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其防治

2019-11-12 12:16张淑梅安仲晓
中国动物保健 2019年9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防治

张淑梅 安仲晓

摘要:羊李氏杆菌病是由于受到李氏杆菌感染后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发病羊主要表现为神经损伤,出现不自觉的转圈、麻痹,还会引起妊娠母羊发生流产等。本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给养羊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羊李氏杆菌病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旨在为养羊场科学防治此病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关键词:李氏杆菌病;临床症状;防治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的传染病,其对羊的感染率较低,但是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多是在地方流行,给养羊业造成严重的危害,尤其是在其流行的地区。因此,本病的防治要格外重视。

1病原

本病的病原体为李氏杆菌,这是一种短小杆菌,其菌体大小为l-2μm×0.5μm,适宜的环境温度为3-45℃。适宜的环境pH值在5.6-9.6之间。需氧或微需氧。通过革兰氏染色后呈阳性,不形成芽孢和荚膜等,在病畜血液、肝脏、脾脏以及脊液的触片和涂片中往往并列排列或者呈V字形排列[1]。本菌感染后寄生在细胞内,主要是危害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能够抑制吞噬溶酶体的吞噬作用。在其生活过程中能够产生李氏杆菌溶血素,这是一种毒素。本菌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干草和土壤中长期存活,而且对碱性环境和盐腌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常用的巴氏消毒法不能杀死本菌。在65℃的温度下需要30-40min可以杀灭本菌。常用的

消毒剂对本病原均有效。

2流行病学

本病的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通常是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天气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病率稍高。本病的发病率较低,通常情况下发病动物数量一般不超过1%-2%,但在特殊情况下,发病山羊和绵羊可能达到30%[2]。本病多呈现出散发情况。具有较低的发病率和较高的死亡率。本病的传染源为已经发病的动物以及隐性带菌的动物,有些鼠类和野生动物也都带有本菌,容易引起发病。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还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眼结膜感染。由于感染动物和带菌动物通过粪便、尿液以及其他分泌物将饲料、饮水、器具以及环境土壤等污染,从而导致病原的传播。易感动物为绵羊、兔和猪等,另外,家禽中的鸡也对本病具有一定的易感性。由于pH值较低的青贮饲料有利于本病原的繁殖,所以发病羊通常是在大量采食青贮饲料后的lOd左右出现发病情况。所以在本病的疫区,常称之为青贮病。

3临床症状

本病发生后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需要根据发病羊的年龄来区分,通常是羔羊发病后表现症状较为明显和典型,而成年羊在发病后多呈现出慢性经过,相对临床症状不典型。

3.1羔羊

羔羊在发病后主要是发生急性败血症,并快速死亡,且死亡率非常高[3]。而且羔羊会出现急性脑膜炎,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神经症状,如精神不振又会突然兴奋、站立和行走不稳,出现共济失调,有的病羊还可见不停转圈和无目的行走,甚至遇到障碍物也会抵靠。有时可见病羊出现角弓反张的情况,表现为头颈向后仰的观星状。在发病严重时表现出尖叫、倒地抽搐、四肢呈现出划水状,从口中流出白色泡沫状的液体。周身的肌肉变得坚硬而强直,尤其是面颊部的肌肉和颈部的肌肉表现极为显著。间或又会恢复,病羊能够安静的采食草料,但由于其肌肉痉挛的作用,导致采食时不能将草料食入口中。通常病程为1周左右,有的病羊病程较长,可以达到甚至超过3周。

3.2成年羊

成年羊在发病后多呈现出慢性经过,体温不升高,病羊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出现贫血和视力减退的情况,而后逐渐开始出现神经症状。病羊在行走时遇到障碍,常常会抵靠不动,这就会导致其产生单侧性的偏瘫,发生偏瘫的病羊表现出不断做转圈运动,还可见其单侧耳部下垂,导致不能进行正常吞咽,眼睑下垂,发病严重时,病羊完全丧失视力。这样的病羊在采食饲料时可见其单侧口颊内有未嚼碎和吞咽的饲料,还不断的向外流出涎液,发病严重时可见其面部完全麻痹,没有任何知觉。最后发展到不能站立,倒地不起,四肢无意识呈划水样。

3.3妊娠母羊

当处于妊娠期的母羊感染本病后,表现为子宫的炎症和流产症状。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母羊会变得虚脱,最后导致昏迷不醒,神经麻痹而死亡,也有母羊没有任何症状就突然倒地死亡。母羊在发病后的病程通常不固定,一般在1周以内。

4病理变化

对发病羊进行剖检后,观察其内脏病变。出现败血型的病羊,其剖检病变主要是表现为脾脏的肿大和肝脏的坏死,在肝脏表面有大量米粒状的坏死灶;心脏的外膜有点状出血;脑膜也有出血点。有的病羊还可见有出血性的结膜炎或者鼻炎,流出黏脓性的鼻液。出现脑炎症状的病羊在剖检后可见其脑膜和脑部组织出现一些化脓性的炎症。在脑桥、中脑和延脑等部位可以见到有脓性肿胀和一些淋巴细胞性的管套。而且这些化脓灶通常不向外扩张。出现子宫性病变的病羊剖检可见主要病变在胎盘,胎盘绒毛膜上皮有坏死,顶端有大量脓性渗出物。在子宫内早期死亡的胎儿出现自溶情况,这样不容易发现胎儿的败血型病变。在后期死亡的胎儿,其病变已经非常明显和典型,剖检可见其脾脏、肝脏、肺脏等部位均有米粒大小的坏死灶。

5诊断和鉴别

通过发病羊的临床症状可以对本病做出初步诊断,在诊断时参考羊的饲喂饲料等。但要进行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诊断。

5.1实验室诊断

在实验室采用染色镜检结合病原分离培养的方法进行。染色镜检是无菌取病死羊的肝脏、脾脏、血液以及脑桥和脑积液等通过在载玻片上涂片,使用革兰氏染色后置于油镜下镜检观察。可见到染色成紫色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菌体单个存在,排列成平行状或呈现出“V”字形状。尤其在脑桥和肝脏中的涂片中病原很多。

取病死羊的脑脊液,无菌划线接种于含有0.5%的葡萄糖羊血清的琼脂平板,在37℃的温度下恒温培养,培养时需要含有5%-10%的C02。经过24h培养,可见培养基上有表面光滑的圆形小菌落,表面湿润,在反光观察中可以见菌落为淡蓝色。将培养基置于培养箱内继续培养24h后可见生长的菌落变大,而且颜色呈灰暗色。在菌落周围有溶血环出现。从中挑取菌落于普通营养琼脂上纯培养,经过36h培养,可见有圆形的扁平菌落,边缘整齐,呈蓝灰色半透明状,中等大小,经过反射光观察,其为乳白色。

5.2鉴别诊断

本病的鉴别诊断主要是同羊脑包虫病和羊偽狂犬病进行区别。当羊发生脑包虫病时,其体温一般不升高,病程较长。发病羊多在头部内寄生有包虫,容易导致头骨发生软化,按压头骨,发现其变的松软。通过剖检可以在脑膜中观察到虫体或虫体移行后的痕迹。由此可以和本病相区别。当羊发生伪狂犬病时,体温突然升高,皮肤水肿,被毛会有严重的脱落情况,病羊的咽喉部位水肿、麻痹。常可见到病羊口中流出混有泡沫状的液体。通常在发病后的1~2d就出现急剧性的死亡。

6防治

6.1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通过加强饲养管理。羊场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在引种过程中将病原携带进入养殖场内。还要保证养殖圈舍内的环境,要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圈舍内要经常清扫和消毒,清除舍内羊粪,经常更换垫料等。制定并执行合理的消毒计划。给羊群饲喂优质的饲料,确保营养全面。消灭圈舍内的蜱、蝇等寄生虫。

6.2治疗

由于本病是细菌感染,治疗可以使用抗菌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有磺胺嘧啶钠,使用浓度为20%的药物,通过肌肉注射5-lOmL。氨苄青霉素,按照1-1.5万IU/(kg·bw)的剂量使用。在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症治疗,对于出现神经症状的病羊,应使用盐酸氯丙嗪进行肌内注射,按照l-3mg/(kg·bw)的剂量。

参考文献:

[1]布丽布丽·再肯.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8(03):110.

[2]孙忠涛羊李氏杆菌病的症状、诊断和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02):131-132.

[3]潘玉华.羊李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鉴别及其防治[J].现代畜牧科技,2019(03):116-117.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防治
试论犊牛腹泻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