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引入小品活动的尝试

2019-11-06 03:45黄敏静
校园英语·上旬 2019年10期
关键词:边缘人

【摘要】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可以在课堂上運用小品活动的策略。但是小品活动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作者通过在自己课堂上的两种小品活动为例,通过对比发现问题,并通过思考提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品活动;英语兴趣;评价手段;边缘人

【作者简介】黄敏静,广州市海珠区海富小学。

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系统学习英语过程的起点。如果能把小学英语的基础打扎实,对于将来高一级的英语学习而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在,英语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情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们不难发现如今的课堂与之前相比较,变化最明显的是各种游戏以及活动常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小品活动是提高学生对英语兴趣的途径之一。

一、小品活动引入课堂的意义

把小品引入课堂首先能让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活跃、课堂形式更为多样,学生也因此对英语更感兴趣。其次,小品活动是英语能力运用的综合体现。一次成功的小品活动可以从听、说、读、写、用等五个方面去锻炼学生。小品活动是让教材变“活”的重要体现。要顺利完成一次小品表演必须经前期的构思与写稿阶段。要进行构思与写稿,就必须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新学知识,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应用,除此以外,一个小品表演需要用到的知识很有可能是他们还没有学过或者接触过的,他们为了把小品表演好,会通过各种途径去搜索这些知识。这也是一种知识的延伸手段。现在的教学要求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那表演的同学可以在口语方面得到锻炼,而观看表演的同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训练到听力。因此,把小品引入到课堂中是很有必要的。

二、课堂小品活动两例

以下两个实例是本学期在海富小学五年(1)班所进行的小品活动的情况及分析。

实例1:围绕着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起点出版的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2 Its the middle of winter》所进行的小品表演。

小品进行的背景:学习完Unit 2《Its the middle of winter》的课文。

小组表演的形式:以四人小组分单位进行小品表演。

小品进行的目的:1.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对篇幅较长的新课文进行复习巩固。

2.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找出南北半球季节差异,丰富其课外知识。

3.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小品表演前期筹备工作所反映的情况:任务布置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准备以及寻找表演用具,即使是个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也能参与到小品的筹备工作当中。但是在台词的编写方面,由于文章讲述的是南北半球的季节差异,篇幅较长,部分小组在提取问题编写对话中出现不少困难。当他们遇到不会的地方,就会询问老师。

进行小品表演时所出现的问题:学生虽然对小品表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表演的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1.忘记台词,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读台词的。2.表演的同学并不是全部都能放开,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得较为拘谨。3. 表演的同学乐在其中,台下的学生事不关己。

实例2:围绕着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起点出版的英语教材五年级下册《Unit 9 Be careful》的小品表演

表演背景:同样学完Unit 9的课文,初步学习了Be careful/Watch out/ Dont…/ You may…的句型后所进行的小品表演。

表演目的:1.检测学生对日常安全规则新句型的掌握程度。

2.巩固新学知识。

3.扩散思维,增强小组合作性。

小品表演形式:在班上以固定的四人小组为单位。

表演呈现效果:此次表演是以家居安全或者学校安全规则等等为中心,编排对话及表演

表演过程:先是小组私下表演,然后在班上展现。在全班十组学生中,有些小组以学校安全规则为中心进行对话表演。有的小组则以家居安全为主题进行表演。还有一些小组则以交通安全规则为背景进行呈现。总的来说,这次小品表演,表演者比上次表演投入,而台下观众也看得开心。

活动参与面:从本学期中期开始,在英语课堂上,我采取了四人小组竞赛法,因此全班得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这一次的活动中来。

三、活动图反思与启示

1.两次活动的反思。

实例1之反思:

这一次的小品表演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小品表演在英语教学中没有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学生还没有很熟悉如何进行小品表演的情况下,老师却放手让学生进行如此难度的活动。

(2)教师没有对小品表演进行系统的指示,指示大概地讲出表演的范围,导致学生们在准备的时候碰到了不少的问题。

(3)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手段,让一部分的学生没有真实有效地参与到活动的整个过程,成了“边缘人”。边缘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掉队,缺乏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能力或者仅仅是主观上缺兴趣,学习动机低下而不愿参与。

(4)没有让小品表演真正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没有给学生提出表演以及观看的任务要求,从而是学生为了表演而表演。因此出现了上面提到的表演的学生乐在其中,台下的学生看之无味。

实例2之反思,这次活动做得较好的方面:

(1)有效的评价手段:由于在英语课堂上时刻存在着竞争,每一组学生的上课投入度以及纪律都纳入评价的范畴,有了这样的竞争机制,大多学生都能以较高的热情投入到活动当中。

(2)表演的质量有所提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程度来说,已经基本达到大纲的要求。

(3)节奏紧凑,表演成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与前次的小组表演相比,本次表演所用的时间大概是十五分钟以内,而且这一次的表演在整堂课的安排上是属于巩固发展部分。这样就使活动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而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

做得不够的地方:

(1)上台表演的比较大声地通常都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表演得不够大方。

(2)评价手段不够灵活。教师只对小组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忽略了对话内容等其他方面的评价。

2.如何把小品表演在课堂上更有效进行的若干设想。

(1)从学情出发。对于学生而言,给予难易适中的命题范围进行小品表演能使其更容易地体现成功并激发其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从实例一中我们可以发现,由于小品的设计超出学生本身的能力范围,因此让学生对小品的实现感到比较困难。这样,他们就难以体现成功,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阻碍作用。

(2)发现不同的“人”。如何能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小品活动当中是教师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所说的参与不只是小品的呈现,当中还包括小品的构思,对话的编写以及小品的编排等过程。学生的个性不尽相同,作为老师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去了解不同学生的能力倾向。有些学生活泼好动富有表现欲,那么他们可以充当小品的主要表演者;有些学生爱好写作,那他们可以充当剧本的编写者;有的学生富有想象力,那他们可以为小品出谋划策等等。尽可能地避免边缘人的出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任何一个孩子都想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因此,在学习共同体中,每个学习者从不同水平和不同角度参与到围绕任务或活动展开的合作、论争与评价中。并从中获得他人的支持。继而获得个体的存在感与身份感。

(3)采取灵活全面的评价手段。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相当一部分教师仍然采用结果式的评价方式,如考试成绩的高低是判断学生能力的最重要指标。那小品表演的成功与否则是靠表演的精彩程度去决定。这样的评价方式就忽视了过程本身。一项活动没有过程的存在就不能产生结果。因此我们对于小品活动的评价一定要全面灵活。把小品的准备过程纳入这个评价范围内。

小品能使学生对活动本身产生兴趣,但他们这时仅仅是对活动本身感兴趣,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直接兴趣。但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当他们遇到困难、枯燥的学习内容时,就必须通过学生对学科本身的间接兴趣来强化学习行为。那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小品主题的精心设计,对学生的科学引导,对小品的全面评价来提高学生对英语课堂活动的直接兴趣,使量变转为质变,使学生对英语学科产生相对稳定的兴趣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董玲,张米岚,王杰,赵静远.小学英语课程与教学[J].

[2]刘海涛,王林发.新理念教学丛书前置教学的设计与操作[J].

猜你喜欢
边缘人
中职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存在状态及转化策略
身份认同危机与“边缘人”书写
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概念及特征辨析
高中英语课堂小组“边缘人”的表现及矫治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及其教
智能时代的“边缘人”:中老年人如何融入智能时代
浅析跨文化交际
初中化学教学中让小组“边缘人”融入主流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