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2019-11-13 09:12王崇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王崇

摘   要:当前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其能够十分有效的控制内涝灾害,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也能够提升城市的排水能力,改善城市环境,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海绵城市的定义,阐述了海绵城市在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利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使用的材料类型等规划和建设的要点,以供借鉴。

关键词:海绵城市  排水能力  规划  建设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a)-0239-02

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短缺,且水资源分布不均,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海绵城市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在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现海绵城市的优势。

1  海绵城市内涵

为有效适应城市环境变化以及雨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增强城市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相关研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理念。“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海绵城市建设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开发雨水系统,在雨水系统的作用下,更好地保证水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利用和循环,进而有效控制雨水对城市环境的影响,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  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

当前,很多城市都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内涝问题,频繁降雨的城市更是如此。在城市建设中,多采用水泥硬化路面,在遇到大雨或暴雨时,通常采用管道设施保证排水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会导致旱涝急转的问题。因此在日后城市规划和建设工作中,有必要采用绿色可持续措施确保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

3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周边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当前所具备的条件,在建筑周边的绿地上设置屋顶雨水,构成雨水花园。在建筑绿色屋顶应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起到了过滤雨水的作用,一方面也能够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减轻城市的内涝压力。另外,在设计中应科学设置溢流口,同时还要科学调整雨水管道的布置数量,并结合雨水管道的布置情况来设置雨水口。

处理后的雨水可用于绿化景观的灌溉等环节中。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景观的水体应尽量不使用自来水作为补给水源,并且相关人员还需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雨水收集工作,将雨水作为补给的水源,而且这部分雨水还可应用于绿化建设以及道路喷水等多个方面。

雨水处理中,在雨水降到屋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引入到高位花坛和雨水桶当中,后将其引入到地势较低的绿地当中。雨水桶中的水资源可以应用到绿化当中,而落到地上的水可以澆灌雨水花园或经过城市绿地下渗到土壤当中,而其他超标准的雨水则应流入雨水管道当中。

为有效减少雨水管道当中的杂质,应将多种截流装置设置在雨水口位置。在对雨水进行科学处理后,一部分雨水可进入到雨水管内部,可根据水质情况决定其具体的用途。其余的雨水可用于道路的洒水、绿化植物的浇灌和景观补水等多个方面。

4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技术

4.1 透水铺装

应用透水性铺装方法时,材料衔接缝隙的面积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应适度加大缝隙的宽度,从而提高缝隙的透水性,并且也要注意选用透水率高的材料实施操作。在利用衔接来铺装路面砖的过程中,因为砖体之间会有不同程度的缝隙,所以可在缝隙中填充细砂或小石子等。铺装材料自身不具备透水性,因此只能借助砖体之间的缝隙来保证透水的效果,降低渗水率,植草铺装和面包砖铺装是较为常见的处理方式。

自透水下垫面铺装技术也是透水铺装中的常用技术。垫面具有较强的完整性,铺装的材料自身不存在任何缝隙,但是内部有孔隙通道,因此降水可经过孔隙透入地面。在出现降雨天气后,雨水能够经过孔隙进入到基层的土壤当中。而没有降雨的天气中,铺装材料间的孔隙也可提高土壤的透气性。透水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铺装是十分常见的两种铺装方式。

缝隙透水和自透水下垫层铺装相结合的方式是透水铺装的主要方式。为了更为显著地提高地表的透水量,同时能够使上述两种铺装方式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将二者有科学地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铺装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为这种透水材料本身带有孔隙,并且在开展铺装作业的过程中,砖体之间的缝隙也比较明显,所以这种铺装方式有利于加强地表径流。

4.2 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是一个多功能系统,其可起到调蓄雨水、净化水体、储存水资源和水资源有效利用等作用。此外,雨水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可形成优美的景观,从而为动植物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在进行雨水收集系统布置时,需要科学设计生态滞留设施,及下凹式绿地结构,使其与景观水系工程成为一套有效的循环系统。绿地中的雨水可通过地形自流,并利用生态滞留设施依次渗透、净化及过滤,从而进入绿地水体内。若雨水难以自排,则需布置相应的生态滞留设施,如雨水口、雨水净化池及雨水明沟等设备,对雨水进行传输,使其最终可流进绿地内景观水系中。这里需要注意,为了确保整个水系统的洁净性,绿地内水系应连接到城市河道,从而形成循环流动。

在布置下凹式绿地时,需要科学地确定绿地高程,使其低于周围地面适当的高程,从而使周围地面中汇集的雨水可顺利流到绿地中。

设置雨水收集系统的过程中,应保证生态滞留设施和下凹式绿地的设计质量,保证雨水收集系统与公园景观水系统能够高效循环。绿地中的雨水可借助地形的特点形成自流,并在生态滞留景观的作用下,可对雨水起到渗透、过滤和净化的作用,之后再将处理后的雨水引入绿地。如雨水无法自行排出,则要设置雨水口等生态滞留设施,这样便于将雨水应用于绿地或景观水系的补给当中。

此外,为了更好地提升水质,绿地水系统要与城市河道相连,进而增强河流流动的循环性。下凹绿地设置中,则应合理控制绿地高程,并且保证其低于周围地面的高程,这样便可将汇集的雨水引入到绿地水系当中。下凹绿地设计的过程中,坡度一般为2%,且其高程应比周围的路面或广场低50-100mm,该设置可加快雨水汇集的速度。而且铺装和道路汇集的雨水径流会首先进入到生态滞留区域当中。

在低洼地带设置耐水植物,该植物对雨水起到良好的吸收作用,使雨水能够暂时滞留其中,从而增加土壤中的水分。生物滞留设施通常分为复杂型和简单型。渗井也是推动雨水下渗的一种重要装置,在渗井布置时,应首先做好雨水的处理工作,且渗井的出水管管内底部的高程要高于进水管管底的高程,当渗井调蓄的容积存在明显的不足时,施工人员也可构建辐射渗井。

4.3 生态滞留设施

生态滞留沟主要有生态植草溝和景观旱溪,景观旱溪一般设置在硬质空间四周,形成溪流景观,同时溪流与绿地能够形成有效连接,在收集雨水的同时,也能顺应季节的变化。而生态植草沟的作用与景观旱溪较为相似,一般设置在公园的道路旁。因为公园景观水系统是生态滞留设施建设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要科学设置生态滞留设施,以此保证雨水的处理效果。

5  结语

海绵城市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发展趋势,在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应科学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并综合考虑城市发展及建设的基本情况,在保证城市雨水处理质量的同时,也能有效推动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万之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J].中华建设,2016(5):68-69.

[2] 徐世群.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建设科技,2018(4):74.

[3] 张辰.精细化规划建设海绵城市[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8(11):39-40.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规划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