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

2019-11-06 02:29王银娥
山西农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生态环境

王银娥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很多地区为了追求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忽略了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这虽然能在短期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但会使农村地区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89-01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3.22        文獻标志码:A

1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1.1  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地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所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是部分人的事,而是所有人必须要履行的责任与义务。保护生态环境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促进农作物正常生长,推动农业生态环境发展,从而生产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保证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1]。

1.2  有利于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随着生态保护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大,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会增加农村地区发生自然灾害的概率,例如夏季持续炎热容易造成农田干旱,农作物长期缺水易发生蝗灾及各种虫害,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如果生态环境情况持续变坏,容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长期处于不适合生存的环境中,容易使人产生不良情绪,而且污染严重的环境会使人体出现各种疾病,阻碍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

2  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策略

2.1  根据生态环境评价机制构建农业经济模式

要想推动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农业生产过程一定要遵循生态规律,根据农作物生长的习性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的特征及农作物生长的习性,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活动。要不断发展农业经济,还要改变种植单一农作物的作业形式,根据农作物的特征间作其他农作物,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例如高层种植区一般处于农用地边缘,如果种植的植物过多,会减少太阳辐射能的转换率。对于低种植植物,可采用混种形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立体种植模式从能量跟踪到能量流出的整个过程都能呈现生态经济的发展情况,改变单一防治虫害的方法,优化农作物防治结构。农业生产要尽可能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借助自然生物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特性,增强农业生态系统内部防治病害的能力,避免使用化学药剂破坏生态环境[3]。

2.2  加强控制各种污染源

要想保护农村地区的各种资源,就要控制污染源,只有控制了污染源,才能凸显治理效果。因此在农村地区,一定要控制污染型企业的入驻,有关部门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类型,对其进行全面的考核后再决定是否允许其在当地租地建厂。对于当前已经存在的污染型企业,应责令其停业整改。如果存在污染严重型企业,当地政府应上报有关部门对其采取搬迁整改等整顿措施。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还要控制农药的喷洒量。高残留、高毒害的农药要及时从市场中清退,从根源上解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畜禽养殖企业要推广洁净化的养殖模式,为农村地区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2.3  开展农业生态信息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中,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推动两者的持续发展。构建农业生态信息模式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领域较多,每一个领域都存在农业、工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农业生态信息平台应具备信息交流能力,保证城乡信息畅通。信息交流模式是推广先进农业生态技术的基础,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中,应加强农业信息网络的构建,提升社会公众的生态观念与意识。

3  结束语

要想实现我国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就要保护生态环境,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农业经济的短暂发展。因此在现代化新农村的建设中,一定要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寻找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业发展路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振.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9(1):15-18.

[2]马灼兰.刍议生态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J].农家参谋,2018(23):97.

[3]陈小勇,刘毅.陕西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及农业贸易金融的耦合协同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0):156-161.

猜你喜欢
协调发展农业经济生态环境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