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

2019-11-11 14:17徐志金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徐志金

【摘 要】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教学的现存问题及实施建议,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家国情怀素养;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1

当今社会,青少年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又是最躁动的群体,是社会上一股流动的热血。他们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很多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在这个时候形成,因而社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和取向都会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网络事物的兴起,他们最关注;流行语的产生,他们最敏感;娱乐界的冷热,他们最热心;社会的新思潮,他们最容易接受。在这个求新、求异、求另类的社会,我们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让充满血肉情感与人生智慧的历史唤醒学生的内心触动,充满人文情怀。

一、家国情怀教育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乃吾辈之责;通过家国情怀教育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动力,是每个教育人的重要使命。"家国情怀”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一部分、历代有识之士求索奋斗的精神追求、实现民族复兴的内生动力。如今,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从"家国情怀”中汲取复兴伟力。对中小学而言,尤其是在全球化境遇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彰显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教育,可以激发个体的国家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与历史使命感。易连云教授指出要充分认识中小学家国情怀教育的紧迫性,理性思考改进办法:牢固树立"强国才能保家”“富国才能安家”的核心理念。在一线实践中,众多学校和教育者开展了家国情怀教育实践探索。澳门教业中学几十年如一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师生生命、涵育师生爱国情怀的实践与探索引发人们的关注。

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入家国情怀教育的措施

1.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家国情怀教育的情境

教学模式的优化直接关系到家国情怀教育效果的优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致力于换一种思维方式看问题,通过学生的不同体验产生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的认识。如,我在讲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时主动与周恩来总理握手的情景时,联系了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与中国代表团成员握手的外交失礼。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提出了“为什么当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我们握手,而18年后美国总统却主动与我们总理握手”的问题,在课堂上便立即引发了讨论的热烈局面。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要充分体现出应有的、丰富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以情燃情,使学生在这种浓郁的情感氛围中建立起基本的道德素养,感悟出什么是我们应持有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精心设计主题活动,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必须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提高他们的能力,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因此,中学历史教学要积极挖掘素材,设计一些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的认识,拓展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如,围绕“感恩祖国”,我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了“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活动。通过“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专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从而自觉拥护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行为。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文明留下来的具有东方特色的遗产,是中华民族不可再生的、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对我国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精神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

3.运用多元史观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科学的历史观指导,没有方法的历史教育是不能称之为科学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突出体现了四种史观,即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除此之外,还有社会史观、生态史观、革命史观等。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已经不再拘泥于教材本身,而是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注重多元历史观的运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尽快适应高考的新变化。多元历史观要求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分析历史,对同一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我們可以通过更多角度去全面分析,得出更为客观的评价。任何历史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无论是历史教学还是历史研究,都应尽量避免出现标签化、脸谱化、简单化、模式化的弊病,注意培养学生运用多元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过去相对比较保守和过于程式化的史观中解放出来,突破“只重史实”的局限性思维方式,进而上升到以“史论”的高度去看待高考、看待历史。身为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一方面应加强探索如何选取史料,渗透多元史观,从多元史观的视角中统领和理解教材,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将“史观”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另一方面应积极调动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运用多元史观分析、整合和解读重大历史现象与主干知识,教师引领和点拨,强化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的意识,并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和常态化,实践也证明这种尝试是成功有效的。

三、结语

家国情怀教育是“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家国情怀教育需要讲清楚价值取向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目标取向上的中国梦内涵、精神取向上的三重维度。为此,需要对“基础”课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借助专题教学形式,深入阐释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对培育家国情怀的重要性,引导高中生认识与培育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开放包容的国际精神。

参考文献

[1]李波.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189-190.

[2]戴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新课程导学(七年级上旬),2017:96.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教学实施建议
重视史料教学,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现高中地理三维目标的几点建议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落地实施得几点建议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尝试
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微课资源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