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乐海为知己
——访扬琴演奏家、教育家刘寒力

2019-11-11 07:35孟建军
乐器 2019年10期
关键词:龙吟扬琴低音

本刊记者/孟建军

河北乐海乐器有限公司是北方乐器行业的龙头企业。近年来,乐海乐器公司在产、学、研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乐器的研发制作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业绩,获得了多项专利成果。而这些成绩的背后,除了企业决策者重视科技创新外,该公司的研发团队在其中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乐海研发团队里,有一位专业院校的扬琴教授,他叫刘寒力。

刘寒力早年在沈阳音乐学院师从于沈阳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张学生先生,197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从此成为东北扬琴的第四代传人。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的40余年里,刘寒力培养出许多扬琴专业学生,桃李满天下。而今他虽已从教学岗位退下,但他还带着几个研究生,继续坚守着扬琴的演奏教学,可谓“退休不退岗”。

前不久,记者采访了这位扬琴界资深的教授,他说:“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学习扬琴时,恩师张学生给予我更广阔的拓展空间,使我得到了国内诸多扬琴老前辈的无私赐教,同时也涉猎一些演奏之外的领域,关注扬琴改革即是其中一项。”刘寒力非常健谈,谈起成就了自己一生的扬琴、谈起与乐海乐器公司的渊源,刘寒力的话滔滔不绝。

刘寒力与研发部人员讨论技术问题

初涉乐海探微 结缘扬琴研发

刘寒力称自己特别喜欢尝试在扬琴上做一些小的改革。多年来,他一直试图想和一些厂家合作,将自己的一些改革想法在扬琴上实施。2004年之前,他曾跟唐山的一位扬琴制作师有过一段合作。

2004年11月第三届全国扬琴艺术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就是在那次会议上,刘寒力认识了乐海公司董事长宋从甲。“当时他就给我介绍乐海扬琴,其中还有带制音器的扬琴,我看了以后很喜欢。”宋从甲邀请刘寒力有时间到乐海公司走一走。不久,刘寒力就前往乐海公司参观了乐器生产车间,对乐海公司有了直观的认识。

而进一步走进乐海公司,并与之紧密合作,是在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的黄河老师找到我,介绍我到乐海公司搞扬琴研发。”就这样,2014年年底,刘寒力正式受聘于乐海公司,之后每月都能坚持到乐海公司,参与乐海公司的扬琴研发工作。“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加入了这个团队,就把这件事情做好。”抱着这种单纯的信念,刘寒力担任了乐海公司的扬琴研发顾问。

作为在艺术院校从教多年的教授,刘寒力深知在扬琴家族中,最亟需要做的,是填补扬琴品种的空白,如独奏类低音扬琴、合奏类高音扬琴及便携式扬琴等。

借鉴钦巴龙 研制独奏琴

刘寒力与乐海合作,是从研发低音扬琴开始的。当时被称为低音扬琴的,其实都是比中音扬琴低四度、五度,从乐器分类法来讲,它只能算是次中音扬琴,不属于低音扬琴的范畴。刘寒力认为,除了要研发比中音扬琴低八度的琴之外,要能独奏才是具备常规乐器属性的。

多年前刘寒力曾看过一个匈牙利乐团来华演出,见过演员用“钦巴龙”扬琴独奏。当时刘寒力真正感受到它的舞台威力和“音乐会扬琴”的魅力。当年国内有位音乐家到匈牙利学习,刘寒力请他帮忙带回了一大批匈牙利扬琴的资料。从资料中他发现钦巴龙的音域是低八度的,和中国的扬琴不一样。“我们的扬琴是从传统小扬琴发展而来,在它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中音音域的扬琴;而匈牙利则是从小扬琴变成大扬琴,音域比中国扬琴低八度。我们也应该研制与之媲美并具有相同功能的低音扬琴”。于是,刘寒力按照大提琴的音域设计了三款低音扬琴,一种是参照欧洲扬琴钦巴龙和国内称的律吕式扬琴的低音区并对高音区重新设计的一种新式扬琴排列;还有一种参照中国扬琴音位排列特点的三排码音域略窄的专用C调低音扬琴;另外一款是按402扬琴音位完全降低八度的低音扬琴。三种方案择其一。

经讨论,大家认为“将402型扬琴降低八度这个思路最为恰当,符合国情,从而奠定了研发低音扬琴的思路”。

刘寒力与研发部门工作人员共同研究的最后按照402扬琴的低八度去制作的低音扬琴,是一款演奏扬琴的老师和学生不需要练习,上手就能熟练演奏的低音扬琴,而且立即可以演奏独奏曲目。刘寒力说,其实制作低音扬琴并不是当时的市场需要。他是本着“先研发、先储备”的原则才从事低音扬琴的研发与制作,这样可以有备无患,一旦市场需求,随时可以根据图纸制作,并迅速推出投放市场。

很多乐器公司生产的乐器都是以木材花纹、材料、工艺特点来命名。刘寒力认为这样命名即不能体现乐器的文化性,也缺乏美感。低音扬琴音色厚重,刘寒力想给低音扬琴重新命名。他觉得“虎啸”“龙吟”“凤鸣”等中国传统文化对声音形容的赞美名词,用于低音、中音及高音扬琴的命名最为恰当。于是,低音扬琴他就称其为“龙吟”,认为此命名最能够体现低音扬琴音域的乐器特点。

2015年,“龙吟”低音扬琴在上海乐器展亮相,吸引了许多专业人士的目光。“龙吟”问世,填补了国内没有低音扬琴的空白。

在低音扬琴的研发上取得了经验以后,刘寒力与乐海公司研发部转向高音扬琴的研发。不久,以“凤鸣”命名的高音扬琴也在乐海公司诞生了。

依图制作扬琴 创作“云海龙吟”

刘寒力坦言:在来到乐海公司之前,对扬琴制作一窍不通。凭借自己早年刚参加工作时曾有到工厂学徒、能看懂图纸的经历。受聘到乐海公司进行扬琴的技术研发后,他决心首先要到车间跟师傅学习。通过大量观察和虚心求教,他对扬琴制作的各个环节和制作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为自己制定了两个原则:第一,向工人师傅学习,了解制作工艺;第二,先在图纸上研发,按照图纸进行制作。他认为,先出图纸,后做样品,可以避免材料的浪费。图纸设计合理以后,再建议从事制作,这样能够避免很多麻烦,也比较科学。

通过向师傅们学习材料处理、工艺流程等知识,为刘寒力在原有认识扬琴的层面上进一步从事研发奠定了基础。

刘寒力在试奏“龙吟”扬琴

时间一长,刘寒力发现,研制中发现的一些问题,的确可以通过绘制图纸过程中的设计研究得到有效避免。

当第一台低音扬琴“龙吟”初步研制成功以后,刘寒力要让它发声说话。他认为:乐改研究最终是以乐器演奏实用作为成果检验。于是他打算为低音扬琴创作一首乐曲。他查阅了唐诗,其中有水龙吟的词牌,还发现苏轼写过“水龙吟”的诗,其中有一句“古来云海茫茫”激发出创作灵感。刘寒力撷取诗句中的一些词句作为作品的小标题,创作出国内第一首低音扬琴独奏曲《云海龙吟》。这部作品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黄河教授举办的全国扬琴研修班上,由中央音乐学院林诗妍同学与弦乐四重奏组合作首演成功,“龙吟”低音扬琴那饱满淳厚的音响令人耳目一新。

“凤鸣”“云莺”齐鸣 乐音悠扬动人

2016年,刘寒力与研发团队开始着手研究高音扬琴。

如何让高音扬琴的声音得到最佳的传导,使声波量最大化?刘寒力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

他忽然想起去北京天坛回音壁给自己的启示。回音壁墙壁反射的声波原理与声音传导入射角与出射角相等会造成原声重叠时,使原声增强。在设计扬琴琴体内腔角度的过程中,刘寒力设想60度的角度比较好,有利于声波的规则反射和声音传导。后来由于六十度使得扬琴中低音区弦的张力太大,他就微调为62度。高音扬琴完成之后,他觉得声音明显好于其他内腔角度制作的扬琴,琴体结构相对稳定,有不易不跑弦的优势。刘寒力给这款高音扬琴起名为“凤鸣”。

2017年,刘寒力与研发团队开始着手研制便携式高音扬琴。这款扬琴底边长度设计为92公分,是目前国内最小的便携扬琴。在跟车间师傅的紧密配合下,便携式扬琴经过一段时间的研制,终于成功问世。刘寒力为这款便携式402扬琴命名为“云莺”。

为了纪念乐海公司30年厂庆,公司打算制作30台纪念版的扬琴。在集体讨论中,刘寒力主张压缩扬琴琴体装饰的成本,将资金投入到音色的开发上,去掉不必要的装饰,尽可能让乐器素面朝天,理由是真正好的演奏家注重乐器的音色,往往会忽略乐器的外饰。

在纪念版扬琴制作中,刘寒力与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琴一木”的概念,即:一台扬琴只用相同的一块木料,括琴架子,使得整台琴美观统一,观赏品位提升。这些新品扬琴在乐海公司30年厂庆中非常抢眼,被经销商抢购一空。

明确创新目的 追求乐器完善

“在生产中学习、在研发中实践,在创新中完善”是刘寒力与乐海结缘后的心路历程和深刻体会。他说:研发的过程就是实践的过程,创新的目的不是要创出一个新样子,而是要提升文化理念,使乐器在型制结构及音响方面更趋完善。

刘寒力有信心要把多年来扬琴制作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逐步加以解决。如:高半音琴码发音质量中的结构传导问题、组装扬琴工序杂音源的止音控制问题、支撑琴体框架与优质木料配比对乐器音色音质的影响及解决在以流水线为主体的制作工序中尚存的手工生产工艺的标准化问题。总之,是如何将工艺水平和科学性在每一台扬琴的制作中体现出来?

2018年6月,刘寒力又与研发人员投入到制作“虎啸”扬琴中。他介绍说,“虎啸”扬琴是乐海公司“海之尊”系列中的一款扬琴。研发目标是原来“402”型扬琴音质亮、脆、响的特点基础上,如何赋予虎啸扬琴一种新的音色理念?

然而,“虎啸”琴刚试制出来以后,声音却很不理想。刘寒力闻讯赶到工厂后,与研发人员仔细分析,他发现问题主要是制作时手工操作出现的数据改变,不能适应新的琴体在传导结构方面所应做的变化,导致声音及各项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后来,刘寒力与设计和制作人员沟通,修订出合理传导结构的参考数据值,经过历次数据调整和制作工匠们的工艺熟练程度达到要求之后,虎啸琴的音色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保持扬琴音色的清脆、明亮、灵敏之外,还增加了柔、润、实的音质内涵。目前,他与研发人员继续就各类扬琴专用琴弦的研发等问题仍在研究之中。

真情拥抱“乐海”视为一生知己

由于刘寒力的介入,乐海公司的研发思路得到了有效拓展,扬琴的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和进步。通过与乐海公司几年来卓有成效的合作,刘寒力深刻意识到:民族乐器工业应重视理性思维,把手工作坊的经验、做法尽量升华为数据化和可把握的工艺标准,用科学化、理论化、数据化指导民族乐器制作。

“我很幸运,碰到了乐海这样一个平台。”刘寒力老师虽然离开了教学一线,但他却投身到扬琴研发、制作领域,并且乐此不疲。他将演奏、教学的经验与研发制作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给乐海带来许多新的研发思路和科研成果。

乐海公司运营副总宋营彬曾说:在研发产品的过程中,乐海要出一批人才。

刘寒力认为所言极是。从研发意义、文化交流的互通方面,刘寒力常跟乐海的师傅进行交流,让师傅们把各自研发的成果与经验总结出来并上升为理论。他还指导他们撰写技术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在推出新产品的同时,刘寒力也努力做乐海人材培养的推手。

刘寒力与研发部人员在几年来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也申请了十余项国家专利。他说,“身在乐海,我希望所有专利对乐海的发展进步都能起到助推作用。能在乐海这样一个平台上发挥光热,我感到很欣慰。”身处“乐海”,刘寒力实现了其研发扬琴的理想,自身价值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刘寒力眼里,“乐海”永远是他事业上的知己。

猜你喜欢
龙吟扬琴低音
宋自重
能量强悍就是最大的优势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载革命性Uni-Core技术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扬声器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龙吟套件”创作感悟
短视频江湖 虎啸龙吟
从“洋琴”到“扬琴”——探究民族乐器扬琴的中国化演变
简单、好用、承传贵族血统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扬琴的传入与流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