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11-13 08:28王纯南开大学天津300071
新生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攻击性暴力心理健康

王纯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

一、前言

近年来,青少年暴力犯罪或学校欺凌的可能性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的重要时期,难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而一旦发生不理智行为,会对青少年自身和周围人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它还妨碍了学校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造成更严重的损失。青少年暴力犯罪行为如果不加以制止和疏导,将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会导致更严重的暴力犯罪。因此,有必要分析青少年的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心理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使青少年养成积极善良的行为习惯,使青少年能够努力学习,提升自我,为社会培养更多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般来说,恶意伤害他人、导致实际伤害或可能伤害的行为、以及社会无法认可的行为是定义攻击性行为的标准。青少年会产生攻击性行为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因于青少年心理问题。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也得到社会和家长们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一个重点的社会问题。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不仅会对他们的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对受害者的身心健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究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心理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更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问题,促进其健康发展,保证社会稳定。

二、青少年学生攻击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一)青少年个体的人格特征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与青少年个体的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过度自尊、敏感、焦虑、自卑或孤僻的性格很容易产生冲动行为,采取极端方式处理事情。青春期也是个体从青少年走向成年期的阶段,叛逆意识增强,情绪容易激动,渴望得到认同感,极容易与周围人和事产生冲突。研究发现,女性更容易产生情绪上的冲动,更容易被激怒,男性更容易产生行为上的攻击性。另外,相比攻击性行为来说,青少年学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情绪,更容易出现烦躁情绪。此外针对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学生的基因、激素水平、荷尔蒙分泌等生物特质会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情绪产生隐性影响。这也是个体进化的结果。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叛逆阶段,对外界人和事物的感知并不准确,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事情,考虑角度容易走极端。如果不加以疏导,很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语言暴力,容易和同学们产生冲突。当青少年学生逐渐成长为成人之后,心智更加成熟,行为更加理智,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二)外部环境的影响

外部环境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看起来青少年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还处在相对单纯的外部环境中,然而学校、家庭以及同学们的影响对青少年心理意识的塑造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这种影响有时候甚至会比青少年自身的性格影响更大,需要引起特别关注。

1、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氛围轻松,家长尊重孩子,民主开放的家庭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良好的心态和习惯,遇事会更加理性冷静,更不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相反,家长如果教育缺位,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这种充满压力与紧张的家庭氛围很容易使孩子形成不好的心理状态,甚至更容易产生叛逆情绪,更容易被激怒,更容易受到情绪控制。另外,如果父母之间经常吵架,或者是有暴力倾向,孩子很容易被潜移默化的影响,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此外,如果父母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赚钱养家,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容易造成学生内心情感的缺失,内心缺爱,表面更容易表现出强硬态度,或者是更自卑敏感,更容易陷入孤僻状态,遇事不考虑后果,冲动行事。留守儿童或者是家长经常出差的孩子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而且无法及时与父母沟通获得疏解,倾向于通过攻击性行为来缓解内心的孤独恐慌。因此,家长应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营造健康温馨的家庭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提高青少年学生情绪的稳定性,降低青少年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性,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2、学校和社会影响

一方面,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教育,目前仍存在唯成绩论的基调,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一些学生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和认同,加之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有可能通过攻击性行为来寻找认同感,或者是通过攻击性行为来抒发自身的压抑情绪。而学校一旦处理不好这种事情,采取比较暴力的方式解决,更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加大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概率。目前青少年校园霸凌问题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学校也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现象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预防和控制。另一方面,青少年学生处于学校的环境中,青少年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个体在群体中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学生本身没有攻击性行为倾向,但是由于群体心态和合群心理的影响,个体害怕被孤立,而采取和其他人相同的行为,这样更容易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更容易发生冲突并产生不利的影响。个体也可能会为了维护小团体而产生攻击性行为。相对来说,这种情况产生的概率更大,单就个体而言,更有可能产生攻击性语言或暴力语言,对于小团体中的学生来说,更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学校也要加强针对这方面的教育和监督,防止学生拉帮结伙,建设更加和谐的校园环境。

3、网络的影响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时期。网络世界的丰富多彩很容易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青少年更容易出现网络沉迷问题。而网络游戏中存在很多的暴力因素,很容易误导年轻人。网络上鱼龙混杂,青少年辨别意识和辨别能力差,容易被负面却刺激的行为和信息误导,进而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产生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语言,不利于青少年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此外,在线游戏或在线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具有巨大的潜在危险,并且不容易检测到这种危险,却具有长期的不利影响,甚至会对青少年大脑中对攻击性行为的理解产生激活效应,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长期的无形伤害。因为攻击性行为包括显式攻击和隐式攻击两种。网络暴力游戏有较大可能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内隐性攻击,这种影响是非显性的,但是影响深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三、应对青少年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对策分析

处理青少年学生的攻击性行为需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学研究出发,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行为,从根本上解决这种攻击性行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预期效果。首先,家庭教育不能缺位,父母必须承担起养育子女的责任。父母要不断学习,学会理性处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既要关心孩子的成绩,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要提高孩子的全方面素养,及时发现和引导孩子的心理问题,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溺爱孩子,要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孩子犯错时要及时纠正和教育孩子。其次,在学校教育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帮助孩子全面发展。在与学生接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发现青少年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或攻击性语言,采取引导式教育,使学生慢慢意识到问题并自动纠正。减少学生的反叛心理,营造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要定期清查各种网络游戏,及时发现和清除各种网络暴力游戏,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并且加强对青少年学生上网的管理,对上网时间和浏览内容加以一定的限制,降低青少年学生接触到暴力刺激游戏的概率。学生自身也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状态,当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心里困惑时,而自己又无法妥善处理时要及时寻求帮助,可以寻求学校心理老师或父母的帮助。积极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对自己负责,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四、总结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其背后有着比较复杂的心理状态,并且青春期也是个体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可忽视其心理状态的变化也不可采取直接方式,需要加以引导。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缺乏家庭教育,没有足够的温暖和爱心的家庭环境来帮助青少年学生成长;学校教育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青少年学生在同学群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受想要合群的想法的影响,会模仿其他人的行为;网络游戏中的暴力因素可能导致青少年心理产生内隐性攻击行为等。因此,为了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全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学校应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政府应加强对网络游戏的管理,降低青少年学生接触网络暴力游戏的可能性,从而保证青少年健康发展,降低攻击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攻击性暴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反性别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则
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二维码
大学生运动员自尊与自我控制及攻击性的关系
暴力的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