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循环经济的垃圾分类处理现状和发展建议

2019-11-06 02:29刘鹏
山西农经 2019年14期
关键词: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

刘鹏

摘 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保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循环经济是以各类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循环经济体系下,垃圾处理需要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垃圾分类回收也是垃圾处理中的重要环节。分析了目前国内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和垃圾分类处理的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垃圾处理;垃圾分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4-009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X799.3        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水土污染、大气污染、垃圾围城、资源缺乏等问题也随之而来,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相对于线性经济来说的,线性经济是将各类资源转化为废弃物,循环是将这种物质双向转化。垃圾分类处置是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垃圾的循环利用也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09年的15 733.7万t增长到2017年的21 520.9万t,同期无害化处理量由11 232.3万t持续增长到21 034.2万t,垃圾数量增加,但处理缺口逐渐减少。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从2009年的35.6万t/d增长到2018年的72万t/d,无害化处理率从2009年的71.4%上升至2018年的98.02%,增长了近30%,大部分垃圾都已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如图1。但是,目前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非常多,大部分地区都被垃圾围绕,垃圾围城是多地亟待解决的难题,需要创新体制和路径[1-3]。

2  生活垃圾主要处理方式

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和焚烧。2017年,国内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卫生填埋,该方法在所有方法中的占比达57%;其次为焚烧,占比为40%。卫生填埋是将垃圾填埋在卫生填埋场,工程规模大,投入较低,但要考虑运输距离、填埋场所处地形、地质条件、水污染等问题,且选址较为困难、填埋场占地面积大、存在二次污染等,国外已经很少使用这种方法处理垃圾。焚烧法在发达国家和国土面积小的国家应用较为广泛,也相对成熟,其无害化处理更加彻底,产生的热能还可以资源化利用,用来供热和发电,需要填埋处理的残渣仅为初始量的10%,减容效果明显[4-5]。

城乡垃圾一体化收运处置。以河北武安为例,以当地的新峰水泥公司为垃圾处理中心,建立了由农户回收到乡村收集,最后由新峰水泥公司统一转运到处置中心集中处理,实现了循环的垃圾处理流程,所有垃圾经过处理成为制作水泥的原料或者燃料,不仅确保了城乡垃圾的一体化回收,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还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6]。

垃圾分类处置。上海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成为中国首个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城市。条例实施首日,上海政府和市民的表现备受瞩目,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则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搬运和处理,从而将垃圾转变成公共资源[7]。垃圾分類需要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支撑,需要社会大众的参与,还需要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

3  垃圾分类的建议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垃圾分类处理要从源头抓起,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抛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8]。垃圾分类主要涉及政府、企业和公众3类主体,应明确政府、企业和公民的关系与责任,逐步实现由强制向自愿进行垃圾分类转变,实现循环经济常态化。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政府应注重顶层设计,从立法开始,逐层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监管和引导作用。同时,约束企业和公民的行为,通过财政、税收、金融及外贸规制等,提高企业循环利用资源的内生动力,完善奖惩机制,促使公民逐渐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完善配套设施,例如在小区和街道摆放垃圾桶,分类处理垃圾,避免将分类后的垃圾用垃圾清运车统一拉走。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同时,注重引导公众的消极情绪。针对民众的抵触情绪,应从根源上疏导并解决,避免人们产生误解和误读。

从企业角度来看,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废弃物处理企业,都肩负着垃圾分类处理的责任。人们只注重垃圾处理的末端,即对排放的污染进行无害化处理,很少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没有将垃圾分类回收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考虑。从源头出发,实现“三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企业是重要环节。例如德国于1991年公布了《包装条例》,首次用法律形式要求包装材料的生产和经营者承担义务,回收并利用使用过的包装品,通过出厂时对商品包装进行标识,有利于公众对其进行正确分类,同时能够以垃圾分类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实现垃圾处理产业化。

从公众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虽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但其操作比较困难。因为垃圾分类打破了人们以往的行为习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例如难以把握分类标准,给生活带来不便。但从长远来看,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垃圾分类可能会在短期内给人们带来困扰,所以应积极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出台更多的垃圾分类政策。

参考文献:

[1]郝艳萍.垃圾分类  行稳方能致远[N].人民政协报,2019-08-01(4).

[2]刘辉.做垃圾分类的自觉行动者[N].珠海特区报,2019-07-29(4).

[3]文怡.垃圾:从分类处理到资源化的“化腐朽为神奇”[J].今日科技,2019(7):53-58.

[4]黄钰翔.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建议[J].时代金融,2018(27):304-305.

[5]王晶.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及发展建议[J].建设科技,2017(22):86-87.

[6]尹怀香.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法律制度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5.

[7]刘玉升,宋洪涛,方洁.城市生活垃圾三元二级分类体系的构建及应用前景[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6):18-21.

[8]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2013-01-2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3-02/06/content_1631.htm.

[9]孙昊.德国垃圾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立法的启示[J].山西农经,2017(24):35-36.

猜你喜欢
垃圾分类垃圾处理循环经济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小学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智慧教育案例研究
浅析我国农村垃圾处理难题
日本城市垃圾分类的做法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