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老人的“诗与远方”

2019-11-08 01:35陶瑾
现代苏州 2019年21期
关键词:书场苏州人书目

记者 陶瑾

退休是人生的又一次出发。有人退而不休,发挥余热,并乐在其中。姑苏区沧浪街道竹辉社区有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人,思维谈吐与年轻时无异。谈到自己的养生法门,任康龄说了三条:一忘掉年龄,二有所爱好,三有几位老友。对了,还有一条,心境豁达。

老先生与评弹结缘一生,他当了20几年评弹“义工”,努力将“弦索叮咚”传遍世界各地。他用自己的方式,推广评弹艺术,让更多人爱上这美丽的江南之音。

康令康令,马来哉

任康龄1930年出生在苏州,属马。苏州话里“龄”与“令”不分,故“康龄”两字与苏州童谣“康令康令马来哉”暗合。

见到任康龄时,让人出乎意料,这竟然是一位神采奕奕、行动敏捷的老人。29年退休生活,他过得充实、快乐、幸福,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最爱的评弹中。说起评弹,苏州人耳熟能详。老底子的江南,街巷之间书场很多,一到下午和晚上,小巷里不时传来一阵阵云行流水般叮叮咚终弹奏之声和抑扬顿挫、轻清柔缓的弹词唱腔。说百姓钟情于评弹艺术,倒不如说是从骨子里喜欢说书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书场里,一杯热茶、一点零食,半咪着眼晴品味着说噱弹唱,是何等乐惠之事。

任康龄的好婆喜欢去书场听书。过去,养育巷与富郎中巷交叉口有一家胥苑书场,吃过午饭,好婆去听书,任康龄就跟着一块去。记得那时冬天,好婆裹一条围巾,他帮着提一个脚炉。胥苑书场在当时很有名,说书先生大多是名家。一次,他听了严雪亭的《杨乃武与小白菜》,动听的说表,悦耳的弹唱,让他对评弹一下子上了瘾。于是一场接一场地听。至今他还记得张少蟾的《双珠凤》和汪云峰的《金枪传》里的故事情节。上了小学,听的机会少了,难得去听夜场,或是在家听有线广播。

他自称“严(严雪亭)迷”,一次母亲叫他去观前街买东西,当时每天中午电台会播放严雪亭的《杨乃武》,他生怕错过,就想着赶紧去买,买完赶紧回去听。谁知到了观前,每家店的收音机都在播放。于是,他定定心心地走过一家家店铺,没错过半点内容。

参加工作后,任康龄在外地无法接触评弹。1979年调到苏州,特别是1991年退休后,他才重拾了心心念念的评弹。他对评弹真是情有独钟,“评弹,是苏州腔调里的一丝烟火气。作为一个苏州人,不接触评弹,不懂评弹,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苏州人。而作为新苏州人,要融入苏州,接触评弹,大有好处。”

爱收藏、评鉴的评弹“老义工”

他是评弹爱好者,更是评弹的知音。在老人家里,随处可见与评弹有关的影音资料、评弹书刊、名家签名等,这些都是他收藏的宝贝。“改革开放后,音像市场上已有少量的音带、像带出售,我买了些。后来我用磁带将收音机里的评弹节目录下来。有时,一段评弹节目录到磁带A面结束还没唱完,等翻到磁带B面再录时,当中会有一小段没录到。为了避免这种‘残缺’,我请朋友一起帮忙录,再将他们录到的内容填补进来。”就这样,藏品多了,为了便于保存、查找和翻阅,任康龄分门别类地制作目录和索引,还将全部音像资料转录至电脑。日积月累,他的评弹资料库光评弹曲目就存储了近1400个G,可以播放8000多个小时。

后来他将多年来收集的严雪亭的69首曲目编成《严雪亭全辑》。还请苏州著名漫画家、评弹爱好者范其恢设计了82位评弹名家的漫画头像,作为其收藏之列。

对于评弹收藏,任康龄认为独乐不如众乐,他常常将评弹资料分享给需要的人。1993年,他与江浙沪一批评弹爱好者共同成立了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任康龄当了15年会长,曾组织上海张志仁、朱福森、朱钟益、苏州周克敏、赵兵、孙继承、汪寿源、陈永男、扬州的王庆洪等参与了江浙沪评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苏州评弹书目选》、《苏州评弹书目库》的编撰工作。这是抢救优秀传统评弹书目的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要逐字逐句记录并修改整理。任康龄为《苏州评弹书目选》整理了曹啸君、杨乃珍的《白蛇·红楼说亲》,严雪亭的《十五贯·测字》,吴君玉的评话《桥龙飚·放毒》等。还为《苏州评弹书目库》整理了俞筱云、俞筱霞的长篇弹词《白蛇传》上集脚本。1999年,苏州电视书场祝贺开播1000期,出了一本《熒屏书壇留佳影》画册,其中的所有文字稿,都是任康龄写的。

2000年,苏州评弹收藏鉴赏学会理事、常熟电台副台长郁乃舜创办了中国评弹网。中评网的出现,为原本古井无波的评弹注入了一股动力,慢慢得到广大评弹爱好者与专家学者的认可。没想到2002年,集策划、采编、发布于一身的郁乃舜病故。网站一度陷入两难境地。

危急关头,学会理事商量决定,由任康龄接过工作,组织十名义工一起撑起了中评网。就这样,任康龄孜孜不倦、乐此不疲地当起了评弹义工。为了编辑和录入文稿,他从头开始,学电脑、学打字、学排版、学摄影,对于当时已经70多岁的任康龄来说着实不易。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评弹网一没资金、二缺乏人力,在这样的困境下,还陆续开辟了评弹新闻、演员之窗、书台前后、文摘集萃、视听赏析等几十个栏目。”任康龄感叹道。

美国网友大夏自幼随父母旅居国外20多年,他在来信中说道:“中评网使我们能适时上网观摩到精彩节目,感谢主办者的苦心经营。”的确,中评网成为苏州评弹网络化的第一平台,为评弹书迷打开了‘网上听书’的窗口。该网站累计点击率达2300多万人次,平均每天有3000多人次打开,网友遍布世界各地。

如今,任康龄依旧为了评弹网发挥着光与热。评弹让他几乎忘了年龄、孤独、寂寞、病痛,心态好身体也好。儿子很孝顺,年年带他去旅行,去过不少地方,居然还去了新疆、西藏,没有不适。

采访结束,老先生将我送出了门,还不忘关照我,“有时间,要听听那些经典的评弹。多听经典的,才能了解评弹。评弹的传承还是要靠你们年轻人,靠我们老一辈是远远不够了。”

猜你喜欢
书场苏州人书目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推荐书目《初春之城》
苏州市2个书场入选 江苏省首批非遗曲艺书场
总体规划 精准扶持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大关街道西一社区百姓书场重新开门迎客
张建霖
当代评弹书场的模式特征及其发展趋向
——苏州光裕书场现状调查与思考
《全国新书目》2009年1月荐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