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11-09 23:07张楠宋有文宋微
中国现代医生 2019年22期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

张楠 宋有文 宋微

[摘要] 目的 分析CT 和 MRI 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纳入本研究,分别进行CT、MRI检查,分别观察两种检查的CT表现及二者联合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结果 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0.0%(28/40),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29/4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85.0%(34/4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 CT 和 MRI 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CT;MRI

[中图分类号] R445.2;R737.33;R730.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9)22-011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value of combined CT and MRI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endometrial cancer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underwent CT and MRI respectively. The CT findings of the two examinations and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combined examination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e accuracy of CT examination was 70.0%(28/40); the accuracy of MRI was 72.5%(29/40); and the accuracy of CT combined with MRI was 85.0%(34/40). The accuracy of CT combined with MRI examina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ngle examin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groups was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CT and MRI examinations hav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the preoperative staging of endometrial cancer,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Endometrial cancer; Preoperative staging; CT; MRI

子宮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且日趋年轻化[1]。EC 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但手术易使年轻患者永久性地丧失生育功能,因此术前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从而选择和制订适宜的手术方案[2]。近年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的明确对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作用[3]。因此,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术前正确的分期对于临床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CT和MRI均为临床常用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方法,但其各具优缺点[4-5],因此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对于后期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者联合应用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40例纳入本研究,均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标本均经我院病理科确诊。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54.50±11.45)岁。其中7例未绝经。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流血22例、阴道排液增多18例。月经紊乱3例,下腹部有包块及疼痛8例,2例无明显临床症状;病程1~22个月,平均(10.3±0.8)个月。手术病理分期:Ⅱb 期0例,Ⅲa 期8例,Ⅲb 期12例,Ⅲc期13 例,Ⅳ期7例。

1.2 方法

1.2.1 CT检查  采用16排螺旋CT机,患者取平卧位,扫描矩阵512×512,管电流250~300 mAs,管电压120 kV,层厚0.625~1.25 mm,螺距1.0~1.5。进行皮试,若无过敏现象则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静脉注射25 s后进行增强扫描,对多个不同相位窗的冠状位、矢状位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

1.2.2 MRI检查  采用美国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机,序列分别为T2WI脂肪抑制序列、横断位自旋回波T1WI、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2WI。平扫后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TR/TE为155/10 ms,扫描时间4 min。

1.3 观察指标

将CT与MRI联合检查结果作为最终诊断依据。MRI检查判定患者宫腔及子宫内膜变化情况,CT检查判定淋巴结侵犯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判断CT、MRI、CT联合MRI的术前分期诊断准确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表现

子宫体积平均增大6.5 cm×7.1cm;子宫内膜不同程度增厚(图1),7例未绝经者平均增厚13.6 mm,33例绝经者平均增厚15.2 mm。宫腔不同程度扩大38例,宫腔内见强化程度低于子宫肌壁的乳头状、息肉状或不规则状软组织影,呈弥漫或局灶分布,宫腔不同程度积液、积血或积脓29例。子宫肌壁变薄、厚薄不均19例。宫颈增大、密度变低或不均8例。

2.2 MRI 表现

子宫内膜增厚(图2)、宫腔增宽32例;T1WI示肿瘤与子宫肌层信号相近而不易显示, 其中高信号23例,等信号17例。T2WI示子宫内膜均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呈相对低信号。其中弥漫性子宫内膜癌33例,局限型子宫内膜癌7例。40例子宫内膜癌中,6 例合并子宫腺肌症,8例合并卵巢囊肿,3例合并宫颈囊肿。

2.3 联合检查

CT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0.0%(28/40),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72.5%(29/4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为85.0%(34/40),CT联合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增加。多数患者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尤其是绝经后阴道流血。目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仍为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通过手术进行病理分期,这样不仅可以确定病变范围,且明确预后相关因素;其次术中切除子宫、相关转移灶可以达到一个很好的治疗作用[6-9]。但术前需选择准确性高的检查方法对病灶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因此,采取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提高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准确度及明确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主要是通过采取诊断性刮宫,但该技术不能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范围、子宫外侵犯及转移情况,且为有创检查,操作难度较高[10-12]。

CT及MRI均为子宫内膜癌常用的诊断方法,CT是一种高密度分辨力的影像学技术,研究证实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进行CT增强扫描及平扫对明确子宫内膜癌病变范围及周围脏器侵犯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子宫壁基层、子宫内膜癌、宫颈内积液形成对比,但CT对肌层浸润深度的评估欠佳,敏感性不高[12]。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MRI检查被逐渐应用于妇科各种恶性肿瘤的诊断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证实,其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且多参数成像可显示子宫内膜状况及结合带、肌层信号变化等信息[13]。

核磁具有多方位、多角度、多成像、组织分辨能力及软组织的对比度较好等优点,对于判断患者的病变范围具有非常重要价值。MRI检查在肿瘤早期分期检查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其能清晰显示宫颈侵犯、肿瘤的肌层浸润深度和周围结构的受累情况,进而明确肿瘤分期[13]。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及对比度,MRI 诊断子宫内膜癌主要表现为子宫、宫腔扩大,内膜增厚。T1、长 T2 信号软组织[14],侵犯宫颈时,宫颈基质环提示不完整。宫旁淋巴结肿大,附件区异常信号。MRI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可以用于子宫内膜癌诊断、分期及指导临床治疗的可靠性诊断方法,可反映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情况[15]。MRI表现为子宫黏膜增厚及宫腔软组织肿块。肿瘤 T1WI多呈等信号,对病变边界确认困难,所以主要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及形态异常;肿瘤 T2WI信号多高于子宫肌层[16]。

王颖[17]将43 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行单纯CT、单纯MRI 检查以及CT联合MRI检查,结果显示,单纯CT、单纯MRI、CT 联合MRI 的分期诊断确诊率分别为51.2%、62.8%、90.7%,CT联合MRI的确诊率明显高于单纯的CT或MRI,证明CT联合MRI对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诊断相比单纯CT 或MRI检查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本研究将CT与MRI联合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中,结果显示,CT联合MRI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郭威等[18]报道的观点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CT与MRI应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各有优劣势,CT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患者的淋巴结侵犯或转移情况,而MRI能较为清晰地显示周遭器官与肌层的侵犯情况。CT增强联合MRI检查更利于明确病变对周围器官侵犯程度,同时清晰显示病灶大小、形态及范围,提高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临床分期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尤晓光,涂蓉,许乙凯,等. MRI在Ⅰ、Ⅱ期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8):69-70.

[2] 祖景世,靳云凤,曹国强,等.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 影像技术,2016, 6:16.

[3] 羅志琴.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4):653-654.

[4] 萧勇,刘丹琳.MRI动态增强结合CT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综述,2016,22(12):2460-2462.

[5] 刘付燕玉.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作用对比[J].中国医药科学,2017,7(23):153-155.

[6] 邵志萍,郭瑞霞,吕晓婷,等.3.0T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5,16(6):504-506.

[7] 程允,朱颍. 磁共振成像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分期中的价值[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11):1642-1646.

[8] 苏鹏飞.CT联合MRI 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中应用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2016,3(12):44-45.

[9] 陈翠云. CT和MRI联合检查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0):1545-1546.

[10] 康洁,刘亚静,高志红,等. MRI和CT增强结合对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的应用[J]. 河北医药,2014,36(18):2801-2802.

[11] 曾茗,张海燕,宋鹏.子宫内膜癌的CT与MRI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9):93-95.

[12] 刘明明,梁宇霆,张紫欣,等.MRI术前诊断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32(1):95-98.

[13] 陈粉合,邓祎,杨海霞,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8,16(6):108-109.

[14] 牟大英,张露. MRI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及术前分期的临床应用[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3141-3142.

[15] 潘晓玉,胡莹莹,林华,等.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 28(4):195-207.

[16] 周山,黄文亮.MRI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9):3192-3194.

[17] 王颖. CT 联合MRI 用于子宫内膜癌分期诊断的价值与效果观察[J]. 淮海医药,2017,35(6):682-683.

[18] 郭威,曾照志,刘明标.CT 联合MRI 检查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99-100.

(收稿日期:2019-05-07)

猜你喜欢
子宫内膜癌
配对盒基因2和CD44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子宫内膜癌低场MRI影像学特点及临床应用研究
子宫内膜癌患者腹腔细胞学阳性的临床价值及其对预后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