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使用情况调查
——以河北永年县A小学为例

2019-11-11 05:28李林婧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注音部编本助学

马 瑛,李林婧

(文山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文山 663099)

语文教材作为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是辅助教师教学最好的工具;是辅助学生学习的经济实效的材料[1]。助学系统作为构成语文教材的四大系统之一,是依附于语文学习内容的“导语、注音、插图、练习”的集合,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是辅助教师教学的重要材料,具有帮助达成学习目标的作用;其次,它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具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2019年,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部编本语文教材将覆盖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年级,据其主编温儒敏介绍,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进行了较大变动,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使用助学系统辅助教学时有没有出现新情况?学生使用助学系统开展自主学习时有没有出现新问题?这些情况都需要进一步了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建议。因此有必要对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考虑到部编本语文教材的使用在全国推行时间较短,因此仅以低年级作为调查对象。

一、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的概念以及变化

助学系统是教材为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2]。经查阅文献,目前为学术界所公认的助学系统包括导语、注音、插图和练习。

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相比于以往人教版有明显变化:

1.取消了单元导语和课文导言;

2.新增了全文注音;

3.明确了学习要求(将原有的生字表分为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以下将“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统称为“三表”);

4.插图更加精简和突出课文特点;

5.课后练习有明确的学法指导以及更加强调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因此,调查内容主要针对目录及三表、插图、注音、练习四部分。

二、学生使用语文教材助学系统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

笔者参考了史晶晶的《小学语文教材助学内容调查问卷(学生及家长问卷)》[3],同时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编制了《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问卷分为“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两大维度,意在了解学生对助学系统的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

(二)研究对象及施测

研究对象:以河北省永年县A小学二年级3个普通班(班容量均为50人)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共计150人。

发放问卷:现场发放并指导学生填答。由于二年级学生文字理解能力不高,因此,在整个施测过程中采取由研究人员读题并解释题目,学生自填的方式。

整理回收: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剔除误填、漏填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134份,即问卷回收率为89.33%。

(三)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出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助学系统的主动性不足

由表1可知,37.31%的学生在预习新课时“偶尔使用助学系统”,17.16%的学生则“从不使用”。可见,学生使用助学系统的主动性不足。

表1 预习新课时学生主动使用助学系统的频率(N=134)

结合表1以及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了解到,学生预习时很少使用助学系统主要是因为作业负担过重。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只好压缩有限的自由时间,甚至不得不放弃使用助学系统。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并努力满足学生对助学系统的兴趣,同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给予其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

2.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目录和三表的主动性差

如表2所示,在预习过程中,仅有5.97%的学生先看的是目录和三表部分。可见,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目录和三表的主动性差。

表2 学生预习课文顺序的情况(N=134)

结合表2以及课堂观察发现,这一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原因:首先,二年级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不强,对系统性强的目录和三表较难产生共鸣;其次,由于教师布置作业时常常利用目录和三表(教师布置作业常用句式:目录上第几课背会;三表中某些生字词抄写几遍等),加重了学生作业负担,使学生对目录和三表产生了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同时作业的布置方式灵活些,缓解学生的抵触情绪。

3.学生认为注音数量正好,但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

由表3可知,认为课文中注音数量正好的学生共81人,占比60.45%,可见,多数学生认为课文中注音数量正好。

表3 学生对课文中注音数量的看法(N=134)

由表4可知,有85名学生认为注音对其理解课文帮助不大,占比63.43%;另外,还有1.49%的学生认为没有帮助。可见,学生认为注音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

表4 注音对学生理解课文的帮助情况(N=134)

结合表3和表4可知,多数学生认为注音数量正好,但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这是因为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需求不仅限于读音,还包括字词含义、字词应用和字词书写。例如:学生常常难以理解文中的生字词,如“荆棘”[4]17、“安居乐业”[5]72等,然而这却不能通过使用注音得到解决,还需教师的讲解和工具书的查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对生字生词的全面讲解,并教授学生查阅工具书的方法。

4.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课后练习的主动性差

如表5所示,每次预习新课时,有69人是在教师要求下被动做课后练习,占比51.49%;有13人则是选择不做,被动等待教师给出答案,占比9.70%。二者共占比61.19%。可见,学生预习新课时,使用课后练习的主动性差。

表5 预习新课时学生课后练习的频率(N=134)

这主要是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和课堂所致——如表5所示,多数学生表示“老师会在语文课上直接告知课后练习的答案,所以没有必要主动预习和思考”。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以免学生产生惰性。

三、教师使用语文教材助学系统情况的调查及分析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应用的研究工具主要有:

笔者根据学者史晶晶的《小学语文教材助学内容调查问卷(教师问卷)》[3],同时结合本研究实际情况,编制了《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助学系统使用情况调查问卷(教师卷)》。问卷分为“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两大维度,意在了解教师对助学系统的认知情况和使用情况。

(二)研究对象及施测

全面调查:以永年县A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师总体共53人为调查对象。

发放问卷:现场发放并指导教师填答。

整理回收: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3份,剔除误填、漏填的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共46份,即问卷回收率为86.79%。

(三)统计分析方法

计算出选择每个选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教师利用助学系统辅助教学的主动性不足

由表6可知,45.65%的教师在教学时“偶尔使用助学系统”;10.87%的教师则“从不使用”。可见,教师使用助学系统的主动性不足。

表6 教师教学时主动使用助学系统的频率(N=46)

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便往往处于“赶课”的状态中,因此没有足够的时间使用助学系统进行创造性教学。所以,学校应赋予教师在一定范围内灵活安排课时的自由,以便教师使用助学系统进行创造性教学。

2.教师认为注音数量太多,且对教学帮助不大

由表7可知,52.17%的教师认为课文中注音数量太多。可见,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注音数量太多。

表7 教师对课文中注音数量的看法(N=46)

由表8可知,54.35%的教师认为注音对教学帮助不大,甚至还有8.70%的教师认为注音对教学没有帮助,二者共占比63.05%。可见,多数教师认为注音对教学帮助不大。

表8 注音对教学的帮助情况(N=46)

结合表7和表8可知,教师认为注音数量太多,且对教学帮助不大。经课堂观察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对文中的生字词难以理解的情况,不能通过使用注音解决,需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同时,注音数量太多会导致学生过分依赖,并使学生对全面学习生字(读音、含义和书写)产生懈怠。

3.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插图,且仅在导入环节利用插图

如表9所示,“偶尔会”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插图的教师占比50.00%,“从来不会”的教师占比13.04%,二者共占比63.04%。可见,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插图。

表9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插图的频率(N=46)

如表10所示,仅在“导入环节”使用插图的教师占比高达54.34%。可见,多数教师仅在导入环节利用插图。

表10 教师会利用插图的教学环节(N=46)

结合表9和表10可知,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插图,且仅在导入环节才会利用插图。究其原因,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普遍认为运用插图组织和辅助教学浪费了有限的教学时间;二是教师的插图开发能力较弱,以致多数教师不能充分开发插图的使用价值。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同时提高插图开发能力。

4.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练习,且仅在总结环节利用练习

由表11可知,“偶尔会”在教学中有意识使用练习的教师占比54.35%,“从来不会”的教师占比2.17%,二者占比56.52%。可见,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练习。

表11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练习的频率(N=46)

由表12可知,仅在“总结环节”利用练习的教师占比高达58.70%。可见,多数教师仅在总结环节利用练习。

表12 教师会利用练习的教学环节(N=46)

结合表11和表12可知,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练习,且仅在总结环节才会利用练习。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教师普遍认为练习的作用仅是总结和巩固课堂知识;二是由于练习的自主学习性质和功利主义教学观的矛盾:据主编温儒敏介绍,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练习更侧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当今功利主义教学观却要求教师注重提高学生分数,这就导致助学系统中的练习被考试真题所取代。

四、改善策略

(一)提高师生使用助学系统的主动性

“语文核心素养涉及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大领域,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6],可见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已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部编本语文教材的助学系统更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有必要提高使用助学系统的主动性。

学校方面,首先校方应适当减轻教学压力,并给予教师一定教学自由。如:制定弹性的课时制度,使教师能够灵活安排课程内容与所用课时;其次校方可适当调整教学评价方式,鼓励教师施行过程性评价,并开展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研活动;最后教师要打破传统填鸭式的教育观念,积极思考如何利用助学系统创造性教学,并引导学生主动使用助学系统,教授其使用助学系统的方法。

家庭方面,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拒绝不符合年龄段的 “超前教育”。如拒绝将二年级的内容塞给一年级学生学习等,否则家长就是在强迫学生学习超出其理解能力的知识技能,长此以往,学生将不懂得自主学习,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所以建议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多借助助学系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感受语文的精妙。

(二)提高学生使用目录和三表的能力

二年级学生不喜欢使用目录和三表的自身原因是其思维的系统性不足,故很难对系统性强的目录和三表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考虑结合专题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例如:课堂导入时引导学生打开目录,看着目录回想上节课的内容,畅想新课的内容,并比较新旧课的异同;讲解生字时可引导学生打开生字表,将形近字整合起来进行专题教学;二年级学生正是喜爱故事的年纪,所以可从其兴趣出发,传授专题学习的技巧,引导学生做“比较”的游戏(如《咏柳》[4]2和《绝句》[4]72有什么异同点)。在这样的熏陶下,学生的向师性会诱导他们利用目录和三表去学习,甚至举一反三,将之用于其它课文的学习,从而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师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注音

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了全文注音,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注音帮助识字具有悠久历史,它建立在语言和心理训练的基础上,对初入学的儿童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由此把读写教学提前,促使儿童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协调发展[7]。然而,过多的注音会使学生对它产生依赖,并不习惯认读没有注音的生字和课文,甚至还会只关注读音,对全面学习生字(读音、含义和书写)产生懈怠。所以,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适度使用注音,摆脱对其过度依赖。例如:

组织识记生字的活动。二年级学生年纪尚小,喜爱多样的学习活动,尤其当学习活动采用竞赛形式时,学生更是踊跃参加。因此,可组织认生字的活动,将全班学生分组,展示生字抢答读音,或展示读音抢答生字,以此训练学生的识记能力。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形成“生字—读音”的思维反应,从而摆脱对注音的依赖。

引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工具书是一种依据特定的需要,广泛汇集相关的知识或文献资料,按一定的体例和检索式编排,专供查资料线索的图书。二年级语文教学的工具书主要是指汉语字典,字典中应包括注音在内的笔画顺序、生字含义和例句等,能促进学生对生字的全面学习。

(四)迎合学生兴趣,扩大插图使用范围

相比于注释、练习和三表等助学系统,插图最大的不同在于从抽象的文字走向了具体的图画,二年级学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其使用插图的主动性很高,所以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思维特点,运用插图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虽对插图很感兴趣,但一些教师对插图的使用仅停留在课前偶尔的“看图”这一表层,至于“看到了什么”、“能联想到什么”或“你觉得为什么要这样画”等思考性问题,则并未对学生进行深层引导。所以,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杨皓楠就强调应从三个方面充分利用插图:“利用图像表格进行兴趣导入;利用图像表格加深文本理解;利用图像表格进行审美活动和发散思维。”[8]这就是强调插图的使用除在导入环节外,还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在讲授《狐假虎威》[5]97这一课时,教师既可在导入环节引导学生看插图(图1)“猜故事”;又可在讲授环节引导学生看插图“体会角色神态”;还可在练习环节引导学生看插图“回想描写神态的词语”等。

图1 《狐假虎威》插图

(五)教师重视使用练习,扩大练习使用范围

相比于原来的人教版,二年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有了明确的学法指导(如:分角色朗读、边拍手边背诵等),并更加强调培养学生习作能力(如说一说体会、用加点的词语说话)。为此,教师应重视使用练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扩大练习使用范围,使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充分发挥练习在朗读、积累、阅读三个方面的作用[9]。比如:预习《小蝌蚪找妈妈》[5]1一课时,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很难自行梳理,这就需教师明确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做好课后练习的第二题:“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下面的图片(图2)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样,学生就会对小蝌蚪在找妈妈一途中身体的一系列变化产生清晰的认识,从而初步理解小蝌蚪长成青蛙的全过程。

图2 《小蝌蚪找妈妈》插图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背景下,师生充分利用助学系统,学生能够提高教材搜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也能提高教学效率以及课程开发能力。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助学系统的使用,并为学生创造利用助学系统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也应掌握必要的助学系统使用方法,有意识地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是当今学子必不可少的品质。所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助学系统就成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

猜你喜欢
注音部编本助学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比较视野下“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识字板块的教学思考与实践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
郭万里“三帮”助学子
扎实帮困助学造福贫困少年
东巴文从音补到注音式形声字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