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伤人,三分治七分养。

2019-11-11 15:49
大众科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秋燥雪梨皮肤

“处暑”过后,逐渐进入秋天,在经历了炎夏的酷暑和湿闷后,人们开始享受秋天的凉爽和舒适。不过,天气转凉了,许多人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口干舌燥,喝水也不感到滋润;鼻子偶尔出血;喉咙也痒痒的,频频干咳,却总是咳而不爽;嘴唇脱皮干裂、脱发、瘙痒、便秘……这些症状,虽说不上是什么大病,却让人感到心烦意乱,打不起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燥”。

中医认为,燥是无形之邪,凡体质属阴虚、气虚的人,容易产生虚热,热易伤津。在气候干燥的时候,易伤人阴津,使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唇干、头痛、咽痛、干咳、手足心热、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的表现。现代医学认为,“秋燥”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入秋后,天气由潮湿闷热而变得干燥,由于清晨与白天的温差较大,天气多变,易导致人们抵抗力下降,皮肤也开始变得“娇气”,容易过敏、出现发红、瘙痒等现象。

除秋燥要“润”不是“泻”

每到秋天,很多人都会对症自己开方买药吃,比如嗓子疼的时候吃西瓜霜片、草珊瑚含片,有的人甚至用盐水漱口,便秘的时候就吃牛黄解毒片,鼻子出血就用消炎药,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吗?

用淡盐水漱口并不是特别提倡,淡盐水漱口可能对一些口腔疾病有一些帮助,但是对于秋燥的帮助不大。至于提到的几种药物治疗,这些都是清热解毒、泻火一类的药物。燥邪应该用润的办法,而不是用泻的办法,因此应该用滋阴润肺等比较清润的办法来进行调理。另外牛黄解毒丸属于清热泻火的药,能通大便,但是对于一些有虚症的病人,比如有脾胃虚寒的时候,吃了这个药可能就会腹泻不止。

少量多次喝足水:秋天湿度降低,皮肤、嘴唇和咽喉表皮细胞更易丢失水分,因此往往出现鼻燥咽干,口唇皱裂、口渴少津等秋燥症状。喝水是最直接的补水方法。不要等到口干舌燥的时候再大量喝水,要少量多次饮用。

多喝粥、汤防燥:秋季,正是养生滋补的好时机,喝粥也许是最佳方式之一。早晨多吃些粥,既可健脾养胃,又可带来一日清爽。海带、山药、藕、、白萝卜、冬瓜加排骨炖汤或鱼汤都能滋补身体,除此之外,绿豆汤、薏仁汤等粮食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橙色蔬果缓解干燥:不少蔬果含水量高达90%,也是补水大户。胡萝卜、彩椒、芒果等橙黄色蔬果还富含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维持皮肤、嘴唇和咽喉上皮细胞完整性,从而缓解“秋燥”。

勿盲目“贴秋膘”:民间有“贴秋膘”的习俗。然而,刚入秋,余热仍在,温度也还未完全降下来,不用着急吃大鱼大肉来贴秋膘。如果突然吃得过于油腻、肥厚,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厌食等症状,盲目“贴秋膘”更容易补出“秋燥”来。

等到气候真正转凉、食欲转佳时,可适当进补。但平时摄入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较多,体形比较肥胖、营养过剩,胆固醇、血脂、血糖偏高者不宜“贴秋膘”。

防“秋燥”,这些食物要少吃:秋燥可能会引起便秘、流鼻血、干咳,所以在饮食上要尽量清淡,要忌食或少食辣椒、姜、蒜、烟酒、浓茶、浓咖啡、韭菜、雪菜、虾类等燥热食物。此外,居室也要保持的一定的湿度。

保持充足睡眠:秋季应“早起早睡,与鸡俱兴”。医学研究表明,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赖床”几分钟,给身体一个缓冲,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这类疾病在秋末冬初发病率极高,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这是因为在睡眠时血液在脑血管的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容易形成之故。

加强体育锻炼:秋高气爽,气候宜人。因为暑热宅了许久的人们,此时,可以走出户外,加强体育锻炼。爬山、慢跑、散步,可以消耗多余热量排泄多余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目的。此外,让身体活动起来,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俗话说得好:“春捂秋冻,不生百病。”秋天气候渐冷,衣服不可一下增加过多,有意让机体冻一冻,经受一些寒凉之气的锻炼,这也是增强机体对冬季寒冷气候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期,尤其应重视耐寒锻炼、早操、慢跑、冷水浴等,以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

自我调节给情绪“补水”

人的情绪和气候有着密切关系,尤其在秋天,干燥的气候条件对人体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强。据了解,正常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秋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在这些人群中,又以男性居多。先生们一旦情绪“缺水”患上“情绪秋燥症”,相对于女性患者來说,对自己和旁人的伤害就严重多了。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中常因小事暴怒发火,那就预示有可能情绪“缺水”了。此时一定要想办法及时调整,以免造成恶果。

古语说“心静自然凉”,所以人们的心理调节、心理暗示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重要。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得学会“冷处理”,也就是越干燥的天气、压力越大,越要心平气和。而且,最好能把坏情绪转移一下,比如下班约上好友一起去购物、吃饭,或和家人聊天、唱歌,要么去健身房锻炼身体,只要发泄得当,一般都能有效调节心情。

如果上述方法均不奏效,那么说明你的情绪严重“缺水”,最好向心理医生求助。

适当护肤滋润皮肤

由于秋天的干燥气候,皮肤的皮脂分泌会减少,皮肤干燥严重者还会患“干性脂溢性皮炎”,具体表现是面部起红斑,并伴随皮肤脱皮现象(重点在口、鼻四周),十分刺痒难受。中医理论认为:“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唇的色泽与脾的运化有密切联系,气候干燥再加上缺乏维生素,嘴唇就很易干裂。在维生素E摄入不足时,皮脂还易形成过氧化脂质而损伤发根,造成脱发,头部的肌肤也会变得粗糙,这个时候,保养就要跟上。

洗澡、洗脸次数不要过于频繁。干性、敏感性皮肤的人一天洗两次脸就够了,而油性皮肤的人到了秋季,也要视情况略减少洗脸次数,不能再像夏天时,一感到出油就拼命洗不停。油性皮肤的人如果过度清洁,反而会把皮肤弄到很干又敏感。

洗澡后立即涂抹保湿护肤品。趁着毛孔张开的同时,将护肤乳液涂于全身,千万别先忙一忙其他事,然后才想到要抹保养品,如此保湿,效果会大打折扣。

适时将护肤品换季。时序入秋,洗脸之后如果出现紧绷感,或觉得比以往干涩,表示该换用更滋润的保养品了,特别是干性皮肤的人,在秋季需要更多油分,如含荷荷葩油、夏威夷核果油、月见草油等成分的面霜,或选择添加湿润剂的保湿产品,如甘油、乳酸、醣醛酸、玻尿酸等,加强保湿。

不要任意去角质。干燥的秋季,一个月去一次角质即可。而且,少用磨砂膏、洁面刷等机械性摩擦皮肤的方法去角质(物理性去角质),以免皮肤受伤,抵抗能力降低。

水养植物驱除居室干燥

居室内摆放郁郁葱葱的花草,不仅是良好的装饰品,还对改善局部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有一定作用,最好是在房间内养一些水养植物。

水养植物有两大类。一类是水生花卉,它们在自然界中就生长在水里,如我们熟悉的荷花、睡莲;另一类是可以水培的花卉,一般情况下它们生长在土壤或栽培基质中,如水仙、风信子等。由于居室内光线不够充足,更适宜栽培后一类。另外,它们对养分要求低,基本能在自来水中生长,不需要添加营养液。在家庭中适宜的种类有绿萝、风信子、富贵竹、吊兰、花叶万年青、心叶蔓绿绒、细叶千年木等。

这些植物一般不需特殊管理。有一定体积可供根系伸展的容器都可以使用,而瓶口开敞的玻璃容器,對保持水质和根系生长更为有利。在栽植时应避免叶子浸入水中,以免造成腐烂;放置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很快就能生根;发现水少时添些水,以防根系干燥;水变得污浊时,取出植物,清洗容器,重新灌水即可。(编辑/高纬时)

链接:秋燥可吃什么?

白梨蜂蜜:大白梨1个,蜂蜜50克。将白梨去皮核,纳蜂蜜于梨心中,放入碗中蒸熟服食,适于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者食用。

川贝冰糖梨:川贝粉5克,大白梨1个,冰糖适量。将梨去皮核,切片,将川贝、冰糖放入碗中,蒸熟服食。适用于因秋燥所致的咳嗽且痰稠色黄者食用。

雪梨饮:雪梨、蜂蜜适量。将雪梨去皮切碎,捣汁饮用,或将其熬膏加蜂蜜饮用。适用于因秋燥引起的口干、口渴、咽干等症。

莲子银耳梨:莲子20克,银耳10克,雪梨1个,冰糖适量。将莲子、银耳洗净,雪梨去皮核,切片,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同煮至莲子熟透,汤浓时服食。适用于秋燥所致的干咳少痰、小便量少色黄者食用。

雪梨葡萄饮:雪梨、葡萄、蜂蜜各适量。将雪梨、葡萄榨汁,加入蜂蜜适量,混匀饮服,每日数次。适用于因秋燥所致的烦渴、声嘶、咽干等症状。

二冬润肺茶:天门冬10克,麦冬10克。将“二冬”浸泡于500毫升冷水中20分钟,加热煮开后改以小火再煮5分钟,去渣即可代茶饮用。天门冬可以养阴清热、润肺滋肾,麦冬具有清心润肺、祛痰止咳、泻热除烦、生津行水的作用。此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因

秋燥引起的咽干咳嗽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而因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则不宜饮用。腹部胀满、食欲不振等问题效果明显。但砂仁辛温,阴虚火旺的人士忌服。

莲藕粥:莲子30克,鲜藕50克,粳米100克。莲藕切小块,莲子去皮去芯,与粳米同煮成粥。莲藕粥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为秋季健脾止泻之良方。适合脾胃功能弱者。

枸杞拌山药:山药300克,枸杞10克。枸杞洗净后泡热水1分钟,捞起滤干,山药去皮切条状,入锅蒸熟,之后拌入枸杞,盛盘即可。枸杞对视力有很大帮助,避免黑眼圈。山药含有消化酵素,可提高人体的消化能力。常吃可以保养肌肤,防止干燥。

猜你喜欢
秋燥雪梨皮肤
雪梨
皮肤再生之迷
秋燥不中招
做好七件事 秋天不生病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秋燥吃蜜不吃姜
夏日甜点诱惑
水的“皮肤”变魔术
重阳天高话秋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