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能力如何在诗歌教学中提升

2019-11-07 11:38杨宇铎
文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感意象想象

杨宇铎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反复诵读、分析意象、展开想象、拓展延伸和主动创作五个方面来探讨在诗歌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诗歌 美 审美能力

“所谓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指人与世界社会和自然形成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1]鉴赏诗歌就是审美的过程,所以审美能力在诗歌教学中就尤为重要

一.反复诵读

1.古体诗讲究平仄与韵律,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可以提高学生对诗歌音韵美的感知能力,通过朗诵,让学生感受到诗句里所具有的独特的音韵美。如《蒹葭》中的苍、霜、方、长、央,从听觉上给人以美感,使它极具韵律美。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诵,可以更好的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内心情感。

2.教师在学生朗读时要进行指导,如停顿、重音、语速等。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节奏。不同的诗歌需要不同的朗读方法,学生选择正确的朗读方法就可以完成对诗歌初步的鉴赏。只有在朗读诗歌时掌握好技巧,才能真正的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中所体现出的情感。如学习杜甫的《登高》时,教师应指导学生读出杜甫晚年漂泊他乡、忧国伤时的凄凉孤寂之情。

3.运用多媒体。在学生进行诵读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来搭配相应的音乐,借助音乐的力量让学生在朗读时更好的走进诗歌所描绘出的意境。如朗读戴望舒的《雨巷》时,教师应为学生播放舒缓婉转的音乐,让学生体会到诗歌朦胧又幽深的美感以及作者迷惘感伤的心情。

4.诵读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小组比赛、角色扮演朗读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美的享受。诵读可以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诗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诗歌的美。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与诗人之间距离不断被拉近,与此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也会有一定的提升。

二.意象分析

运用意象是诗人通过客观存在的事物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意象也是诗歌的“精华”所在。诗歌的美感就在于它将具象与抽象统一起来,意象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与诗人的思想情感的交集。诗人有时不直接写出自己的感受,而是将自己的情感借助意象来表达,创造出独特的审美意境,这恰好在读者与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之间形成了距离,从而塑造了诗歌的“美”。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鉴赏诗歌中的意象,以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1.理解特定意象所表达的情感。诗歌是一种出现较早的文学体裁,在诗歌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特定意象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含义。了解一些诗歌中的特定意象有助于学生快速抓住诗歌思想感情。如“柳”,与“留”谐音,表达了依依不舍的送别之情;“月”常被诗人用来表达思乡的孤寂之情。通过了解特定意象,让学生明白诗人所描述的不仅仅是自然事物,而是内心深处某种强烈的情感。

2.教师应对诗歌中出现的意象进行归类和解读。如月亮、鸿雁等意象属于思乡类,梧桐、流水、杜鹃、猿等意象属于愁苦类。

3.通过创设情景来分析意象。诗人在诗歌中灵活的运用意象来创设出丰富多彩的情景,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图片、视频或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来为学生创设诗歌所表达的情景。诗歌起源早,一些意象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通过图片和视频可以对陌生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

三.展开想象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中将诗歌内容及思想感情灌输给学生的方式,通过填补空白、展开想象的方式让学生体会诗歌中空灵的美感。

1.对诗歌所描述的画面进行想象。学生进行想象的前提是必须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将诗歌中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部分补充出来。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这些词语给人极强的画面感,仿佛壮阔的边塞之景就在眼前。每个学生在读完这两句诗之后所想象的画面都是不同的,如果这时教师直接给学生展示出这种景色的图片则会打破诗的美感。通过想象可以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2.对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想象。诗人有时并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而是通过描述事物、事件等方式,这时就需要学生运用想象来对诗歌的情感进行补充。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诗人只是描述自己归隐后在田间劳动的情景,学生需要通过想象来体会诗人是想表达自己不愿与官场腐败之人同流合污,以及对归隐后生活的满足和喜悦之情,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脑中不断地塑造出陶渊明远离世俗、洁身自好的形象。

四.拓展延伸

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加深学生的理解。

1.将同一题材的诗歌进行对比。如描写山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山。了解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角度与写作方法。通过比较可以增加学生的诗句储备量,让学生站在一个更加宽阔的视角来赏析诗歌。

2.将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进行对比。如在学习白居易的诗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白居易在不同时期作品,以了解白居易前期的诗风是揭示统治阶级的黑暗和反映百姓的疾苦,晚期则多是独善其身、闲情自逸。

五.主动创作

1.学生可以仿照已学的诗歌来进行写作,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领悟通过文字来表达,这种写作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审美能力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2.将对诗歌的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大多数诗歌中都倾注了诗人强烈的情感,在学生学习完诗歌后必定会有自己的感悟,或是和诗人达到了情感上的共鸣,或是对现实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將这些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将会有不小的收获。

注 释

[1]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4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美感意象想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来自林间的风
几何映射
秋冬的暗黑浪漫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不一样的地面美感 地砖扮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