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畔》 诗选

2019-11-14 18:04
中国诗歌 2019年4期
关键词:白鹤湖畔枇杷

《新湖畔》 2017 年创刊于杭州, 主要成员许春夏、 卢山、 双木、 北鱼、 袁行安、 尤佑等。 立足文化江南杭州, 面向中国诗歌场域, 开自由之风, 向湖山致敬。

白发渐长

◎泉子

头发最难看是白发渐长

而大雪依然未能将你整个头顶覆盖之时,

就像这深秋的荷塘,

衰败已显而易见,

而枯萎依然枯萎得不够,

而对岸的云亭

依然不得一览无余。

在宝石山中听江离谈诗

◎沙之塔

树下, 阳光降低了语调。

行人正从篱笆后面上山,

几把折扇和孩子举过肩头的

矿泉水在竹格中闪过。

树叶也在所有息屏的手机中

摇曳。 一种意趣耐心地把句子摘入

温水中, 我们喝的龙井、 菊花

也添入了一小勺西湖晴光。

几枚塘栖枇杷散漫地滚动着。

剥去柔韧的皮, 甜味引入了

一层更新鲜的意义, 在顿悟之后,

句子推开了云朵隐秘的门。

已到了游湖的时刻, 人群正熙攘地

拥怀暖风。 而我们的游兴像几粒

乌黑光滑的枇杷子滚落, 在宝石山

它们已为一片枇杷林伏笔。

登香山记

◎林宗龙

上山前, 一股无序的力量

包裹着树丛间的圆柏。 那针叶状的

不是雾气, 是谈话间的猎人口吻

我替它感到高兴, 像一个水手听到

船离开码头后的汽笛声,

它说这是使命。 后来我们沿着一条

弯曲的路向上爬。 空气中隐约

闻到的松脂味, 越来越像一种惠赠

它接着说到山顶前能发现什么

有一座塔被我们经过了

在一片湖的旁边, 一棵巨大的银杏

经过了我们, 还有塔下面

埋葬的族人的骨头。

多么徒劳它继续说。 一群长尾巴的

红嘴鸟, 从半山腰飞了上来,

在叶子稀疏的枝丫短暂地停留

然后突然响起乌鸦的叫声

真的, 那凄厉的样子, 我们误以为

它是在为此刻的骚动表达仪式

直到下山我们也没有听到过

它的回声, 傍晚时分祖先们的鼻息

无 题

◎袁行安

恰如其分的语言, 仍迷路于标识林立的街道,

而暗沉的雾已被我提前饮下。

在意识荒原, 零星如风筝般低空飞行着

意欲不明的词: 桌子。

桌子上, 没有阳光的照耀。

你绕行, 将桌子点亮。

一株绿色的剔透生长于我的思绪之外。

你出现, 又消失。

立即滑入暗处的桌子在暗处

激起一些陈旧的语言。

比如: 你的影子。

你的影子, 此刻在我的呼吸间闪耀,

像阳光, 落进我的肺里。

山中喜遇白鹤

◎许春夏

山以无数种理由

拥立白鹤为美神

伫立, 不语

我不敢摇动内心

距离有多近

都难有狂喜的触摸

这样的相遇还是第一次

并知道它来自哪里

我挪了几步

想让山风呼它跟我回家

它却翅膀缓缓张开

一个没有倒春寒的胸襟

这个双肩下垂的亲人

没有我想象的那种孤单

这是我的一次胜利感

我们没有相谈甚欢

却也捡到了一根它遗落的羽翎

正好我可以为气喘开个良方

白云大餐

◎敖运涛

无论如何, 还是飞起来了

机翼像两张巨大的翅膀, 只几下扑腾

就耸入云霄。 天空已经摆好了

餐桌。 一望无垠的云朵

除了白, 还是白

日月如侍者, 乖乖地

站在两侧

餐桌之下山川, 湖泊, 江海

尽收眼底。 人走, 虎叫, 兔奔

犹如动画。 但它们谁也看不见我

我且在空中, 饕餮白云

大快朵颐。 从西安飞往北京

从长沙飞往乌鲁木齐

从景洪飞往昆明

每一次凌空飞翔, 都是一次白云

大餐。 每一次尝到的滋味却各不相同,

最苦的白云, 是从十堰到潮汕的

白云: 我几乎吃一口吐一口。

最欢畅的一次狼吞,

是去年四月, 我一口气从上海吃到了

阿姆斯特丹, 又从阿姆斯特丹吃到了

毕尔巴鄂。 真过瘾呀。

大片大片的白云

十万公里的宴席

从未有过的满足感, 时间也被我吃掉了整整

六个钟头

今夜在拱宸桥

◎双木

我们都是提灯的人, 像闪烁的云

浮于拱宸桥上。 今夜新鲜的年龄

正迎上即将入梅的潮热。 他们提握新灯,

入咖啡馆, 赴语言的峰会, 读诗唱曲

每至情深处, 肺腑的句子就如一颗

新剥的荔枝, 晶莹剔透, 并发出迷人的光。

以上均选自《新湖畔》 第2 期《山中喜遇白鹤》

猜你喜欢
白鹤湖畔枇杷
白鹤来了美了天
射阳湖畔的一座威严纪念碑
枇杷
破解湖畔“密”语
破解湖畔“密语”
湖畔野炊
枇杷糖浆
白鹤和乌龟交朋友
野鹅与白鹤
吃“乒乓球”