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败转头空:史上最知名状元杨慎

2019-11-08 01:26杨慎像
四川文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杨慎状元皇帝

杨慎像

当我们说某人的生活跌荡起伏时,便暗示了这人一生有极强的戏剧性,逸出了寻常路径与方向,使人极欲一窥究竟。杨慎一生的戏剧性远超过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人,因为没有任何人像他一样获得状元殊荣却又流放边陲,且文名如此之高的。换言之,他是状元中最有文名的人,也是颇具文名的人中唯一的状元。

一般说来,文人倒霉的概率比较高,因为言论既可猎誉邀名更容易获遣遭罪。在倒霉乃至流放这一点上杨慎并不孤独,其乡贤李白、苏轼均遭此难。李、苏文名之盛,杨慎自是有所不及,但在举业上他们却逊杨慎不少。杨慎的遭罪严格说来,算不上狭义的文字狱范畴,而是遇到了一位自己当上皇帝后,却偏要将自己不是皇帝的父亲追认为皇考,而非按规制称其为皇叔的朝纲祖制破坏者——嘉靖皇帝朱厚熜。包括杨廷和、杨慎父子在内的许多高官,都卷进了这场被史称为“大礼议”的事件中,杖死、发配、贬职的人数之多,在以酷虐著称的明朝,都算是出格的。

我们作为现代人或许会怀疑杨慎如此做的意义,认为与家天下的统治者争如此鸡毛蒜皮之事获罪,深感不值。但问题在于,人都是被时空所制约且有局限的动物,他只能做当时被认为是对的事。这深刻而悲怆地表明了人类的所有追求,要获得真正有超越性意义上的不朽,无异于镜中月、水中花,正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更加令人吊诡的是,杨慎如果是个一帆风顺的状元、顺理成章的高官,被历史记住的概率反而可能会偏低,唯具有竞争力的文字在某种意义上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工具。就连当过皇帝的曹丕也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典论·论文》),此正合西方创作心理学研究作者写作背后动因之所谓:死亡恐惧与创作冲动。

杨慎在经、史、子、集诸方面百科全书式的广博,蜀中先贤似乎只有扬雄堪与匹敌。但人的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何况杨慎还处在并不安定的流贬中。故他的博杂使其摊薄了各个领域成就的分量,特别是学术方面的舛误,常令人指陈诟病。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言“大概议论太高者力常不副,涉猎太广者业苦不精,此古今通病,匪独用修也。”(《诗薮》)于我看来,最为精警。钱谦益袭胡应麟意,谓杨慎“援据博则舛误良多,模仿惯则瑕瑜互见”(《列朝诗集》),亦算的评。

杨慎处在“诗必盛唐”的拟古文学思潮包围中,却能在风格上溯及六朝乃至风骚,自出机杼,使其深受有清一代诸大家如王夫之、钱谦益、朱彝尊、沈德潜、陈田等人选本的重视,绝非偶然幸致。其《宿金沙江》《春兴》诸诗,《江城子·丙戍九日》《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诸词,还是颇有我手写我心的洞穿力。特别是后者经电视剧《三国演义》腾播,几至家弦户诵,妇孺皆知。至其杂曲而入词乃至时有艳词,受人诟病,其别处的批评可拿来自辩:“止取穷理,不取艳词,则今日五尺之童,能写仁、义、礼、智之字便可以胜相如之赋,能抄道德、性命之说,便可以胜李白之诗乎?”(《谭苑醍醐·大招》)

空疏不学,玄谈性理之弊,盛炽有明一代。于此光景中,杨慎在实学特别是考据方面的贡献被《四库全书总目》馆臣称为“博洽冠一时”,洵非虚誉。单是他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其上接宋之吴棫,下启陈第、方以智、顾炎武诸家,其深度不及诸人,但传接之功不可没。其对云南的影响,促成边疆在文化上的归附,其功远在嚣嚣武力之上。可惜于皇帝在位时间普遍都不长的明代,他的“丧门星”嘉靖皇帝却在位四十五年,时间与身体都不在他这一边。时哉,时哉,时不我与也!(文/冉云飞)

猜你喜欢
杨慎状元皇帝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滚滚长江东逝水”的作者杨慎“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悲喜人生(下)
一方素帕寄相思
酷爱学习的小皇帝
白发状元
状元何时出现
杨慎的妙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