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龙马在腾飞

2019-11-11 03:27王光坤
民族大家庭 2019年5期
关键词:龙马总理

文/王光坤

在祖国的鄂西南武陵山脉深处,有一片堪称人间仙境、世外桃源的土地。那里气候宜人,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优美,且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是休闲度假的绝佳胜地。她就是生我养我的家乡——龙马。我深深地眷恋着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一退休就迫不及待地回归她的怀抱。

龙马,位于恩施北乡,距城区37公里。她曾是鄂、渝、川盐茶古道货物的主要中转集散地,也曾是原龙马乡政府所在地,与恩施—梭布垭—大峡谷等景区交互相连。她的核心区域只有1.44平方公里,聚居着以土家族为主的8000余人,她被国家民委确认批复为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龙马,这个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日新月异。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龙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李克强总理的两次考察,则给龙马的腾飞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那是2008年4月6日下午,李总理的车队向龙马村进发,一路翻高山、穿沟壑,进入深山峡谷。谁也没有想到,他临时停车来到路旁的龙马村村民龚延祥家,认真询问了解国家农业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落实情况,还问及生猪保险、粮食种植、家庭收入等情况。龚延祥的老伴王大芝激动地说:“真是想不到啊,党中央这么关心我们,到我们这个山旮旯来吃苦啊!”

天色渐暗时,李总理来到海拨1300米以上的茶园沟组,村民朱明永正在门前地里挖田培土。听说中央领导来了,朱明永忙放下挖锄不知所措,李总理一把握住她沾满泥土的双手问道:“你这是准备种什么呢?”朱明永回答道:“四季豆。”李总理又说:“我们到你家里看看!”进屋后,李总理察看了她家农网改造情况,并称赞道:“你们家电线走得很规范嘛!”随后,他对时任市委书记谭文骄和时任镇委书记罗栋梁说:“下边龚延祥家的电线还没有改造,你们要去看一看。”李总理又详细地询问了朱明永家庭收入、孩子上学、农村合作医疗等情况。

来到81岁村民李万军家时,李总理亲切地拉着李万军的手说:“我是专门来看你们的。老人家的日子过得好不好?”李万军激动地说:“托党和政策的福,我日子过得很好。”李总理坐在他家门前,聊起了家常。从新型合作医疗到义务教育,从粮食直补到农资综合补贴,从用电到修路……只要关系到村民生产、生活的事,他都细细地问,认真地听。

就在李总理回到北京不久,重大喜讯传来,恩施州被列为少数民族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创新实验区,给龙马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带来了重大机遇。

2012年12月29日,已是寒冬时节,李总理冒着鹅毛大雪又来恩施龙马了。按上一次的考察路线,他先来到龚延祥家,进门的第一句话就说:“老朋友,我又来了!”随即与龚延祥双手相握,拉起了家常。

之后又沿深山公路来到李万军家,没料到年迈的李万军在20天前去世了。李总理深情地望着大雪纷飞的山崖,看着田里残留的细细的苞谷梗子,用手抓起一把泥土说:“这样的土不长什么庄稼,又加上坡度太大,只适合退耕还林。”紧接着,他就在这里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提出了“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战略方针。

龙马的腾飞从此开始了!

千百年来,龙马第一大民生困惑,就是河里有水不上山,久雨涝,旱不收,人畜饮水及田间灌溉有如当地民谣:“龙马生得恶,雨从团转落,河里涨浑水,田里起碰壳。”那次村民代表座谈会后,龙马因地制宜,普遍实行退耕还茶(林),又建起了恩施市硒泉供水有限公司龙凤分公司龙马水厂,并在佐家坝、保扎两处建成水厂供水,全境人畜饮用水受益人户覆盖达95%以上。村民们不禁感慨道:“只有共产党领导和改革开放,我们才能享得到这个福!”

紧接着,就是解决照明、用电等问题。上世纪60年代前,晚间多以柴火燃烧、油灯照明。我至今尚难忘怀的是:1954年,我上小学四年级时,因家贫,点不起桐油,更买不起煤油,就在山上松树蔸下找来松香(松树油)做成台烛供晚上做家庭作业用,4岁的弟弟不慎将台烛撞翻掉在我赤裸的脚背上,留下永远无法抹去的疤痕。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世纪60年代末,当时的龙马公社党委组织人力,自力更生,在悬崖峭壁的半山腰用人工硬生生地打凿砌筑出一条水渠,凌空架起渡槽,从河谷筑坝引水,办起了水力发电厂,使这块土地率先亮起了电灯。现经第三期农网改造后,这里又修起了由3.5万千伏安降至1万千伏安的变电站,更进一步改善了当地供用电需求,提高了供用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实现线路全绝缘化,境内安装变压器128台。供电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达99.98%。短短数十年间,这一民生问题的改善,简直是翻天覆地!

当你站在龙马半山腰的二仙岩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只见一幢幢白墙青瓦小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旧时的土砌瓦盖的破笼烂壁的棚户绝迹了。漫步在龙马风情小镇上,只见清一色的青瓦白墙、花格推窗、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住房,把土家吊脚楼和现代钢筋水泥建筑融为一体,美丽壮观。

如今,龙马的公共卫生环境大为改观。联想到过去,许多人家穷得连厕所都建不起,有的就搭一个棚子、放一口木缸了事。一般农户也仅在猪圈旁边留一个仅一人可蹲的解手位置,不分男女。整个龙马集镇,无一间规范公厕,就在下街转角处搭几根木枋供赶场人应急方便,大小便被排入河道,称之为“野茅厕”。近年来,家家户户建起了自来水冲水厕所,有的甚至安上了坐式马桶,龙马风情小镇上由政府出资建起了多座男女各有数十蹲位的公厕,还配有专人打扫。龙马交通沿线各路段设置了垃圾桶,彻底净化了人居和公共卫生环境。

过去,龙马交通闭塞,唯一一条羊肠小道约20公里到龙凤坝,途经马难上(山)、寒坡坡约4公里的陡峭上坡路段十分难走。供销社每年组织数十人的挑力队伍,全靠肩挑背驮将山里的农副产品运出去,又把人们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运进来,十分不便。1978年才修起“双龙”简易石子公路。而今,水泥路面全部刷黑,护栏设施牢固,候车站点分布均匀,沿途出行人流候车、乘车方便有序,两侧山清水秀,花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目前,龙马全境交通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达。

产业结构的调整,使昔日的荒野生机蓬勃。漫山遍野的梯田郁郁葱葱。尤为可喜的是,由杭州市政府、杭州市农业局与恩施州政府等相关部门对接,由浙江新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湖北金果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融资5000万元,于2019年初成立了以经营茶叶生产、精深加工、茶叶旅游等融合产业建设为主的“恩施州龙马新果实业有限公司”。经该公司实地考察,先行选定龙马保扎基地150亩,3月16日已经通过向龙马经济联合社支付租赁费26.8万元的流转方式,取得了所属茶园作为公司自有核心示范茶园的经营管理使用权;同时以同样的方式流转了邻近小镇当地茶农茶园278亩,直接拉动157户(其中贫困户64户),平均每亩增收1500-2000元的产业收益。随着生产线的完善扩大,预计2019年产值可达5000万元以上,其发展前景可观。

这里不仅有以茶叶为龙头的产业,还兴起了以“引进来,走出去”的联产联营合作的新兴产业。龙马瑞发鞋面厂就是这种经营模式的先进典范,该厂与浙江温州几家鞋厂联营,专制鞋面,现有制面机30台,有技术工人30多人,年创产值过百万元。

经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直属国有控股公司——联投集团投资承建的街道屋宇改造工程,总投资近4亿元。改造完成后的街道一派土家风格,古香古色,错落有致。商铺林立,繁荣整洁;民宿客栈,别具一格。玉龙湖畔,已投资新建成空中滑索、人行软桥、游泳池、钓鱼池等休闲设施与原建的生态园紧紧配套。2017年龙马风情小镇建成,八方游客云集,人潮涌动。除风情小镇、李八姑旅游专业合作社外,已形成四道八处是景点,家家户户是宾馆的局面。2018年,龙马风情小镇被评为中国十佳康养度假村!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了居民收入。龙马村1978年人均收入只不过250元,到2017年人均收入达10004元,个别手艺工匠户远远超过这个水平。

龙马镇上,文化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每天下午,人们作息之余,随着优美的音乐旋律,身着各色土苗民族服饰的男女老少齐聚广场,跳起了广场舞;传统的腰鼓、舞龙、狮子等文化艺术活动竞相展示。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摒弃了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陋习。

龙马的教育事业也再展新貌。龙马中心小学迁建至龙马中学一处,重建了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初中亦新建了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周转房。龙马的中小学都配备了食堂、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龙马卫生院的规模也相应扩大,新建占地2323平方米门诊、住院综合楼1栋,改建664平方米原门诊楼,实现了院内科室配备齐全,医护队伍素质提高;有效地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

龙马地处上游,河水水质居全市之首,现已被列为恩施城区第三水厂的备用水源。历年来,沿河道两侧的生活污水均被排入河道,对下游水源造成污染。现由政府投资5400多万元的污水净化处理厂工程,即将竣工。保护生态环境,净化水质,有力地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华夏在猛进,龙马在腾飞。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已年逾古稀,欣逢盛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我坚信,未来的华夏将更加灿烂辉煌、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龙马总理
龙马春风、忠义千秋
“龙马”巡游
总理的“大屁蹲”
总理答记者问最『强』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简历
跟着总理去美洲
看看加拿大新总理的首月表现
尼总理辞职讲话谴责印度
繁忙的建筑工地
室内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