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厚

2019-11-09 13:38游宇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张幼仪陆小曼宋仁宗

游宇明

民间评价一个人,喜欢说“某某很忠厚”“某某不地道”,“忠厚”“地道”,意思其实都差不多,彼此可以互换。

忠厚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它首先体现在不占他人便宜。中国古代有个一以贯之的习惯:隔代修史,即后一个朝代修前一个朝代的史书。宋仁宗当政时下诏重修《唐书》,开始是由宋祁主持这项工作,后来改由欧阳修负责。在欧阳修接手前,《列传》部分已经完成,欧阳修实际负责的是书中的《纪》和《志》两部分。在全书编完后,朝廷为了文字风格的统一,下了一道诏书,令欧阳修把《列传》部分的内容也看一遍,必要时加以修改。收到这道诏书,欧阳修立即上了一道奏折,奏折里极力推崇宋祁的才学,希望皇帝保留《列传》的原始风格,皇帝同意了。依当时的规矩,正史都是由撰写人中地位最高的一人署名,欧阳修觉得宋祁对此书奉献良多,《列传》部分必须由他署名,他自己只在《纪》《志》部分署名,他上书宋仁宗,请求破例,宋仁宗批准了。

忠厚也是一种不计较。“不计较”是建立在别人伤害了你的基础上,没有伤害,就无所谓计不计较。张幼仪是个贤妻良母,又有经商之才,徐志摩的父母特别喜欢她,然而,一向天马行空的徐志摩却不爱她,他先是希望与张幼仪离婚之后娶林徽因,此事无望之后,轉而追求王赓之妻陆小曼。陆小曼出身名门,喜欢花钱,逼得徐志摩满世界为她挣钱。公婆不喜,张幼仪也看她不上。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是富商,徐志摩在世时,徐申如每月寄给他三百块银洋生活费。徐志摩飞机失事后,徐申如依然每个月给陆小曼300元,即使她与翁瑞午同居之后也如此。1944年徐父去世,张幼仪还是每个月放300元到陆小曼的户头上,持续了四五年,张幼仪觉得供养陆小曼是自己儿子的责任。

20世纪50年代,季羡林在北京大学任教,一个学生向他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季羡林很是作难。那本是孤本古籍,稍有污损,都是极大的损失。季羡林不忍心拒绝这个学生,让他一个星期后来取。约定的时间到了,学生果然前来,季羡林交给他一沓装订得整整齐齐的信纸,上面写的都是这本书的内容,那个学生非常感动。书涉古籍,季羡林想拒绝这个学生,有的是理由,他却愿意花费那么多时间呵护学生的求知之心,其想他人之所想的长者之忠厚苍天可鉴。

忠厚,就是忠实厚道,忠实要求诚,厚道要求淳。一个人当了官、出了名、发了财,只是说明你可能具备某方面的才华,在事业上有作为,并不意味着你一定是个好人,一定讨人喜欢。忠厚则是好人的一种标签。忠厚的人可能没有职位,可能没有大的名声,可能没有大把的钱,但因为有了一颗晶亮的心,大家都能体悟到他的关爱,感受到他的温情,也就自然而然地对他生出欢喜之心。

忠厚不是文凭,不需要十年寒窗;忠厚不是战场,不需要牺牲生命,它需要的只是淡化得失之心。欧阳修改变历代修史惯例,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徐申如、张幼仪不喜欢陆小曼,却在徐志摩逝世后依然支付其生活费,季羡林为了保持学子的求知欲,花一个星期抄书,表现的都是对得失的淡泊。因为淡泊得失,不怕好了别人。忠厚的人在某一方面似乎是失去了,但在另一方面又在得到,他们得到了道义,得到了高尚的人格,得到了后人的尊敬。

生活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体现着它的公正。

摘自《联谊报》2019年5月25日

猜你喜欢
张幼仪陆小曼宋仁宗
以民为本,千古一帝
心中有天平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张幼仪是个好婆婆
张幼仪:无缘徐志摩,照样活出自己的新天地
陈毅义助陆小曼
陈毅义助陆小曼
宋仁宗的菩萨心肠
宋仁宗:我只想做一回主
胡适与陆小曼的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