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创造教学初探

2019-11-05 05:32袁欣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儿童

摘要:创造教学是根据“创造心理学”的原理,通过科学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教学。小学儿童天真,纯朴,不受旧事物,旧观念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地想象、创造,因此,儿童期正是培养创造能力的良机。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教学;儿童

引言:

实践经验证明:小学美术课开展创造教学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下面谈谈我对小学美术课开展创造教学的一点粗浅体会。

一、挖掘“求异”素材

加强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教学的核心。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思维过程有两种类型一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性思维。聚合性思维(又叫幅合思维、求同思维)就是利用全部已知信息作出一个答案。而发散性思维是从某一点出发,进行放射性联想,追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取得问题的多个答案。是种不依常规,不受现成知识局限,不受传统方式束缚,寻求变异的思维方法。美术课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是培养和提高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创造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 从概括形象引导发散思维。概括形象是具体形象高度集中概括的图象。引导李生以概括形象为发散点,联想到具体形象,这是形象思维的心理过程,同时是创造形象的造教学里,通过学生的事物,旧创造,良机,实教学是必对小学美 教学的核量有两种类聚合性思就是利用全收性思维是追求解决的多种方法,衣常规,不缚,寻求性思维训有效途径。国练,培养以此尝试: 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形象,这造形象的 要基础。 教学中出示概括形象,让学生辨认,它象什么?又象什么? --发学生由一物象联想到一串有共同特征的物象,使概括形象具体化,形象化。如出示一个三角形,同学生,它象什么?学生沿着“象什么”这条线索去展开想象,得出很多答案:象三角板、象红领巾、象小队旗,象松树、象切块的西...学生思维发散愈广阔、愈充分,创造出来的形象就愈多愈丰富。用概括图象来指导学生描绘简单物体,是一种易出成效的教学,很适应低年级平面物体教学。

2、 从具体形象引导发散思维。 具体形象有自己的属性,以及和其它事物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形象去联想其它形象,既加深了儿童对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同时丰富绘画内容。教学时,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面且符合儿童绘画心理特征的具体形象为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把思维扩散到四面八方。

3、多渠道培養 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是:“同中求异”,因此又叫“求异思维”。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示范讲例和家庭作业。通过“一题多画”、“一题多变”、“一画多想"、“_画多说”等形式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丰富想象求异,敢于大胆幻想求异,善于从联想中求异,从敏锐的观察中求异,从而提高创造能力。 求异思维训练并没有现成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摸索教材的内在联系,挖掘“临摹”、“写生”、“图案装饰”、“手工劳作”等类教材潜在的求异因素。同时,教学设计也应围绕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只有这样,才能把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切实贯彻到每一节课中。

二、创设绘画情景指 导儿童画创作

儿童画创作是儿童运用掌握的知识技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儿童对所表现的内容感受程度的深浅,是创作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时,要创设情景,让儿童置身面境,倾泻情感,融感情于绘画内容之中,从而提高作品质量,提高创作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境可以采取以F方式:

1、用生动、 形象的语言描述故事,设置情景。 诱导学生置身于创作的故事情景之中,再让学生作画,则一幅幅生动有趣天真稚拙的画面跃然纸上,逗人喜爱,显露出小朋友的创造智慧和创造才能。这样的课,学生既能听讲故事,又能自由作画。

2、 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入情景。 创作画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创作主题,设计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支持学生大胆发表见解,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解答问题,从而进入绘画情景,深化绘画主题。如:命题画“我们爱老师”一课, 通过“老师为什么可爱?”的讨论,儿童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进入描绘的具体情景。因此,“我们爱老师”就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一幅画之有物、画之有情,画之有理的作品。

3、以学过的课文为绘画题材,展开想象,创设情景。 文字语言与绘画语言虽然表达形式不同,但思维形式却是一致的,两者相辅而行,相得益彰。利用教过的课文作为绘画创作题材,更便于学生开拓思路,展开想象。如把第三册“猴子捞月亮”- -课中“月亮掉在井里啦!”改为“月亮掉在河里啦!”先让学生轻声朗读课文前半部分,体会猴子发现月亮掉在河里的焦急心情。然后让学生充分想象猴子如何捞月亮的场面,从而进入创作情景。无视他们画出各不相同的捞月亮,学生一旦进入会画情景,其发散思维十分活跃当学生初稿画完后,教师不要急于技巧方面的辅导,而应继续帮助学生从画面的构思和用掌握的知识技主题的开拓方面考虑。比如问一问:“天上还可以画什么?” “地上漏画了什么?”再进行一番艺术想象的发散性思维儿童思维得以充分发散,伴随而来的一些“画蛇添足”的泛画现象也是常有的事,这时应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东西与主题有关吗?如果无关的,快把多余的擦掉。”这是引导学生进行艺术的幅合思维。一幅成功的儿童画作品诞生,往往需要思维从发散到幅合的多次反复。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画创作时,要根据这一-心理特征,循循善诱。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有的教师创造教学的意识性不强,囿于自身心理“思维定势”的倾向性,教学时,“独霸” 讲台,置学生于不顾,一遍又一遍地范画讲解,一个例又一个例地列举,生怕学生想不到,画不来。其实,如此“负责任”的教学,反而使学生的思维束缚于单线条、单方向的模式,限制和压抑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学的出路就在于变更这种现状。

结语:

在美术教学过去呆滞的、程式化的教学环境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去大胆的想象,放飞自我的拓展思维、提升自己的创造能力。让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学习了美术技法,但灵活运用了美术的创造性思维,这个灵魂事物。指导我们今后对社会的认识和各科知识运用联系。

作者简介:

袁欣(1982-)男,汉族,籍贯,天津人,学历本科,职称:助理讲师,工作单位: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儿童
因为喜欢儿童 所以儿童喜欢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留守儿童
让人无法理解的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