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始史料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研究综述

2019-11-05 10:24赵倩
鸭绿江·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新课标核心素养

赵倩

摘要:新课标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其中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而史料的选择又是历史解释形成的前提。在理清原始史料和历史解释概念基础上,了解目前教育界对在原始史料基础上提高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并思考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敏锐的历史思维和宽泛的历史视野,做出科学、严谨的历史解释,进而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新课标;核心素养;历史解释

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建构主义学者皮亚杰等人也提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国内外教育学者都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力图打破传统的记忆与再现知识,转变为强调理解与分析知识、整合与转化知识、运用与创新知识的深度学习。在文本结构上,新增了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阐述,其中,历史解释体现了历史学的阐述学属性,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新课标就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内涵与价值、培养目标、素养水平划分等多个方面进行说明,重点强调历史解释素养是体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三个素养的内在意识与外显行为的综合素养。同时,新课标明确提出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学生要达到的高度:学生能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以及正确历史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全面、客观地论述历史与现实问题。可见史料的选择是历史解释形成的前提,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提供可直接作为透视问题的原始史料,这对于学生历史解释说素养的培养大有裨益。

一、概念界定

探究在史料基础上提高历史解释素养的策略,必须要厘定相关概念。首先要理清原始史料的概念,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如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其它实物以及原作者亲自搜集资料并考证后写成的史书等,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

关于历史解释的概念,无论是一线的教师还是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但始终没有统一的答案。教育学者宋羿竺认为:历史解释是指在明确历史史实和历史史料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理论及方法进行逻辑推理,从而对历史事物、现象和人物进行全面分析及客观评价。学者冯一下则将历史解释理解为:人们解析和阐释过往事物的历史思维活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这样定义:“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判断的态度、能力与方法。”纵观学者的观点,都强调对历史事物的分析与评价,那么评价的依据便是史料。因此,笔者认为,历史解释是指在理解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的能力。

二、研究现状

对于利用史料提升历史解释能力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哲学家狄尔泰及20世纪初期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的有关思想的思考。1942年美国科学哲学家亨普尔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一般规律在历史中的作用》一文,就历史解释及其模式阐释了自己的观点,由此引发就该理论近30年的争论。近年来,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把培养21世纪国民核心素养作为影响和决定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在历史学科中积极探史料教学的模式,但侧重以原始史料为载体探究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历史解释的国内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近几年的相关研究论述可谓层出不穷,主要涉及到历史解释的内涵研究、有关历史解释落实的课例研究等。在“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文献主题”为检索项,以“高中历史;原始史料;历史解释”为检索词,采取“精确匹配”方式进行检索,时间跨度从2006~2019,共检索到相关文献90篇,其中2019年2篇,2018年40篇,2017年35篇,自2017年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丰。如宋羿竺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史料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一文,与本课题颇有相似之处,都是从史料出发,探究培养历史解释能力培养方法,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但对史料的原始与非原始性缺乏甄别与选择。又如朱可的《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虽然从课程高度、学生活度、思维深度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策略,缺乏史料教学与历史解释能力关系的研究。再如罗太霞《关于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思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仅以某一课为例探讨落实与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方法,未形成基于原始史料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的系统的策略。

由此可知,我国教育界对利用原始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给予更多重视,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还未能给出明确答案,仍需进一步探索。

三、策略探索

在史料基础上提高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策略需研课标,探学情,巧设计。根据课标要求,并结合教材单元内容,教师搜集相关的原始史料,选取的文献类原始史料要精炼,注意选材的真实性与现实性,切忌断章取义。然后,根据原始史料内容设计问题,问题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要实现“四个能”:能理解、能思考、能讨论、能回答。由此形成“一周一阅读”计划,充分激发和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探讨研究途径,甄别原始史料方法等,最终形成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目前笔者带领学生研究的小课题有《唐代的妆容与审美探析》,《中途岛海战美日双方的战术研究》,《电视剧< 抗日奇侠>》与历史上真实的1940探究》,《王室联姻——西欧中世纪的外交特色——以英国都铎王朝为例》等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在历史解释素养方面的闪光点,同时也要发现学生在历史解释上表现出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只以教知识为目标,而应结合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深入挖掘教材与课外资源,打破传统历史课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创新学习历史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形成敏锐的历史思维和宽泛的历史视野,做出科学、严谨的历史解释,进而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历史教学》,2017年第09期。

2、马秀谊:《基于普通高中历史學科核心素养的考试研究》,《历史教学》, 2017年第05期。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4、〔美〕吉尔伯特·萨克斯、詹姆斯·W.牛顿著,王昌海等译:《教育和心理的测量与评价原理》,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年。

5、冯一下:《试论历史解释——历史解释与历史教学专题研究之一》,《中学历史参考》,2017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新课标核心素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从未知到已知: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