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梦到“电子羊”了吗?

2019-11-11 15:49敖显奎
大众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眼动小冰机器人

敖显奎

美国传奇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小说一经出版,便引领着众多科幻迷一起寻找着未来机器人之谜,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任在追寻,答案却依然扑朔离迷。

事实上,这个是一个人类自问自答的游戏。科技在发展,谜题正一层层被揭开。

微软小冰举办了“个人”诗词展

大量研究表明,睡眠和做梦过程有助于人类大脑整理一天的所有经历,以巩固和更深入地嵌入最重要的经验。同样,给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一段时间,让它们能够回顾和巩固人类教给它们的东西,也可以让机器人得到新的信息,学习和适应变化的事件。也正是这样的“原理”, AlphaGo在围棋上还战胜了人类,他们现如今能自己驾车、自己画画,甚至还能自写诗。

2019年8月初,人工智能机器人微软小冰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首次个展,它为了获得写诗技能,对20世纪20年代以来519位中国诗人的现代诗歌进行了超过1万次的迭代学习。

“黑暗衬出了我们的光亮/就只看到了模糊的幻影/孤独时候你的欢欣/又如闪电般忽然照亮天空……

泪痕也模糊得不分明了,我的生命是艺术,有黄昏时西天的浮云,用残损的手掌祈求。”

这些新诗词便是出自小冰之手,它在得到一张图片信息之后,便会根据这张图片的意境写出一首诗。有了这个功能,小冰还被社会化成众多社会角色——歌手、主持人、少女诗人、记者、设计师。它甚至还出版了个人的音乐专辑。人工智能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毋容置疑的,但是说到做梦这件事儿上,它们真的能做到吗?

梦是大脑调节中心平衡机体的结果

人在浅睡时有可能进入一种状态——眼球快速水平运动、呼吸与心跳速度加快、以及暂时性的肢体麻痹。这一状态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梦就常常发生在这一状态下。说快速眼动睡眠期具有更多的产生梦的心理生理基础。梦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睡眠时期中,不过比较少见,而且梦境更加模糊。

当人们睡觉时,快速眼动睡眠在提高人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它可以改进人们在新近学习任务中的表现。科学家认为,快速眼动睡眠是一种适应性的生存机制。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认为,做梦反映了人心灵深处的、位于潜意识中的欲望,这些欲望经过一定的伪装和改造被表现出来,就形成了梦境。

另外,动物已经确定会有快速动眼睡眠,但是我们没办法要求动物报告它们的经验。平均拥有最长快速动眼睡眠时期的动物是穿山甲。哺乳类可能是大自然中唯一,或者至少是最频繁的做梦者,因为和他们的睡眠模式有关。

梦是一种“情绪”的体现

从上面对梦的一连串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几个关键词:潜意识、欲望、大脑调节。稍作总结的话,把梦描述为一种“情绪”似乎也并无不妥。那么我们将“机器人能否做梦”这个问题转换一下就是:机器人能否拥有情绪。

阿维德·卡帕斯是德国不来梅雅各布大学情绪、认知和社会背景专业的心理学教授。他认为这个问题需回归到对情感的定义。情绪与我们生物体的感受相关。机器人或许能够感受,但这些感受却属于非常不同的自我,因为它们没有心脏和胃,它们的体内是各种机械部件。

田纳西大学计算机科学副教授布鲁斯·麦克伦南试图将情绪分解成他所称的“原型现象”——这是引发情绪的物理效应中的最小单位。他说:“原型现象非常微小,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种现象是他们意识体验的一部分。应该存在一些可科学测量、以在机器中重现的基本物理量。”

“我认为,若能让机器人做出我们想要的那些决定,它们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意识。而且,雷道克斯认为,人类意识促进了我们对情感的体验,这样看来意识也可能催生能够体验情感的机器人。”布鲁斯·麦克伦说。在他看来,人类想要教会机器人理解“情绪”至少还需要十年的时间。

机器人要“情绪”何用

情绪与它的拥有者的生存有关,如果害怕,你可能会逃跑。如果从吃东西中获得乐趣,你可能会吃得更多。通过这种推理,每一个想要生存的生物都会以某种形式表达情绪。那么反过来,机器人拥有了情绪,那么他们就可以更“人性化”地区完成某件工作,一个无情绪的机器人,被指示从A点移动到B点,可能会在途中遭遇障碍,但它只会不断撞击这个障碍。具备情感的智能机器人可能会因进展不顺而感到难过,最终放弃转而去做其他事情。如果这个机器人感到高兴,则意味着它离目标越来越近,它应该维持这个进程。但如果它感到沮丧,它或许会尝试另一种方法。(编辑/侯幫虎)

猜你喜欢
眼动小冰机器人
海豹的睡眠:只有一半大脑在睡觉
微软人工智能小冰升级
画眉
“微软小冰”发布首个MV 马来西亚女神朱主爱献唱
老了梦多很正常
动物很可能也做梦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