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钟表,古人如何计时?

2019-11-10 12:39迪/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趣味阅读)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日晷刻度计时

吴 迪/文

时间的概念对现代人来说太重要了。闹钟响了就要起床,三餐时间到了才会吃饭,搭地铁要对照时刻表,上学或上班都不可以迟到哪怕一分钟。随时随地,人们都要看着手表或手机,发出一个共同的终极疑问——现在几点了?时间约束着我们,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着便利,让一切显得井然有序,更让我们生动地感受到这个世界每时每刻的变化。每个人都离不开计时工具,但在遥远的古代,钟表被发明之前,古人又是如何应对这个难题的呢?一向脑洞大开的祖先当然不会让我们失望,一起看看他们五花八门的钟表替代品吧。

入门级计时工具:小动物

我们常说,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而有些小动物对于古人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型”好友。天赋异禀的大公鸡正是凭借自己卓越的早起打鸣技能,而成为大家争相拥有的“计时工具”。“鸡鸣”一词,专门指代天明之前的时间,也叫作“丑时”,对应今天的计时方式,大概就是凌晨1 点到3 点这段时间。一般来说,鸡会在这个时间报晓,聪明的古人发现了这个秘密,就理所当然地利用鸡的这种习性来计时了。试问,没有闹钟又需要早起的日子里,谁会不想拥有一只任劳任怨早起报时的大公鸡呢?

基础版计时工具:日晷

公鸡虽然好,但只能早上叫,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计时工具。然而,时代在发展,人类在思考,也许就在某一天,某个曾经当过物理课代表的古人突然灵机一动,就有了一个全新的发明,使准确计时成为可能,这个发明就是日晷。我们今天仍然能够在一些地方见到日晷,它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间的装置,而“日晷”这个词,本身就是太阳影子的意思。日晷通常是由石制的圆盘和中间一根铜制的指针组成,随着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指针投射在圆盘上的影子也不停移动,通过圆盘上的刻度指示出时间。不过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阴天或者夜晚的时候就不能使用了。

进阶版计时工具:漏刻

古人非常善于借助外物的力量来衡量时间的变化,因此也就有了另外一个很有趣的发明,那就是漏刻。“漏”是指带有孔的壶,而“刻”是指有刻度的浮箭,漏刻是借助水的力量来达到计时的目的。具体的操作方式,是让水从漏壶的孔中慢慢流出来,随着水的减少,漏壶中的浮箭下降,浮箭上的刻度就指示出了时间。这种漏刻叫作泄水型漏刻。还有一种受水型漏刻,运行方式刚好相反,是向壶中注水,浮箭随之上升,同样以刻度显示出时间。其实在古代,还出现过与漏刻原理类似的一些计时工具,比如以称量水的重量来计时的称漏,还有以沙子代替水的沙漏,但是相比之下,还是漏刻的应用更为广泛。

人工型计时方式:更夫

在古装电影或电视剧里,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种熟悉的场景:夜晚,寂静无人的街道,一个中年男子独自走在街上,手里提着一面锣,他边走路边敲锣,同时喊出一句万年不变的台词:“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这就是古代的更夫。古代的打更,是民间常见的一种夜晚报时的方法,更夫就是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古代打更,通常是两个人一组,一人拿锣,一人拿梆,两人配合敲打报时,每隔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敲一次,一个晚上共敲五次。敲到第五次的时候,也就是俗称的“五更天”,这时候天也快亮了。古代的更夫们在工作时整晚都不能睡觉,要一直守着计时工具,掌握时间变化,从而为大家准确地打更报时,是一群非常辛苦的“夜班族”。

升级版计时工具:生物钟

与整天忙忙碌碌、加班不停的现代人相比,古人大概更崇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面对我们这些离开了闹钟就方寸大乱的现代人,古人表示:“早睡早起从不熬夜的我,并不知道闹钟是什么东西!你有闹钟,而我有生物钟。”没有被铺天盖地的日程表、时刻表所束缚的古代人,可能真的有“生物钟”就够了,因为他们不需要像我们一样,时刻都在“赶时间”,唯恐“来不及”。今天的我们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生活带来的高速与便利,但对于古人来说,也许,他们还是更喜欢那个不用被闹钟吵醒的“慢时代”。

猜你喜欢
日晷刻度计时
畅游计时天地
时间的雕塑
穿越时空的记忆
腕表计时2.0
剪彩带
简易日晷
论明末清初日晷设计的特点
我们为爱计时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