈的唱腔种类。

瑶族人民在日常演唱某一种类的歌曲时,会表现出不同的审美趋向。这种审美趋向,根据歌曲的艺术功能和演唱方式,可划分为不同的唱腔,一般可分为“吟、唱、喊”三种。

(1)“吟”

吟诵的意思,亦可归纳为“讲歌”。“是一种具有叙述性和吟诵性格调的唱腔”。特点在于叙述感强,字多腔少,曲调音阶与语言声调结合得贴切自然,保存了古朴的吟诵风格。这种唱腔多运用于宗教仪式,日常生活中在演唱历史故事和传授歌曲的时候也会运用。

(2)“唱”

唱腔中较多的加入固定衬字或衬词,运用悠长的气息和悠扬的拖腔,对曲子进行自由的抒发和表达。如“盘瑶”的民歌《哈呃嘿》,“以歌首衬腔‘哈呃嘿的缓慢、舒展、高亢明亮的长腔著称。”这种演唱方式主要用于山野抒怀。又如称为“勉宗”的过山瑶歌《纳发调》,以歌中衬词“纳发”得名。纳发又分为长调纳发和短调纳发。其中长调纳发“歌腔悠长,夹有大量衬词衬腔,四句词唱八旬腔”。

(3)“喊”

是一种带有呼喊性质的唱腔,特点是声音高亢明亮,曲首常以呼唤句开始,在高音区起腔,音色质朴自然,不加修饰。主要流传在民歌《香哩歌》,演唱方法分为“唱香哩”和“喊香哩”,“喊香哩”就采用了这种唱腔,瑶胞通常在山里劳动的时候会运用。其特点是“在陈述主要内容的时候是短而规整的,一字一音,铿锵有力。

2.“同调异腔”的演唱方法

“同调异腔”是指一种基本曲调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拖腔或创腔的方式将曲调进行发展变化;二是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来表现同一首歌曲,或低吟或浅唱,或高歌或呐喊。如江华瑶族的《盘古歌》,一般运用“依哟噢”、“仙哪”等衬词来展开拖腔,形成相对独立的衬腔腔节。

二、江华瑶族民歌传承的思考

笔者于2015年和2018年两次到江华调查,笔者感到瑶歌在常宁青少年人群中的传承令人担忧,也折射出当前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教育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现代化进程对传统音乐的外部冲击,使我们的学生对本地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越来越少,笔者在江华中小学校调查时播放瑶歌给学生听,许多学生感到可笑,经常听到同学们说瑶歌音“过时”、“落后”、“现在谁还听这音乐”,甚至还有的学生流露出蔑视的目光。

以上现状引发了笔者对民间音乐传承的深层思考:中国社会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地处南岭地区的江华瑶山也被纳入华南经济圈,随着江华瑶歌所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改变,江华瑶歌的传承难以为继。在传统音乐濒临失传却又必需获得传承的今天,它必然面临“功利性”的选择。当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与传承只是口号声时它是苍白无力的,只有当它转化为社会性自觉行为,才能真正发挥效用。笔者认为要想使其能很好的保护、传播、继承下去,首先应该将江华瑶歌的价值和意义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抱着尊重传统音乐文化的态度,在保证传承发展的前提下,将本民族传统音乐资源向实现经济价值方面转化。

1.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部门(如民政局、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对一些传统节日、礼俗如歌鸟节可以给予一定程度的经济支持,以保证正常的民俗文化活动的进行,从而为江华瑶歌的传承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于为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作出贡献的民间艺术家,政府部门应该定期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贴,使民间艺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文化部门应联合各单位工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艺活动,将中老年人纳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体系。

2.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相结合

一方面需要挖掘涛圩江华瑶歌的民族文化内涵。江华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风光秀丽的自然环境和浓郁淳厚的民俗民风,沉淀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音乐,以龙犬图腾崇拜为代表的宗教信仰文化,以盘王节、赶鸟节为代表的节庆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民俗旅游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开创民族文化艺术的新途径。江华县政府可凭借瑶族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为特色开展旅游业,将文化优势与旅游资源结合发展。以旅游服务的方式在旅游中增设学唱民歌,对唱民歌或将瑶歌搬上舞台等项目,使民间音乐得以传播,让人从中了解内涵深厚的民族文化。

3.发挥学校传承的优势、确保民间音乐的传承

我国目前的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表演甚至我们的听觉训练、价值观都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尽管人们也意识到传承本土音乐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学校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教育仍然处于“边缘位置”,如何使当地瑶歌走进课堂,使孩子们熟悉本民族的音乐语言和音乐思维方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总之,为了更好的保护和传承江华瑶歌,政府、社会、学校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各个部门和组织的力量,通过各种有效途径,采用多種可行手段,为江华瑶歌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为不断促进民族音乐事业的繁荣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游凌涛.瑶族民歌的音乐特点分析——以红瑶族情歌《小小葫芦开白花》为例[J].当代音乐,2017(19).

[2]彭兆荣.人类学视野中仪式音乐的圆形结构——以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为例[J].音乐研究,2008(1).

[3]黄华丽.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歌娘角色及音声特点[J].音乐创作,2006(3).

作者简介:

邝嘉(1980—),男,湖南娄底人,汉族,现为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民族音乐文化与音乐社会学。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方言学视域下的湘南瑶族民歌研究》(18YJC760035) 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传承
中国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性研究
中国传统招幌对当代广告设计的影响
小议“柳青文学创作精神”的传承和创新
镇沅麻洋纸的现状与对策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