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

2019-11-13 21:46耿光明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

耿光明 武汉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一、通过社会舆论构建民主思想阵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没落。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的同时,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但由于中国官僚地主阶级以及民众思想的陈旧,这成为了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阻碍。因此,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革命党人,开始加强了民主思想的宣传,构建民主革命思想的阵地,与那些思想陈旧落后的官僚地主阶级对抗,他们都希望通过舆论宣传来获得政治支持。从邹容的《革命军》到章太炎《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再到辛亥革命的机关报——《民报》,都是不断的通过类似的形式来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希望通过教化民众,使民众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的解放,从而支持近代民主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政治建设。在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以《民报》为主体,在广大的学生和工人中间宣传,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形成革命的力量主体。“没有这种革命的舆论准备,精神的物质力量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从而取得辛亥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1】,事实上,在辛亥革命以后,无论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还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领导的民主革命,前期的准备工作,都是靠着大量的政治舆论宣传。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在初期也曾通过创办各种报刊来宣传自己的政策主张,获得人民的支持,毛泽东曾说:“共产党是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2】,可见舆论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二.能否获得广大群众的支持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因素

从中国的传统认知来看,古人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众对国家政权的稳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我们也不难得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的决定力量。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无论是过去的洋务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甚至是太平天国的农民运动,他们所有的一切政治斗争和政治建设都是本着自身利益出发,他们对民主的认知也就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局限性或者说片面性,在民主的旗帜下为本阶级谋取政治利益,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的长期民主政治斗争和政治建设中,这些阶级不敢放手去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孙中山曾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也同样重视民众革命的力量,在意识到前期革命的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关于民权主义解释的片面性,于是他在晚年在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基础上,按照“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原则,又对民权主义作了修正,即赋予反帝反封建的团体和个人一切权力,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无法调动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政治斗争和政治建设,最终国民大革命走向了失败。与资产阶级成鲜明对比的无产阶级的代表——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初期与民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在革命中不断的依靠广大群众,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曾特别指出:“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政治,一切政治的关键在于民众”。【3】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广大的人民群众使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三、土地问题决定着民主政治的走向

无论是在封建王朝时期,还是近代的民主革命斗争中,土地问题一直都是统治阶级最为关心的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政权的稳固。由于我国长期的处在封建时代,广大统治者通过控制土地和土地改革来控制附着于土地生存的广大人民群众。在民主革命之前的太平天国运动,尽管提出了一直没有实现的“天朝田亩制度”,但是反映了当时的农民阶级希望通过土地变革,来实现自己本阶级统治的愿望。而从近代的民主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在一系列的政治纲领和政治改革中,都有涉及到土地问题的改革,孙中山通过“三民主义”阐述资产阶级的统治主张,从“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再到“ 耕者有其田”,无一不透露着土地问题在民主政治革命中的重要性。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直到今天,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也在不断的跟着时代的进步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对土地不断的进行改革和调整,从《井冈山土地法》到《兴国土地法》,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再到解放时期的《中国土地法大纲》,都是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不断的调整相应的土地政策。因此,从土地问题在民主政治进程中的角色而言,近代土地政策的演变,反映着近代民主政治的走向。近代的民主政治革命领导者,在民主革命的任何一个阶段,都重视土地问题的解决。甚至在今天的新时代的背景下,仍然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土地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学术界相关研究的学者指出“土地改革本身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其经济意义【4】。只有妥善的解决好土地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一定的社会矛盾,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

四、民主法治建设始终摆在重要位置

法治建设也是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维度,在近代民主革命以前,我国一直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人治高于法治,法治服务于人治。随着近代民主革命的兴起,为了满足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资产阶级革命派都非常重视法治建设,尽管他们制定的各种制度都客观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局限性,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对于今天的历史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从1912年3月11日的颁布的具有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再到1913年资产阶级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都无一不体现着法治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总结中外法制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西方三权分立进行修正,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监察御史制度,提出了五权宪法的理论,并用它来指导革命政权的建设”【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于革命环境的限制,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令以及具有一定边区政府特点的法规,例如从第一部人民宪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到《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特定的革命区域,为保证革命战争的胜利,推动革命根据地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而颁布的。通过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法律法规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法律法规对比来看,随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和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中国法治建设在不断的进步。近代民主法治的不断进步体现着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进步,从而反映出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趋势。这对今天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实行全面依法治国从而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五、反腐的力度对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腐败问题一直是政治建设的重要问题,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政党,都要加强对自身的净化,要求自己的干部队伍都要保持纯洁性。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军队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最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成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清朝的前车之鉴,因此从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开始,任何一个政党都非常重视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反腐斗争。民国时期,国民国民党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蒋介石也下了大量的力气治理国民党腐败,但是“南京国民政府是在背弃国民革命及其精神的基础上而建立的,由于缺乏政治信仰,其政权建立后很快从上层到下层形成了腐败之风。”【6】,这就意味着他的一切反腐措施不可能在那样的环境下得到有效的实施,国民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也不会有所突破,自身的腐败也使自己必将走向覆灭。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虽然革命环境更加恶劣,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自身反腐的坚定决心和勇气,不断的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入手,不断的完善自身,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最终,迎来了新中国。可见,反腐的力度对民主政治建设甚至政党的存亡有重要的影响。从近代国共两党的反腐工作的对比来看,民主政治建设中,要想打造一个素质过硬的执政党来推动民主政治建设,就必须要加强政党自身的建设,要有刮骨疗伤的勇气去做好腐败斗争这项工作,不能单一的只看到前进的方向而忽视自我的净化。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到今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党一直在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廉洁自律,不断的推动反腐斗争工作的开展,今天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这样的成果,与他们领导的反腐斗争工作的开展是密不可分的。

六、对传统思想文化的态度影响着民主政治建设

近代西方列强的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大量的民主思潮念开始进入中国这样一个具有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国度。内忧外患的国情,使大批的有识之士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政治制度和封建伦理思想,宣扬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的著作中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推动自身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改革,他们对西方的认知从器物到制度的一个高度,他们都希望对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的改良,来获得一些传统的守旧势力的支持,尽管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这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的。而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革命的时候,他们对待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是持完全否定的态度的,他们认为传统的思想文化完全的阻碍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要完全的推翻,要全面的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特别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论战中,围绕“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这一焦点进行了激烈论战。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作家认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必然趋势,它更多的是要求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来为新的生产力的发展扫清障碍,但是从事物发展的本质来看,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交替的过程中,新事物既继承了旧事物中旧的先进的部分,又容纳和吸收了旧事物没有的新的部分,因此,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对待传统思想文化应有一个批判的继承,而不应全面的否定,所以,从这个视角来看,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是行不通的。相反,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的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待传统的思想文化坚持辩证的看待,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对于过去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7】,以此来丰富民主政治内涵。

结语

以史为鉴,通过总结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功与失败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的,尽管他们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经验,把握他们与政治的内在逻辑联系,对于推进当今的的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猜你喜欢
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
中国式民主
见证民主法治铿锵前行的力量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危险的侵略者”
民主制度在军队推行的由来
近20年来国内学界于右任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兴旺发达的纪律根源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戴季陶报刊编辑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