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如磐七十载 复兴之路谱华章

2019-11-11 15:50宁吉喆
人民论坛 2019年30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

宁吉喆

【摘要】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谱写了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不仅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为绘制包容共生的世界文明愿景作出了中国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关键词】党的领导 经济结构优化 贸易大国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开启了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七十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奋力前行,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七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诞生之初,我国经济底子薄、基础差,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仅679亿元。70年来,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0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174倍,年均增长8.1%,其中1979—2018年年均增长9.4%。

人均发展水平持续提高。2018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4644元,按不变价计算比1952年增长70倍;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达到9470美元,比1962年增长134倍,已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

财政实力大为增强。2018年,我国财政收入由1950年的62亿元增加到183360亿元,年均增长12.5%,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1952年末,我国外汇储备仅为1.08亿美元,外汇严重短缺。2018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30727亿美元,连续13年稳居世界第一。

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我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由1978年的1.8%上升至15.9%,2010年开始,我国经济总量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二位。1979—2018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18.7%,近年来我国贡献率达30%左右,居世界第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贡献了中国智慧,展现了大国担当。

七十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大幅提升,发展物质技术基础日益雄厚

科技实力由弱变强。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科技发展水平落后,科技人员短缺。70年来,我国科技投入强度明显提高,科技创新产出大量涌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2018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1995年增长55.4倍,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19%,接近发达国家水平。2018年末,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5件。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量子科学、超级计算等诸多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7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52年的18万千瓦提高至2018年的10亿千瓦,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目前,我国谷物、肉类、花生、茶叶、水果等产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工业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服务业部门单一、发展水平低。70年来,我国工业发展大踏步向前,服务业实现长足进步。目前,我国已成为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制造业增加值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首位。2018年,我国钢材产量11.1亿吨,比1949年增长8503倍;水泥产量22.1亿吨,增长3344倍。201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469575亿元,比1978年实际增长51.0倍,年均增长10.4%,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地位不断巩固。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跃升。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十分落后,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增强,通信设施水平全面提升。2018年末,我国铁路营业里程比1949年末增長5倍,公路里程增长59倍,定期航班航线里程增长734倍,邮政营业网点增长9.4倍。2018年,我国能源产量折标准煤达到37.7亿吨,比1949年增长158倍;移动宽带用户达到13.1亿户,基本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

七十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业占比较高,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薄弱。1952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50.5%、20.8%和28.7%。70年来,随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工业化城镇化推进,第二、三产业占比不断上升。农业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制造业水平持续提高。近年来,服务业快速发展,已经占据国民经济“半壁江山”,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2018年,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7.2%、40.7%和5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36.1%和59.7%。

图1 1952—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2 1952—2018年三次产业占比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國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覆盖面持续扩大。2018年末,全国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902万人,比1989年末增加3619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医保。

贫困人口大量减少。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贫困问题突出,人民贫困如洗。70年来,我国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持续显现。2018年末,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至1660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比1978年降低95.8个百分点。我国已经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七十年发展成就来之不易,为我们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发展经验

一是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轨道前进的根本保障。历史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充分发挥党在经济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有利于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成功战胜经济运行中的各种风险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有力地指导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实践,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二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策。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发展奇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扩大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有力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生态环保投入,补齐民生短板,有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核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国,不断破除计划经济体制束缚,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经济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五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实践证明,开放是我国经济实现繁荣发展的关键一招。通过实施对外开放,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领域,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发展潜力巨大,我们对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充满信心。但也要看到,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仍面临诸多风险挑战。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开拓创新,坚持实干兴邦,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
科技看百年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史研究
对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一致性的认识
浅析“十三五”时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朱景文: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
张荣臣:党的领导是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