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选考试题分析下开放式问题的策略研究

2019-11-05 01:13章慧雄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电动势内阻物理

□章慧雄 陆 晖

(浙江省龙游中学,浙江龙游 324403)

新高考模式下,浙江物理试题既具有通过性评价功能又有选拔性功能,这要求物理问题取材于日常生活与科技前沿,并注重对学生思维考查。旨在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分析,不能只为做题而做题[1],研究选考试题中开放性问题相对特定的结构形式,从情境及条件的挖掘突破,探索问题教学策略.

一、选考试题中开放式问题的结构形式

物理开放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形式思维组成的三个要素(假设、推理、判断)[2]和物理问题的自身特点,按照物理问题构成要素的发散倾向,可以粗略地把物理开放性问题分为以下四类.

(一)条件开放

条件开放性问题是同一知识点以不同问题呈现,要求学生针对问题辨析概念规律.

【2017年4月加试题】(1)为完成“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的实验,必须要选用的是__________(多选).

A.有闭合铁芯的原副线圈

B.无铁芯的原副线圈

C.交流电源

D.直流电源

E.多用电表(交流电压挡)

F.多用电表(交流电流挡)

用匝数na=60匝和nb=120匝的变压器,实验测量数据如表1.

表1

根据测量数据可判断连接电源的线圈是_______(填na或nb).

【点评】理想状态下,变压器电压比等于匝数比,而在“探究变压器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的关系”学生实验中,表格数据表明,电压比不等于匝数比(实际操作中有铁损、铜损、磁损),以此条件判断正确答案。分析理想变压器条件判断类问题,有助学生脱离固定逻辑思维的束缚,理解规律概念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策略开放

策略开放性问题是指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化,针对同一个问题可以采取多种解题方式.

【2015年10月加试题】如图1(a)所示,质量m=3.0×10-3kg的形金属细框竖直放置在两水银槽中?形框的水平细杆CD长l=0.20 m,处于磁感应强度大小B1=1.0 T、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有一匝数n=300匝、面积S=0.01 m2的线圈通过开关K与两水银槽相连.线圈处于与线圈平面垂直的、沿竖直方向的匀强磁场中,其磁感应强度B2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1(b)所示.(1)略;(2)略;(3)t=0.22 s时闭合开关K,若安培力远大于重力,细框跳起的最大高度h=0.20 m,求通过细杆CD的电荷量.

图1

【点评】求解电磁感应中电荷量问题的方法有:牛顿运动定律(F=ma=m)、动量定理(FΔt=mv-0),掌握多样化的解决手段,以开阔学生思维,促进思维的升级,激起多种联想,提高应变能力,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奠定基础.

(三)情境开放

情境开放问题是背景丰富的、与生活科技紧密联系原始物理问题,要求学生利用抽象建立模型解决问题.

【2017年11月选考题11题】如图2所示,照片中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图中双向四车道的总宽度约为15m,假设汽车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0.7倍,则运动的汽车( )

A.所受的合力可能为零

B.只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作用

C.最大速度不能超过25m/s

D.所需的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图2

【点评】本题源于生活实际,数据也是实际问题中真实数据,对这类问题的解决,学会排除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依据生活经验,采用近似手段,提炼相关数据(转弯半径约90m左右),从学科角度(向心力公式)将其建模解决.

(四)综合开放

综合开放指其条件、解决策略与结果(至少有两项)都要求学生在情境中自行设计或寻找,或者问题本身要自己发现并提出.

【2018年11月加试题】小明受回旋加速器的启发,设计了如图3(a)所示的“回旋变速装置”.相距为d的平行金属栅极板M、N,板M位于x轴上,板N在它的正下方.两板间加上图3(b)所示的幅值为U0的交变电压,周期T0=板M上方和板N下方有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方向相反的匀强磁场.粒子探测器位于y轴处,仅能探测到垂直射入的带电粒子.有一沿x轴可移动、粒子出射初动能可调节的粒子发射源,沿y轴正方向射出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t=0时刻,发射源在(x,0)位置发射一带电粒子.忽略粒子的重力和其他阻力,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不计.(1)略;(2)若粒子两次进出电场区域后被探测到,求粒子发射源的位置x与被探测到的位置y之间的关系.

图3

【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条件一两次射入电场均能减速穿过__条件二________第二次进电场速度减为零____条件三___第一次进电场速度即减为零_

①第一次进电场速度即减为零;②第二次进电场速度减为零;③两次射入电场均能减速穿过;基于此条件下确定解决策略,画轨迹(图4),运用动能定理及运动学公式,求解几何关系,体现多角度、多层面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图4

【总结】从选考真题的结构形式分析,在新高考背景下,开展开放式问题教学,能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在设计开放性物理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与封闭性问题相结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努力提升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提升学习质量与效率.

二、物理问题开放式教学的策略研究

在备课过程中转化和收集信息,界定问题,设置开放问题的情境,预设各种解答的途径实现认知结构的重建.

(一)挖掘问题条件,实现结论多样化

例1一个物体,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区别静止)状态,如图5所示.现撤去一个力(比如F3),物体将怎样运动?

图5

【意图】分析运动形式与初速度有关,设计本题意图是引导学生从问题的条件出发,辩证分析初速度与合力方向的关系,得出结论,同时可以设计追问学生合成问题、动态平衡问题、做功问题,速度问题,能量问题等.设计条件类开放问题时,有以下策略.

策略一:挖掘初始条件,实现解题多样化,如例1.

策略二:改变边界条件,明晰解题范围的边缘.比如物理规律适用条件(比如经典力学规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只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物理量的取值边界(如刹车类问题时间的有限性问题)、物理过程的边界(如从一个过程转变为另一个过程的转折点)、几何约束边界(如轨道的长度)、场边界(如电场、磁场、重力场的边界)以及其他一些时空边界等.

策略三:创设临界条件,界定解题的方向,当物体由一种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状态时,可能存在一个过渡的转折点,这时物体所处的状态通常称为临界状态,设置常用“恰好”、“最大”、“至少”、“不相撞”、“不脱离”等词语对开放问题明确的暗示,发掘其内含规律,找出临界条件.

(二)挖掘问题情境,实现策略多样化

例2在“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

(1)用伏安法测量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所提供的器材有:

A.电流表A1(0~0.6A);

B.电流表A2(0~3A);

C.电压表V1(0~3V);

D.电压表V2(0~15V);

E.滑动变阻器R1(10Ω、2A);

F.滑动变阻器R2(1750Ω、0.3A);

G.电键、导线.

电流表应选用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变阻器应选用____.

(2)将图6中的器材连成实验线路,根据连成的实验线路,在闭合电键前,变阻器滑片应移到 端.

图6

(3)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几组数据如表2所示,然后作图线求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的坐标系是他所作的,试问他为什么纵坐标“U”的原点不从零开始?表中所列的五组数据中有差错的是第______组.

表2

图7

(4)试根据上述同学测得的数据,在图7坐标系中作出实验图线,并由图线求得电池的电动势为___V,内电阻为____Ω.

(5)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电路有两种不同接法,如图8所示,由于电表内阻的影响会造成一定的系统误差,则下列有关误差的分析正确的是( )

图8

A.甲电路的误差是由安培表内阻造成的,所测电动势小于真实值,所测内电阻小于真实值

B.甲电路的误差是由伏特表内阻造成的,所测电动势小于真实值,所测内电阻小于真实值

C.乙电路的误差是由伏特表内阻造成的,所测电动势小于真实值,所测内电阻大于真实值

D.乙电路的误差是由安培表内阻造成的,所测电动势小于真实值,所测内电阻大于真实值

(6)若电压表V被损坏了,除了原器材外,现实验室还有:

H.电流表G1(量程100μA,内阻100Ω)

I.电流表G2(量程1mA,内阻约100Ω)

J.电阻箱R1(0~99.99Ω)

K.电阻箱R2(0~99999.9Ω)

如何设计电路?损坏的不是电压表V而是电流表A呢?

(7)若电流表被损坏了,除了原器材外,现实验室还有:

L.电压表V1(理想电表,量程2 V)

M.电压表V2(理想电表,量程3 V)

N.定值电阻R0(阻值10 Ω)

O.滑动变阻器R(0~100Ω)

如何设计电路?由该设计电路得出数据绘制如图9,请依据图线求得该电源的电动势E=____V,内阻r=____Ω(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图9

(8)电源内阻只有约0.1Ω,在原有器材不变情况下,再提供定值电阻R0=2Ω和R2=20Ω,请选择合适仪器设计电路图测E、r.

【意图】设计本题意图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熟练掌握测电动势及内阻的方法,通过整合同一实验不同方法(伏安法、伏阻法、伏伏法、安安法、安阻法等)来判断不同类型,通过不同的问题情境设计来呈现开放问题,比如仪器选择、图表分析、误差分析、实验方法设计等,设计情境与方法开放问题时,有以下策略.

策略一:以原始情境切入,呈现各种开放层次,从学生的直接经验中寻找情境、挖掘新闻报道、科普书籍、视频资料中富含物理知识的问题,将日常生产生活用具中的物理知识提取,从物理实验中选取,向学生呈现出科学现象真实与鲜活的一面,使学生大脑充分开放,有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如2017年11月选考题11题.

策略二:以常规模型变新意,涵盖各种建模方法。模型叠加、整合思维,实现情境的升华,利用数、形、关键词、对象、过程的描述呈现复杂过程,如2016年浙江选考卷的“电动机转动角速度ω与弹簧伸长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问题”,较好地体现了转动切割模型、物体平衡及等效电路原理的整合应用,学生逐步思考、图示表达、运用数学知识突破物理难点;传承经典、创新模型,实现情境的变化,利用隐蔽化、模糊化的情境,如2018年浙江选考卷的“猴子在滑行过程中重力势能最小值问题”,较好地把晾衣竿模型嫁接到猴子运动问题,从静到动,学生借助信息属性上的相似性进行类比迁移,建立平衡模型,突破难点.

策略三:以变式训练为载体,渗透各种形式规律。借助情境的多变化,从多途径呈现知识规律,考察思维全面性,比如一题多变,从多方面呈现模型差异,实现情境思维多向性;比如一题多解,从多角度寻求问题解决,实现情境思维发散性.

从问题呈现方式、信息挖掘方面中研究浙江选考物理试题,把握题型特点,抓住问题解决的重点。通过对开放式问题的教学的实践,根据不同情境,挖掘不同条件,利用不同策略,让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物理开放问题在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上的巨大教育价值,同时物理开放问题教学也存在问题,诸如物理开放问题教学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需要教师有更为开阔、更为精深的知识面,在观念上注重民主、开放,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正确处理开放问题与课程的关系等,这些都有待后续做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电动势内阻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果蔬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探究
留言板
处处留心皆物理
“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复习课之八问
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
电动势概念辨析
运用等效电源巧解题
电磁感应现象中“感生”和“动生”同时存在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