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企业的应变之策有点“燃”

2019-11-08 01:35陶瑾
现代苏州 2019年21期
关键词:中医药苏州航天

记者 陶瑾

在国内外经济大环境愈加复杂的背景下,苏州制造要走出去,创新是企业的一条必经之道。而创新的活力关键还在于广大的青年人才。

今年以来,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从“工业大镇”向“创新强镇”升级,实现了稳中求进、稳中提质。在枫桥地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怀揣着青春态度,追寻着各自梦想,他们中,有继承家族产业的“创二代”,有接力父辈航天事业的军工人,也有兢兢业业坚守岗位的骨干人才,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付出与智慧,也看到了企业未来的方向。

苏州华旃:精益求精,扎根航天讲述者:王丽文

苏州华旃事业部一车间内,几十台自动化设备颇引人注意。每台设备每秒至少完成三只产品的检测,每小时约完成10800只,每天产能达13万只产品(按12小时计算)。如今,使用全自动高速视觉检测机进行检验和测量,省了人力,也提了效率。

位于高新区嵩山路上的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四级单位,是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于华东地区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之一。成立于2005年12月,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立足主业做优做强,逐步开发形成了电缆及组装件、高速传输电连接器、射频电连接器及组件、通讯用电源连接器、新能源汽车用电连接器、高温高压电连接器、温度继电器为主专业的七大产品系列。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电子、通讯、核能、船舶、工业控制、石油仪器等领域。

来到华旃的第一印象,是这里园林式的工作环境与严格的管理机制,以及每一位华旃人对航天事业深沉的爱。近年来,公司不断引进高科技人才,现有员工近2000名,平均年龄在30岁上下。公司设有采购部、开发部、国际采购部、科研生产部、产品研发部、军品质量部、民品质量部等职能部门与六大生产车间。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丽文告诉记者,这两年,全公司上下都在努力从市场、研发到智能制造等各方面不断突破精益改进,立足科技创新,在电连接领域时刻保持领先地位。

连接器,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好比是整机系统中的“血管”,承接着中枢传输功能。眼前如扫帚状的刷状接触件,耐高温的毛纽扣,还有柔性的麻花针,都是各种接触方式。据介绍,华旃产品的总体特点是微小型、高可靠、耐环境。目前公司授权的专利有130多件,包括42件发明专利,还有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专利。当下华旃致力于5G项目的开拓,已开发了30余款系列产品,累计数量超过百种规格,部分产品已形成批量订单。去年,苏州华旃航天电器荣获“苏州市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军品射频质量团队荣获科工集团“质量工作先进集体奖”等荣誉。今年,苏州华旃航天电器获得“苏州市质量奖”、中国质量协会“四星级现场”评定证书,并被推荐为2019年“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重点培育企业”。

一项项成果的背后,是华旃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在公司六车间有着三位年轻专业的培训师,魏梅详细解释焊接工序注意事项,代艳琴认真清洁夹具,黄雪丹教新员工查找技术文件……她们三位都是在公司奋斗多年的一线员工,从亭亭玉立的姑娘变成了处事不惊、技艺纯熟的培训师。还有军舰“焊”卫者李卫春,2012年进入苏州华旃,作为骨干员工,他不负众望,一次次无差错、高质量地完成舰船现场布线任务。回想第一次接到外出任务时,他感慨道,“当时操作技能不娴熟,心中有些顾虑。经过旅途奔波,我来到目的地,眼前一艘高大威武的军舰让人为之震撼。我走向舷梯,登上夹板,可当脚迈入船舱的一瞬间,里面的环境让人难以承受,船舱里炙热难耐,密不透气,没有空调,没有风扇,进入船舱不久就汗流浃背,衣服湿透。然而,看到船舱里有很多操作工人在认真干活,我赶忙进入作业状态。”就这样连续几年,李卫春往返于各种型号的军舰工作,默默奉献着。

在苏州华旃,既有新鲜血液的涌入,也有航天军工人的传承接力。在老装配楼四楼的仓库里,时不时传来这样的交谈,“袁师傅,我想要XX型号的产品,麻烦您拿一下。”“袁师傅,您看下这个二维码?”“马上,你等下啊。”穿过层层的货架,袁慧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所需产品。袁慧从2005年进入苏州华旃直到退休,之后被返聘回岗位继续为航天事业出力。作为仓库保管员的她,每天将各项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从1986年毕业至今,袁慧在航天系统工作已有33年时间。即使环境再艰苦,工作再繁重,她从未想过放弃。而的父亲袁继光、母亲陈淑香也用自己的毕生精力服务于航天事业。如今袁慧的儿子毕业后也进入华旃担任军品质量部试验室的试验员。这是一种一脉相承的航天精神,不仅印刻在航天世家的脑海里,更成为他们生命的重要部分。在华旃有很多这样的航天世家,在与他们采访交流中,记者深刻感受到军工人不求功与利,扎根在一线,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而在智能制造方面,华旃目前拥有60人的专业自动化设计团队,具有智能制造产线开发、自动化生产线开发、视觉系统与机器人应用、信息化改造等能力。如X—MAX智能产线,生产管理系统自动排产,兼容八种产品生产,同时可生产三种型号产品。所有故障在产线生产管理系统中可查询,产线维护提供准确数据。走进智能制造车间,记者看见一台台精密设备布满车间。据悉,智能化生产制造是基于现场的一些精益改善的项目,形成机器与工人、企业之间的良性闭环,工人主动参与岗位改善,提升操作技能,最终促进企业效益提升。“而未来,大数据将成为我们管理智能化的另一把钥匙。而这把钥匙,将会给传统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变革。”王丽文表示。

李良济:传承守正求变,让每一代人爱上中医药文化讲述者:李梦琦

一百多年前,李金宝在苏州枫桥白马涧创建李记药铺,他出生于此,以采药为生。李金宝自幼遍尝百草,对中草药的药性药味了然于心。时光流转,代代相传,2002年,第三代传承人李建华接手祖业,创办苏州市天灵中药饮片有限公司,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开启“李良济”品牌的新时代发展之路。

走进李良济中药煎制服务中心,记者实地参观了从调剂到复核、从煎药到留样、从包装到配送的工作环节,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让人感受到了李良济专业、严谨的做药态度,体会到中药世家传承百年的“以专制药、以诚为人”的家风。

近几年,李良济创新求变,走近更多人的生活。而这些改变,离不开第四代传承人李梦琦的智慧思路。李梦琦出生于1993年。三年前,她从美国旧金山大学毕业,回国继承家业。李梦琦对中医药文化十分喜爱,她说,大家对中药的印象也许是无聊、沉闷,其实在国外的时候,她发现很多老外以及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对中药非常感兴趣。她才顿悟,这并不是一门传统过时的学问,于是她想带给大家更亲切、时尚的老字号新面貌。

言谈举止间,李梦琦沉稳干练,落落大方。她说,中医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要传承,势必要让每一代人都喜欢它,需要它。而当下,她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李良济的每一块产业做扎实。而她主要负责公司B2C业务,直接面向终端消费群体。

一直以来,李梦琦谨遵“良心良药,济世济人”的祖训,严苛要求自己。面对各种困难与挑战,她调整心态与战略。如今,李良济国医馆内,不仅有名医坐诊,在等候区的中央,还设有“古方茶铺”。这是李梦琦为实现父亲的中医药“星巴克”心愿而专门设立的,这里提供各式免费的茶汤,如养肝明目茶、健胃消食茶、降脂祛湿茶等,在淡淡的中药味与清雅的茶香中,连等候都少了几分焦躁。

她推出的虚拟人物“良济君”,作为李良济健康顾问,深受粉丝欢迎。它可在线提供咨询服务,解答四季养生问题。同时李良济还推出了小程序,方便用户购买养生产品或预约挂号。“通过这样的社群互动,让更多人爱上中医药养生,实现线上的‘医养购’模式。”李梦琦表示。

2017年,李梦琦创办了李良济中医药文化公益服务中心。成立公益组织,是为了让健康服务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向社会开放各种中医药体验活动,开展科普宣讲、中医义诊等,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养生之道。“小小中药师”活动,每年都吸引一大批青少年前来体验。孩子们模拟专业的药师,开一份处方,在成百上千的药柜中找出那些中药材,尝试着抓配一帖中药。这里已然成为一个青少年体验基地与文化旅游打卡点。

如今,李良济是一家融合吴门医派医馆、中药饮片生产、中药煎制服务、健康产品生产、中医药文化展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已获得“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单位”、“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老字号”等多项荣誉。未来研发大楼将设立在科技城,会打造一个综合性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

如今正值“第十八届膏方节”来临,好的膏方需要开好方、配好药、熬好膏、服好药。李良济膏方设有专门的加工车间,传承古法膏方制作工艺,按照 “一人一方一锅”的规范进行熬制。除了四季可食用的十全大补膏、八珍膏等经典膏方,李良济还在不断深挖,推出枇杷秋梨膏、怀姜糖膏等。此外,今年新开发了中医药文创,如泡澡方、养生香薰、泡泡浴芭、草药帆布袋等,满足更多精致养生的个性需求。

匠人精神是一个时代的重要标志,是一种通往未来的方法。它代表着专业、规范、不断精进。李良济人怀着草木本心,传承守正,寻求创新,向世人传递品质养生的承诺与初心。中药有境界,人亦有境界。李良济第二代传承人、76岁的李金福至今还在上班,负责把关中草药采购质量。他是一位非常专业的药师,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可以精准地判断、鉴别药材的性状、质量等。李梦琦坚持将祖辈优良的精神品格不断发扬,学会付出,学会担当,这是使命,也是她人生的信念。

猜你喜欢
中医药苏州航天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我的航天梦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航天梦,我的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逐梦航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