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上花列传》看晚清时期上海女性首饰

2019-11-05 05:29冒绮
服装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头饰莲蓬翡翠

冒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服装学院,上海 201620)

晚清时期,在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们要想融入这个城市共同体中,需要通过服饰搭配的变化来确证自己,这是上海都市文化现代性的表现,由此也使女性首饰文化逐渐发展起来。

《海上花列传》(以下文中简称《列传》)是中国清末狭邪小说,作者韩邦庆。这部长篇小说主要写清末上海十里洋场妓院生活,胡适在给《列传》写序时称:“《海上花》是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1]鲁迅评价此书为:“记载如实,绝少夸张。”[2]张爱玲将此书译为白话文,翻译成《海上花开》《海上花落》两本书。晚清时期,名妓是上海的时尚先锋,诸葛铠在《文明的轮回》中说道:“妇女衣服,好时髦者,每追踪于上海,亦不问其式样大半出于妓女之新花色也。”[3]所以名妓们穿戴的首饰款式和使用首饰的相关信息引领着晚清时期上海女性首饰潮流。文中对《列传》中的女性首饰进行描写,从首饰信息梳理、首饰款式提炼、首饰相关信息分析3方面着手,运用相关文献、图像、历史人物访谈等资料,对晚清时期上海女性首饰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晚清上海社会史和观念史的变化,对传承海派首饰设计、创新创造时尚生活方式具有积极意义。

1 《海上花列传》女性首饰信息梳理

张爱玲在《色,戒》中说道:“首饰向来是太太们的弱点。”[4]对于比常人物质生活要求更高的晚清上海名妓而言,则对首饰更加着迷。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影楼里上海高级名妓佩戴的首饰如图1所示[5]。图1中,上海高级名妓的两侧发髻上佩戴着发饰,发饰与耳坠的款式、材质相配套,使发饰和耳坠融为一体,衬托着名妓的两颊,显得五官更加小巧精致。

图1 19世纪70—80年代上海高级名妓佩戴的首饰 Fig.1 Shanghai top prostitute′ jewelry in the 1870s to 1880s

文中通过《列传》中描摹名妓世界的文字,鉴赏书中经名妓们率先走入公共视野的首饰。表1为《列传》中出现的首饰名称和与首饰相关的信息汇总。首饰按照人体构成法则进行分类,分为头饰、耳饰、臂饰、指饰与其他。

表1 《海上花列传》女性首饰信息汇总

Tab.1 Women's jewelry information inTheSing-SongGirlsofShanghai

首饰信息分类首饰描写首饰类型头饰银丝蝴蝶、翡翠双莲蓬、银簪、骨簪押发珠花同珠嵌条、帽正、包头珠水仙花、簪花凤冠、鬏髻、髻耳饰耳环臂饰时辰表的手镯金钏臂、洋铜钏臂、翡翠钏臂、金镶玳瑁钏臂、乌金钏臂指饰嵌名字戒指、“双喜双寿”花样戒指其他羊脂玉佩首饰购买渠道景星银楼、龙瑞里、虹口银楼、城隍庙茶会首饰盒名称拜匣、妆奁首饰的别称头面、钗环簪珥、翡翠头面、簪珥钏环、钗钏

《列传》中提及较频繁的首饰有头饰、臂饰和指饰,其中头饰提及最多的为“押发”和“翡翠双莲蓬”;臂饰提及最多的为“钏臂”;指饰中的“双喜双寿花样戒指”和“嵌名字戒指”提及较频繁。

2 《海上花列传》女性首饰款式提炼

尽管晚清上海女装以追新逐异为时髦,但上衣下裙或上袄下裤的传统形式仍为主流,女性身体基本包裹在服装中,只露出头部和手部,《列传》中关于女性首饰的描写同样集中在头部和手部。另外,晚清上海女装上衣一般为高领,甚至有些领子高度遮住脸颊,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佩戴项饰的必要,因此在《列传》中也没有关于项饰的描写。所以,首饰离不开人物整体造型搭配,首饰和服装两者密不可分。文中对提炼出的9种首饰款式分别进行分析。

2.1 银丝蝴蝶、翡翠双莲蓬

《列传》第二十四回:“见小红垂头哆口,斜倚窗栏,手中还执那一对翡翠双莲蓬,将指甲掐着细细分数莲子颗粒。”[6]从细节描写看出,翡翠双莲蓬的莲子颗粒突出,甚至镶嵌在莲蓬里的莲子是可以灵活转动的,因此这支翡翠双莲蓬发簪应是把翡翠雕刻成比较写实的莲蓬造型,采用“象生” (即仿生)的手法。簪钗纹样仿效草虫花鸟之形,原是两宋以来的传统做法,清代簪钗更以“象生”为多,蝴蝶、蜻蜓是最常见的造型[7],《列传》中的“银丝蝴蝶簪钗”也是“象生”的发簪。

2.2 押发

《列传》第三十三回:“善卿已自回来,只买了钏臂、押发两样,价洋400余元,其余货色不合,缓日续办……”[6]小说《歇浦潮》中也提到:“……金钏臂……金押发……”[8]说明押发为晚清民国时期常见的发髻用簪,通常横贯于发髻,露出两端用以固定髻心,两头造型如梭,呈尖椭圆形,中腰细窄,常以錾刻或镂空的方法装饰纹样,以金银制品为多。图2为金押发扁簪[9]。图2中,簪体侧面呈数字“3”形弯曲状,簪体正面两侧錾刻有花草纹样。

图2 金押发扁簪 Fig.2 Golden hair ornament

2.3 珠花同珠嵌条、帽正、包头珠

百年时装公司“鸿翔”第二代传人金泰钧先生和他太太是上海民国时期服装界著名人物,其口述内容参考价值较高。他们说:“包头珠是老上海妇女包头巾上用作装饰的珠子。”扬之水《物色:金瓶梅读“物”记》中提到的“紫销金箍儿”即为头箍,是用作裹额的一道绢帛,裹额当中点缀的珠子造型多变,有叠胜、佛像、花朵等[10]。《列传》第十五回,实夫道:“耐看俚帽子浪一粒包头珠有几花大,要500块洋钱哚!”[6]此处描写的包头珠是镶嵌在帽子上的,故推测包头珠为女性佩戴的帽子或抹额中间镶嵌的珠子。另外此包头珠价值500块洋钱,在当时什么材质的包头珠可值500块洋钱有待考证。

《列传》第四十二回,玉甫道:“俚几对珠花同珠嵌条,才勿对,单喜欢帽子浪一粒大珠子,原拿得来做仔帽正末哉。”[6]意思为:“她对几只珠花同珠嵌条都不满意,就喜欢帽子上一粒大珠子,还是拿它来做帽正好了。”帽正是帽子上的装饰物,俗称一块玉,帽正和包头珠应都是镶嵌在帽子和抹额上的珠宝。此处提及的“珠花同珠嵌条”也是一种头饰,也许和珠花头饰款式相近,因为美国学者叶凯蒂说:“从前象征着苏州名妓的编花发簪也被最新鲜的珠花头饰代替,尽管珍珠来自广东,但这个装饰品很好地代表了上海这座城市作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精神气质。”[5]

2.4 水仙花、簪花

虽然簪花不是金银、宝玉石材质的首饰,但它是中国妇女常佩戴的头饰。在名画和文学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簪花”的出现,如熟知的《簪花仕女图》,再如《金瓶梅》第十回,绣春来见:“一个小女儿……椭圆拿着两个盒儿……椭圆说:‘俺娘使我送这盒儿点心并花儿。’揭开盒儿看,一盒是朝廷上用的果馅椒盐金饼,一盒是新鲜摘下来鲜玉簪花儿。”[11]到了晚清,上海女性也同样会佩戴簪花,簪花可以是鲜花,还可以是人造花(绢花、罗花、珠花等)。妇女不仅在节日戴簪花,日常也会戴,不同的节日簪不同的花,不同季节也簪不同时令的花朵。

2.5 凤冠

《列传》第四十三回:“只见客堂中灵前桌上,已供起一座白绫位套,两旁一对茶几八字分排,上设金漆长盘,一盘凤冠霞帔,一盘金珠首饰。”[6]凤冠霞帔是在李漱芳灵前茶几上摆放的服饰,另外还有一盘金银首饰,可见首饰作为女性身份的象征,不仅是女性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也是女性葬礼上非常重要的供奉品。凤冠因装饰有万鸟之王凤凰而得名,是华夏族女子最高品级的头饰,因此最初只有皇后和公主才能佩戴。

2.6 耳环

《列传》多处提及耳环这种耳饰。金泰钧的太太说:“我年轻时喜欢佩戴款式小巧的耳钉,特别是那种有颜色的珍珠。条件好的女性用小的耳环,耳环越小越稀奇。”李渔在《闲情偶寄》卷三《声容部》“首饰”条也说道:“饰耳之环,愈小愈佳,或珠一粒,或金银一点,此家常佩戴之物,俗名丁香,肖其形也。”[7]由此证实了晚清时期耳环越小越稀奇,耳环上所装饰之物以珍珠、金银较为普遍。

2.7 时辰表的手镯

《列传》第六回,雪香在马车上褪下时辰表的手镯来给小姐妹看,仲英道:“也不过是好看生活,到底无啥趣势。”[6]自1843年上海开埠后,随着进出口贸易扩大,一些西方的工艺美术品流传到上海,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绒绣、磨钻、洋镶首饰等[12]。晚清上海开始出现洋镶首饰,即采用国外传统工艺制作的首饰,如将时辰表与手镯进行合并设计,既有装饰效果又有实用价值,极具创新性。

2.8 金镶玳瑁钏臂、乌金钏臂

钏臂指戴在手臂或者手腕上的镯子。《列传》提及的钏臂材质有:金、洋铜、翡翠、金镶玳瑁、乌金等,其中金、洋铜、翡翠是常见的钏臂材质。清代手镯有一种流行做法是包镶,金镶玳瑁就是采用包镶的制作工艺,此外还有金镶迦南、金镶藤等。在《清宫后妃首饰图典》中也有一件金镶玳瑁手镯,具体如图3所示[13]。由此可知,金镶玳瑁在晚清首饰材料中较为常见。《列传》五十六回:“手腕上一副乌金钏臂从东洋赛珍会上购来,价值千金。”[6]乌金应是一种合金,书中所提价值千金的乌金钏臂,其具体为哪种合金材质有待考证。

图3 金镶玳瑁手镯Fig.3 Golden and hawksbill bracelet

2.9 “双喜双寿”花样戒指、嵌名字戒指

晚清上海戒指流行刻字款式,《列传》第十二回:“惟有一对戒指,一只要‘双喜双寿’花样,这也有现成的,一只要方空中嵌上‘蕙贞张氏’四字,须是定打,约期来取。”[6]由此可知,有现成的商品可以直接购买,嵌名字的戒指则需要定做,相当于现在的定制款戒指。

3 《海上花列传》首饰相关信息分析

3.1 首饰购买渠道

《列传》中提及的银楼有景星银楼和虹口银楼,另外在城隍庙茶会上也可购买首饰。晚清首饰文化虽然从女性发端,但男性会作为隐性影响因素对女性进行评价,导致女性受到男性趋同目光和社会期待的影响,由此女性的自我时尚潮流意识开始滋生。如《列传》中很多首饰是男性赠送给名妓们的,名妓们穿戴何种首饰取决于男性的购买决策。《列传》第二十三回,莲生向蕙贞道:“耐要买翡翠物事,教洪老爷到城隍庙茶会浪去买,便宜点。”[6]《列传》第二十二回关于对翡翠双莲蓬头饰的描写中,吴雪香艴然道:“也无啥!我一对40块洋钱哚呀,阿是也无啥!……买是客人去买得来个,来里城隍庙茶会浪。俚哚才说勿贵,珠宝店里陆里肯嗄!”[6]意思是:“翡翠双莲蓬是在城隍庙茶会上买的,如果在珠宝店40块钱是买不到的。”人们评价翡翠的优劣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翡翠呈现绿色的深浅程度,名妓们认为翡翠越绿代表这块翡翠越好。

3.2 髻与鬏髻

3.3 羊脂玉佩

《列传》第四十二回:“再有一块羊脂玉佩,俚一径挂来哚钮子浪,故末让俚带仔去。”[6]意思是:“羊脂玉佩她一直挂在钮子上,那就让她带了去。”晚清时期玉佩的佩戴方式是可以挂在衣服的纽扣上。

3.4 拜匣和妆奁

《列传》第七回:“黄二姐带领管家高升跟进来,高升呈上拜匣。子富另将一串小钥匙开了拜匣,取出一对十两重的金钏臂来。”[6]明清时期拜匣用途广泛,最常见的是盛放拜帖或请帖,主人出门访客时由跟随的佣人手持,《列传》中描写的也是由随从者手持。另外拜匣也可以用来盛放首饰。妆奁是梳妆镜匣,是古代女子晨昏梳妆相伴之物,妆奁一般放置梳篦、镜、胭脂、香粉等女子化妆用品,因此又有香奁的雅名。古代女子出嫁,在嫁妆里父母会为女儿置办妆奁,是女子出嫁的必备嫁妆。

3.5 首饰的别称

《列传》关于首饰的别称有:头面、翡翠头面、钗环簪珥、簪珥钏环、钗钏,其中提及比较多的是头面。孙机先生在《古舆服论丛》书中写道:“头面的内涵略近首饰。”[14]所以头面除了指头饰外,也包括钏臂、押发等首饰。其他名称如钗钏、钗环簪珥、簪珥钏环等,都是泛指妇人的饰物。

4 结语

首饰是女性凭借外物界定自己社会存在的方式,她们借用首饰把自身放在不同社会阶层中,通过首饰的变化间接参与晚清时期的社会运动。女性使用首饰是自我身份和自我存在的确认,也是对自我观念的一种表达。

影响晚清时期女性首饰使用的因素有服饰搭配、男性目光以及上海都市文化的现代性等。晚清时期首饰作为女性身份的象征,不仅是出嫁时必不可少的嫁妆,也可作为赎身时的筹码,在葬礼上还是女性非常重要的随葬品。晚清名妓们佩戴的首饰分为本帮和洋镶首饰,《列传》中出现的首饰以本帮首饰为主,如银丝蝴蝶簪、押发、金钏臂。这些本帮首饰为手工打造,首饰材质以金银和玉石为主,较少用到仿真材质;洋镶首饰在晚清也开始出现,如时辰表手镯。

猜你喜欢
头饰莲蓬翡翠
改革开放以来苗族头饰研究的学术史梳理与回顾
翡翠湖
小莲蓬
一只翡翠手镯
炫彩头饰
出淤泥而不染——莲蓬与莲藕
卧剥莲蓬听秋声
采摘莲蓬
不一样的朦胧美——翡翠雪花棉
头饰类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