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

2019-11-11 02:44彭燕凌
知识文库 2019年22期
关键词:愿景共同体心理健康

彭燕凌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身前力倡新教育,“新”是相对的,在新时代,“新”教育体现在新的教育方式上,革除不符合新时代的旧方式上。学习共同体正是一种“新”教育方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作为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学生树立健康心态的课堂,是高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构建学习共同体是必然趋势。本文从学习共同体内涵出发,简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构建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1 引言

所谓“共同体”,就是基于协作关系形成的有机组织形式。高效的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而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教师在课堂中担任着“主体”地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客体”地位,这种教学方式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当前,高校仍然无法摆脱保研率、就业率等各指标的困扰,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看起来似乎与这些指标毫无关系,发展空间不断地受到限制,课堂效率低下,教学效果惨淡。社会在变迁,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随着高校学生压力的增大,如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学习共同体”就是新时代诞生的新兴教育理念。

2 学习共同体内涵

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学生自愿为前提,以“分享(资源、知识、经验、价值观等)、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联结在一起。学校可以是一个共同体,课堂也可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它倡导师生共同学习以及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以团队合作的形式提升教学质量。学习共同体强调如下两点。

2.1建立共同愿景

所谓“共同愿景”,就是“组织中的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愿景作为一种软约束,对于组织成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制定共同愿景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共同愿景反映了全体师生的远景目标与未来蓝图,因此,教师不能以命令的方式制定愿景,而应当在双方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制定共同愿景。在双方协商制定的基础上制定而成的愿景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

2.2整合个人意愿

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认知水平与个人习惯千差万别,因此每个人的愿景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制定小组愿景或团队愿景时,应当立足于个人愿景,尊重每个人的差异与独特性,正确对待集体与个人的诉求,力求有长远目光,做到“远概略,近具体”,实现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的和谐。

3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心理健康课程教材与实践结合效果不佳

理论知识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支撑点,也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可或缺的环节。然而,理论知识的有效应用必须用实践能力去支撑。当前心理健康教师传授的相关理论知识,或多或少局限在书本知识层面,极少有结合现实操作去分析讲解的,甚至某些知识点诞生于十多年前,并不契合当前的社会现状,使得学生在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压力时,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出口。

3.2心理健康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由于其生长环境各有差异,其心理健康水平也千差万别。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与城市,沿海城市与西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学校资源各有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存有差异,拿同样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来面对不同状况的学生,必然无法构建高效的心理健康课程。

3.3心理健康課程教学法单一

与其他科目相比,心理健康课程更加强调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使每位学生都得到教师的关注,反观心理健康课堂,除了照本宣科的讲解,哪里有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方式。此外我国普遍的考评机制是试卷考试,然而心理健康课程是理论知识与实践并行的学科。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是评价学生个人能力高低的核心标准,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两架马车,缺一不可。

3.4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同感低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过于重视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在这种环境的驱使下,学生也将学习的重心置于专业课的学习上,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认同感低。只有当学生开始注重心理健康,关注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会不断推进。

4 学习共同体课程设计的基本定位

4.1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任何老师应该明确并认同一个教学方面的基本常识:教学是一种相互的、涉及两个对象的知识传播行为。传统的心理课程教育模式可以被概括为“填鸭式喂养”,教师针对考试内容进行教学,全然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不愿意主动学习,而是等着教师的喂养。学习共同体,实质上是把教师和学生从一种“客位”的生活状态转向一种“主位”的生活状态,通过与学生的对话和交往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质量。

4.2教师是课程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习共同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撒手不管。在传统课堂中,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决定者和绝对的权威 , 彼此之间缺乏尊重、真诚、信任和理解 。学习共同体首先应当是平等共同体,教师不再是权威者,而是引导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交往和对话的关系,教学主体之间不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征服或消灭对方的观点,而是一种对对方个性的肯定、接纳、尊重和认同。

4.3增加课程的探究性与实践性

毫无疑问,对心理健康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也不一定能够使学生敞开心扉,走出心理阴影。在学习共同体模式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平等交流,在这样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下,学生将更乐意吐露心事,而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给予科学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增强心理健康课程的探究性与实践性,真正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帮助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5 高校心理教育课程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5.1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与学生同为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教师教的目标和学生学的目标是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认同的共同愿景。这种一致的目标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书先育人,育人先培德,心理健康课程的目的在于防止学生各类心理问题的出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做到及时引导,高校应在不断探索中,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其他院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学习共同体,更好达成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的。

5.2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充实知识库

课堂作为一个学习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开放的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位学生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既可以相互批判,又可以进行彼此认同和接纳。教师和学生都把学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 尊重差异、彼此帮助、共同参与知识的建构, 从而进入高层次的创造性学习,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成功的目标。

5.3减少社会茫然感,提升竞争力

对于大多数的学生而言,大学阶段是其受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后,他们将走向社会。社会环境远远要比校园环境复杂的多,若不能以正确的眼光对待社会为他们出的试卷,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人生新的阶段,学生将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对其理论知识的要求上,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开始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心理状况。而学生健康的心理状况正是来源于心理健康课程。

6 学习共同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

6.1做好引路人,创建共同学习情境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師既是教育的专家,也是一名学生,教师扮演的不再是“主体”的角色,而是担任着“教练”的职责,重在为学生提供支持,传道解惑。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习共同体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高效的方式创建共同学习情境学习者。

6.2促进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活动教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载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正确的引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热情,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主动性,高效的心理健康课程自然水到渠成。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例如,让学生小组模拟心理医生,帮助组员解答心理问题,或者开展以心理健康知识为主题的大比拼,有趣的数学活动的引入,为学生创建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是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质量的不二法门。

6.3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水平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下,任何一名教师试图一成不变地借鉴或采取过去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在未来社会里,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其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渊博的文化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书育人的资本,是将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知识传递给学生的必备条;文化知识是学生触摸世界的另一扇重要的窗口,主要体现在明确当今社会存在的巨大压力,懂得如何排泄坏情绪。为了巩固培训内容,学校可以设立相关的考核制度,筛选先进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中设立“追、赶、学”的优良环境,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6.4促成学生互惠互利关系的形成

作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生活是一种舒适的、惬意的生活,在这种生活状态中,教师和学生都能获得生命中一种由衷的快乐。由于学习共同体并未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普及开来,很多学生对这一学习模式还存在着拒绝或者抵抗的情绪,这就要求教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促成学生互惠互利关系的形成,幽默风趣的课堂对话、思想交锋中的智慧生成、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入勃勃的生机。

7 结语

毫无疑问,心理健康是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构建学习共同体势在必行。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共同体”的理念下,完善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希望如上措施能够在实践中得到运用,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课题来源:重庆第二师范学院2017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与实践”(编号JG201732)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愿景共同体心理健康
一起向未来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