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让课堂更精彩
——听《认识小数》一课有感

2019-11-06 10:22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小学时代 2019年7期
关键词:数轴整数零点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曲 晶

提到预习,我们的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和语文这类语言性学科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对任何学科而言,预习都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轻松学习知识的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前段时间在小组活动中听了一节苏教版三(下)《认识小数》的课,对其中的几个片段处理颇为欣赏,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收获。

【前奏】

双休日的预习作业:

1.认真阅读书本第100—108页小数单元,思考以下问题:

(1)本单元讲了些什么内容?

(2)通过阅读书本,你学会了其中的哪些内容?你是怎样学会的?

(3)通过学习你认为什么是小数?

(4)在学习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以前学过的知识?

(5)除了书本上的内容,你还想到了些什么?

2.在认真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试着做做书本上这个单元中你能做的练习题。

3.把你学习本单元的过程和你遇到的困难写成一篇数学预习日记。

三年级下册安排了认识小数这一单元,主要是认识一位小数,从生活经验入手,知道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的分数。对三年级的学生而言,小数是一个新的数字形式,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大部分孩子对它都有一定的认识,很容易就能明白8角是8∕10元,也可以写成0.8元。因此仅仅满足于完成书本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这里安排预习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的自学完成对小数“形态上”的初步认识,了解一些基本的读写规则,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产生困惑和疑问,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片段】

教材被完全摈弃,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一下我们所认识的“数”—整数、分数,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一种新的数—小数。接着教师让学生列举几个小数,并且介绍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带着小数是不是一种很“小”的数的问题开始对小数进行研究。

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小数?

生:商品的价格、体检表上、对账单上……

教师把学生所说的商品价格适当板书,并写上单位名称“元”,板书的价格有不满1元的,有超过1元的。

紧接着教师提出:如果给你1元钱,你能买到多少钱的物品?为什么?

生1:我选0.3元,因为0.3元是3角,不到1元。

生2:我能买0.5元的,因为0.5元是5角,1元是10角,所以能买。

……

生6:我还能买1元的商品,虽然黑板上没有,但买1元的不多不少正好。

发现:1元钱,最多可选择1元的商品或是零点几元的商品。

师:整数部分是0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不到1元,只有几角。

师依次让学生说一说板书中的零点几元是几角,并适当板书。

师:0.3元=3角,3角用分数怎么表示呢?

生:3∕10元,因为1元=10角,也就是把1元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10元,其中的3份就是3∕10元。

把零点几元都转化成十分之几的分数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写成零点几的小数。

师补充:分数是平均分之后得到的,可以比较随意地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几分之一,其中的几份就是几分之几。现在我们认识的小数也可以认为是平均分之后得到的,但只能平均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十分之几的分数来表示,也可以用零点几的小数来表示。所以说小数和分数是一对好朋友。

【一道习题】

师:观察数轴,为什么0右边第一个点上填0.1?

生:因为在0和1之间被平均分成了10份,一个格子表示其中的1份,就是0.1。

师:1右边第二个点上为什么填1.2?

生:因为在1和2之间又被平均分成了10份,两个格子就是取了其中的2份,又超过了1,所以是1.2。

剩余部分让学生独立填写后交流填写方法。

教师再次指没有方框的点,让学生回答具体数字。

师生一起数:0、0.1、0.2、0.3……0.9、1……1.9、2……2.9、3。

并追问:小数是一种很“小”的数吗?你认为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生1:不是,整数部分是0时,它比1小,可整数部分超过1以后,它也会比一些整数大。

生2:我发现小数是把整数又分了分得到的。

师:能说得更具体一些吗?

生2:你看0和1之间空下来的地方又被平均分成了10份,1和2空下来的地方也被平均分成10份,2和3空下来的地方也平均分成了10份。

生3:我知道了,小数是两个整数之间的数。

由以上案例获得的启示:

的确,在小学阶段对于数学课要不要预习,我们一线的老师也各有各的观点。以上案例中,教师选取《小数》这一单元进行预习还是很合适的,特别是课前的预习指导很到位,这就为精彩的课堂教学拉开了序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中段数学教学中,预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1.预习打破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体现了教师更多创造性的劳动。

预习使教材成为学生自学的蓝本,教师就必须进一步对教材进行处理,站在学生发展的高度,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从学科的总体目标出发,再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更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该教师在双休日作业预习布置中有一点是十分值得注意的,在第三条中提到:把你学习本单元的过程和你遇到的困难写成一篇数学预习日记。这就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掌握更多的学情做好了充分准备,必然会令教师设计出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流程。上课伊始,教师采用谈话、互相问答的方式对于小数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方法、整数与自然数、分数的描述性定义等“陈述性知识”加以呈现,符合知识的类型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沟通整数与小数、整数与分数、小数与分数三方面的联系,明确小数的意义方面,教师做了很大胆的尝试。打破了教材所呈现的先把整数转化成高一级单位的分数,再把分数写成小数的过程,从身边的小数入手,截取学生们最熟悉的商品价钱作为研究素材,这样一开始就令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伴随着学生的汇报,教师适当板书,并要求学生用1元钱去购买如上价钱的商品,在学生的选择中明确不到一元的用零点几元来表示,再把小数转化成低一级单位的整数,沟通了小数与整数的联系,接着再把整数转化成高一级单位的分数,再探讨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就非常自然了。

2.预习缩短了学生之间的差距,使课堂交流更主动、更充分。

小数的认识是学生认数领域上的一次飞跃。应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对它并不陌生,但各人的信息处理状态不同,必然带来不同的认知效果。统一的预习要求给了大家一次认真阅读与思考的机会,保证了人人参与、人人了解,无形之中拉近了生生之间的距离。

预习使学生对教材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反思和感悟。预习后的课堂,对学生而言应该是一个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所熟悉,教师的提问给了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时间,必然令思考更深入,交流更主动、充分。在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语言是非常完善的,而且基本上能主动表达自己所呈现答案的获得思路,交流的欲望非常强烈!

3.预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探究更深入、更有效。

经过预习,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并有了困惑和疑问,使听课更具针对性,为掌握新知识做好心理方面的准备。教师在教材处理中,就可以弱化一些简单明了的知识,把主要的经历花在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深化概念、意义等方面,这样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该教师在习题处理中有多处亮点,以上选取的是一道非常基础的在数轴相应点上填数题。这道题的处理非常到位,可以说是平庸出奇!因为有了前面的预习,我们的学生或许已经会做这样的题目了,教学的落脚点就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这一形式,完成这一练习。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将这一题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处理:一是看懂数轴;二是会在对应点上填数;三是体会小数。学生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出色的表现,思维不断碰撞,认知体验不断地加深,一条小小的数轴让师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小数不“小”;小数是“又把整数分了分”;最后升华到“小数是两个整数之间的数。”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兴趣盎然,印象深刻。可以说预习使探究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学习材料便成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想的载体,他们在思维的相互碰撞中产生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观点,因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有效。

上述案例的成功,向我们再一次证明了预习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行之有效的预习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课堂充满生命和活力!

猜你喜欢
数轴整数零点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导数与函数零点的不解之缘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数轴的作用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如何学好数轴
答案
数轴上的小数
求整数解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