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2019-11-13 10:51吴玉转华南理工大学
新生代 2019年19期
关键词:马克思共同体外交

吴玉转 华南理工大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做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在这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对中国在新时代的外交的地位、角色、和战略内涵做出了准确而科学的定位,在继承中国传统外交的基础上,增添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中国贡献。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进入新时代以来,世界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中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和全球治理机制的变革,但全球化的发展并没有带来发展的均衡化,世界主要国家国内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和全球性问题加剧导致一股逆全球化的趋势蔓延开来。国际格局呈现出一种加速演变的趋势,中国的外交面临改革开放以来少有的变局。

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人类何去何从”已经成为时代之问,西方传统的国际政治理论所说的修昔底德陷阱、丛林法则、零和博弈等只会给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的世界造成更大的混乱。如何以全新的理论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道路已经成为中国外交所需要考虑的又一个新的问题。

伟大的时代必然产生伟大的理论。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的外交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趋势。在继承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传统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贯彻“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的基础上,推出了更加具有前瞻性的外交思想和方针政策: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观,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合作共赢的国际秩序观,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理念,更是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理论渊源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继承了前几代领导人对于人类命运的探索以及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出的更准确、清晰、科学的展现中国风格、中国贡献、中国气派的新思想和新目标。

(一)马克思共同体理论

“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切实关注人的存在,探究社会发展的理论结晶。这一思想贯穿于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和发展的全过程。马克思通过对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的“共同体”思想的萌芽到19世纪上半叶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德国古典哲学家的“共同体”思想元素所进行的系统性的总结和超越性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其自身的更具科学性的“共同体”思想。

马克思在其1841年的博士论文中表达了人的自由是国家或城邦的本质的思想,而国家或城邦在古希腊话语中就是“共同体”的意思。在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强调,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与“共同体”之间已经消除了异化与对立关系,人的个性自由在“共同体”中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此时的马克思对“共同体”本身的认识已经达到了成熟。而在之后,“共同体”思想在马克思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内在规律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资本论》中,他指出“事实上,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须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终止:因而按照事物的本性来说,它存在于真正物质生活领域的彼岸”。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王国”也就是“真正共同体”。

虽然马克思并没有对共同体作出明确定义,但根据马克思不同时期的著述中从人的生存、本质与发展角度对共同体进行的阐述,“共同体”可以概括地理解为:“现实的人”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诉求而形成的一种共同关系模式,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充分体现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类只有通过“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的联合体才能实现自身的解放,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思想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十分强调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的继承,十九大上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大同思想有着密切联系。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提出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何为大同,就是指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平等和谐的相处,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阶级差别,各有其所得所乐。在同一时期的老子也勾画出了一副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理想的社会画面。孔子和老子从伦理学的角度所展现的大同思想,对之后的中国各个朝代的思想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之后的南宋时期,康与之构建了的“计口授田”、人人耕桑、自食其力、劳动成果平均分配的乌托邦式的社会景象;在近代,太平天国洪秀全结合西方自由平等和基督教义提出了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暖饱的社会纲领;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了实现“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既无专制之君主,亦无民选之总统”的“大同之世”;近代民主革命主义政治家、思想家孙中山先生明确指出了,中国扩充自由、平等、博爱于全人类,大同盛世则不难到来。此类种种,不一而足。

(三)十八大以前共产党的共同体理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处于东西方冷战这一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之中,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保证新生的人民政权的顺利发展,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旨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一个最为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首次推出对世界格局的看法,并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张;同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恩来同志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更是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并且也成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的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在改革开放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人提出了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主张,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想奠定了道路和基础;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明确指出了要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和国家第四代领导人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基本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具体内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事关“21世纪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的一项国际战略思想。构建这样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需要我们反思近代以来人类冲突对抗的历史教训,超越以往的国际关系与逻辑,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一)新型国际关系

新型国际关系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相互尊重,就是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尊重各国的核心利益,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力,禁止干涉别国内政。只有真正做到相互尊重,才能建立一个永久的和平健康稳定的新型国际关系;第二,公平正义,就算是要站在客观位置上解决国际问题,处理国际关系,坚持国家之间一律平等,反对少数国家垄断包办国际事务,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此来保证各国的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以此来建立起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三,合作共赢,就是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着眼与人类深度相互依存这一新的现实,超越传统的结盟对抗的冷战思维,舍弃以往的你输我赢的零和思维,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各方诉求,通过不断合作扩大各方的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实现在谋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带动各方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

马克思说,“任何一种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兼顾了双边、区域、多边、全球多个层次,包含了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环境五大领域。持久和平: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和平,发展就无从谈起;普遍安全:世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世外桃源,各国应该走合作安全、集体安全、共同安全的新道路;共同繁荣:世界各国在发展自己利益的同时,应该兼顾其他国家的利益,同舟共济,追求共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放包容:维护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支持开放、包容、透明、非歧视性的多边贸易体制。虽然各国国情、发展阶段、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经济增长的愿望相同,实现共同发展的憧憬相同;清洁美丽,要坚持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要将联合国《2030年世界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到实处,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中国方案

当前由发达国家所主导形成的全球治理体系,使得发展中国家处于弱势地位,利益得不到保障,体系的民主性和代表性都难以实现,导致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局部冲突不断,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加剧了世界安全的风险。因此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刻不容缓。中国此时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把握住了时代变化所给予的发展机遇,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形象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同时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包含的全球合作观和新型安全观更是超越了西方传统的国际关系,也更加符合世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全球治理体系的渴望,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谋幸福、求发展的意愿和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治理理念,为推动全球治理指明了方向,也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二)为国际新秩序的构建贡献中国力量

当今世界,同一个地球村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空前深厚,因此只有在尊重世界各国主权平等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以求同存异的思想和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尊重每一个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才能实现共享共建、互利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为世界各国应对更加多样化的全球性问题指明了一条新的道路,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三)为推动世界各国共同繁荣贡献中国智慧

党的十九大报告向世界宣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同时中国的发展也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全球性问题的不断增加、恐怖主义泛滥、局部冲突不断此类种种问题,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强烈的使命担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国致力于通过协商解决问题,维护区域稳定;“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吸引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共享世界经济发展红利,让世界经济增行惠及各国人民。中国通过务实可行的措施,为实现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猜你喜欢
马克思共同体外交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马克思像
爱的共同体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